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清远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项,雅是古代的乐器名称说法绝对,原文是雅'据说曾经是古代的乐器名称”。B项,“叶燮强调奉雅为宗,提出了……”不合文意,原文是“所以,叶燮强调奉雅为宗……古代批评家的论述之中,以‘雅’为中心词的术语络绎不绝,例如典雅、高雅、淡雅、古雅、雅训,如此等等。D项,所以曲是最俗的文学作品形式分析不当,于文无据。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所以'雅俗共赏'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的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3.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特定概念内涵的能力。B项,《论语》属于儒家经典,属于“雅”的范畴。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雅与俗的内涵及其差别。雅与俗的概念影响到文化乃至社会各个层面,雅俗之辩历久弥新。②材料二侧重阐述中国古代文学是如何走上雅俗共赏之路的。(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内容侧重点的能力。首先梳理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内容的侧重点,最后整合并分点作答。5.①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语言通俗质朴,晓白如话:如“怎敌他”“雁过也”“守着窗儿”“怎一个愁字了得”等。但这首词俗不伤雅,而且词人能够将俗语点化成词句,以俗为雅。②词人在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后只身逃难,词人选取淡酒、大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渲染了冷清凄苦的气氛,烘托了凄惨悲切的心情,词人叙写的日常生活和流露的真情实感是人之常情,能够引发广泛共鸣,实现雅俗共赏。(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并进行应用分析的能力。首先理解材料二中有关雅俗共赏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什么能够实现雅俗共赏,最后整合并分点作答。6.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理解错误。“火车在城市里跑得快;而在辽阔的田野中,火车跑得慢”不是事实,这是人们的感受。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通过鲜明对比来表明乡下的“土绑票”并不是真正的‘绑票’”分析不当,原文通过对比写出了乡下“土绑票”的特点。8.①文章描绘了发亮的铁轨进入田野、天签中铁鸟飞过、小火轮在小河中横冲直撞的景象。反映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乡村的渗透以及乡下人的不适应;②文章还描绘了乡下“土强盗”对村民任意绑票勒索的景象,反映了乡村治安的混乱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并分析有关问题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本,梳理与乡村有关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些内容反映的社会现实,简要概括;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9.①如“只有小火轮一家门直接害了乡下人,就好比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等比喻句,表达了对现代工业文明危害乡村的担忧。②如“纳捐是老百姓的本分,河的开不开却是官府的事”等议论句,表现了对乡下人深受压榨的同情,对官府压榨百姓的批判。③如“代言人”“仪式”“哲学”等“大词小用”,表达了对这些“土强盗”的嘲讽。(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探究文本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本,分析散文蕴含的思想情感;还要探究这样的情感体现在哪些地方,比如遣词造句、表达技巧等;最后概括答案,分点作答。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君口垂不吟,所言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又莒也。臣窃虞国小诸侯不服者,其唯莒乎!臣故言之。1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C项,两句中的色字含义不同,前者为神情,后者为“容貌”。A项两句中的“延”字含义不同,前者为“引导,迎接”,后者为“迎击”;B项两句中的“意”字含义不同,前者为猜测,后者为意图;D项,解说正确。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前一次梁惠王在看龙马,后一次梁惠王在听音乐”不合文意,当时梁惠王还没有来得及看龙马和听歌,只是淳于髡观察到惠王的心思在远处和音乐上。13.(1)管仲,是很有智慧的人,他(善于)区别事物和考察事理。(“也”“别”“审”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2)如果认为淳于髡这类人不是圣人,那么所谓圣人的明智,又怎么能超过淳于髡对于梁惠王的了解呢?【“以(第一个)”“知(第一个)”“知(第二个)”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句得分点:也,表判断;别,辨别,区别;审,考察。第(2)句得分点:以(第一个),认为;知(第一个),明智,聪明;知(第二个),了解。14.①都能够通过外在表现来准确推测人的内心活动,②都能够称之为圣人。(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概述文章特定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东郭牙知之审,是与圣人同也”“以髡等为圣,则髡圣人也观色以窥心,皆有因缘以准的之等内容,概括即可。【参考译文】齐桓公与管仲商议讨伐莒国,谋划好了还没有行动而国内的人都知道了,齐桓公感到很奇怪,问管仲说:“我与仲父商议讨伐莒国,还没有行动,国内的人都知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回答说:“国内一定有圣人。”一会儿,正好东郭牙来了,管仲说:一定是这个人了。于是就派一个管接待的官员把他请到殿堂上,分别按宾主的位置站好。管仲说:是您说我们要讨伐莒国吗?东郭牙说:是的。管仲说:我没想要讨伐莒国,你凭什么说我们要讨伐莒国呢?东郭牙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善于谋划,小人善于推测,我是私下推测出来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要讨伐莒国,你根据什么推测的呢?”东郭罗回答说:“我听说君子脸上有三种神色:婚庆喜事时,表