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3高三语文一模参考答案(1)
岳阳市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选D。解析:D.选项内容颠倒了二者关系,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2.选C。解析:A.“这两则材料论证了材料一人品与文品并重的中心观点”错误。材料一第一段的观点是“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作者举叶燮和沈德潜的例子论证的是阅读古诗能够了解古人的心态和人生态度。B.“论证了古典诗词所表达的内心情感……”错误。原文是说“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指的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里的表述扩大了范围。D.“从而对作品作出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样容易导致解读过度”表述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没有指出这样容易解读过度。3.选D。解析:D.元好问这首诗是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的,批评、嘲讽了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安仁”是潘岳的字,“拜路尘”讽刺潘岳趋炎附势。叶燮的观点是“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两者观点不一致。4.解析:①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②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5.解析:①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来鉴赏的两句,“菡萏”凋谢“翠叶”残败,“西风”吹过“绿波”生愁,恰是有绝佳意境的;②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女主角哀怨的心境;③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投入到词作中与词人对话,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6.选D。解析:不是震撼于盲人女按摩师的丈夫一条腿残了还能开电动三轮车。7.选D。解析:这里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8.解析:①命运不幸。家贫、姐妹多、生病不能及时治疗,以致失明。②心地善良。用错了药但不恨兽医,也不索赔。③乐观知足。描述致盲经历轻松得像说别人的事,对现在的婚姻、子女家庭、生活感觉很满意。④勤劳自立。虽盲,但会按摩,会做饭,想到婆婆年纪大,不想让婆婆帮忙。⑤聪明睿智。眼盲心亮,心很清静,对很多事情看得比正常人还清楚。9.解析:①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老公按时接送,婆婆总是帮我,小孩聪明健康,夫妻虽是残疾,但家人和睦,家庭温馨,所以幸福。②有一个知足常乐的心态。虽然小时候很贫穷很苦,命运不公致盲,但都过去了,现在有家庭、有亲情、有工作,能自立,所以幸福。③有一个明亮清净的心。心清净安静,站在明白的地方看事情,活得明白、坦然、通达,所以幸福。④淡看生活中的苦难,像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夫妇都是残疾人,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工作辛苦,是普通人中的普通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家庭,但都积极乐观向上,生活开心,所以幸福。10.选B。11.选C。解析:文中“社稷”是指君王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12.选B。解析:没参与编订《乐志》。13.解析:(1)天下如此太平,国家自己已经凋敝困乏,这确实是因为取用已尽、耗用没有节制造成的。【记分点:①承平;②凋困;③良由句式。】(2)过了很久,学士承旨张方平说宋祁按法令应当获得谥号,(于是朝廷)赐他谥号为“景文”。【记分点:①久之;②言;③法。】14.解析:①有的多设置步兵,增置官府,衣服粮食都是其他地方的三倍。②居住大屋高廊,不服徭役,坐着侵蚀百姓,这是特别严重的。③而且又自行招募民财,营建祠庙,虽然说不花费官钱,但国家与百姓是同一的,舍国取民,其伤害是一样的。15.选B。解析:应为委曲婉转地表达出词人对时局的不满。16.解析:①“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表达归隐田园的心愿,言辞简约恬淡。②“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一语见雄杰,既有自比谢安、精忠报国的豪迈,又有对腐朽朝廷的愤怒控诉,气势磅礴,声情并壮。③全诗意境开阔豁达,感情豪迈雄健,有苏轼之风,既表达了报国无门,归隐难安的矛盾,又表达了解纾国难、再立新功的心声。(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7.解析:①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8.解析:轻描淡写(蜻蜓点水),浩如烟海(堆积如山、浩瀚如烟),身体力行(躬体力行)。19.解析:在丝绸之路考古、早期矿冶考古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十多年先后参与完成50余项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的陈国科如今依然坚持每年到考古一线,动手翻土。20.解析:①这几句话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一个“啃”字,将考古项目比拟为“难啃的骨头”,既写出了考古项目的难度,也表现出陈国科及同事们攻坚克难,执着肯干的科学精神。②“活化”一词,将历史数据比拟为“生物细胞”,反映了历史数据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陈国科善于运用多种科学手段进行科学考古。21.选B。解析:A表着重强调,C表特殊含义,D表讽刺,B表引用,与原文相同。22.解析:①筷子运用起来可以灵活无比;②木头做的筷子;③怕分量过重。23.解析:(一)审题。本题为语录材料与引语式材料组合作文题,具有思辨性。三则材料的核心命意是“穷则思变”,因势利导、随势而变,方能突围和超越。材料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蕴含着我国古人可贵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道行不通时选择变化,变化了后就会豁然开朗,行得通则可以长久。材料二,“事不凝滞,理贵变通。”意思是,做事灵活不拘泥,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变通方式。材料三,“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摘自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意思是: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所以这就告诉我们要因势利导、随事而变,不可刻舟求剑、固步自封。可见三则材料意在让考生悟透“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之理,考查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变”需要审时度势,“因势”“随事”;“变”需要勇气,抛开畏惧心理。打破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约定俗成的旧体制、原有规律、原有观念。“变”需要开拓,创新,开拓出崭新局面,扭转局势。据此考生可以引申到学习,工作、做事甚至治国,可以由个人、国家延伸到社会层面。“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不能固步自封、循规蹈矩,要有危机意识,要因事而行,甚至化危机为契机,扭转乾坤。从“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注意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二)立意。1.顺应形势,走出困境。2.因势利导,方可否极泰来。3.从容不惧,灵活变通。4.在困境中学会变通,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突围和超越。5.新时代,勇于创新、变通者胜。【附:《宋祁传》翻译】宋祁字子京,与兄长宋庠同时考中进士,礼部奏宋祁第一名,宋庠第三名。章献太后不想以弟在兄长之前,就提拔宋庠第一名,而置宋祁第十名。人们称呼他们叫“二宋”,以大宋、小宋来分别。宋祁被任命为复州军事推官。官吏说太常旧乐几次增损,其声律不协调,诏命宋祁一起审察调试。李照定新乐,胡瑗铸造钟磬,宋祁都予以掌管,事见《乐志》。他参与编修《广业记》完成,升尚书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并暂时代理三司度支判官。此时正是陕西用兵打仗,宋祁认为:现在左藏库没有积年的银子,太仓没有三年的粮食,尚方冶坑因铜缺乏而不能发展,天下如此太平,国家自己已经凋敝困乏,这确实是因为取用已尽、耗用没有节制造成的。调度费用日益紧张,财用困乏,而想要兴兵边事,确实是没有计谋的,如是上疏请求节制三费,说:“什么叫三费?一是道场斋本醮,没有虚日,而且官府供亿,至于不可计量。这些都以祝祷皇帝福寿、供奉先烈、祈求百姓福运为名,我愚蠢认为这是主持的人为欺盗之计而已。陛下事奉天地、宗庙、社稷、百神,祭祀用百牲玉帛,使官吏穿着礼服恭敬尊奉,每年的季节时令祭献,足以肃敬明德、接近多福了,何必希求烦细的报答呢?那么一费节省了。二是京城寺院宫观,有的多设置步兵,增置官府,衣服粮食都是其他地方的三倍。居住大屋高廊,不服徭役,坐着侵蚀百姓,这是特别严重的。而且又自行招募民财,营建祠庙,虽然说不花费官钱,但国家与百姓是同一的,舍国取民,其伤害是一样的,请朝廷废除它,那么二费节省了。三是使相节度,不隶属州郡。大概节度使相的建立,或者在边镇,或者临近军队驻扎的地方,公家用度的设立,是为了慰劳众人而款待宾客。现在大臣被罢免贬退,都贪恩典除授,坐着消耗国家财用,没有比这更为严重的。请朝廷从今以后不是边郡要地、没有军队驻扎的州,不得建立节度;已经带节度,不得留在近郡及京城,那么三费节省了。”移任盐铁勾院判官,同修礼书。宋祁所到之处,治事明白严峻,喜欢制作条条框框。宋祁死后,他的儿子遵守《治戒》没有请求朝廷谥号,过了很长时间,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说宋祁按法令应该得到谥号,谥号叫景文。(以上答案仅供参考,阅卷时应据实酌情给分)
本文标题:2023高三语文一模参考答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8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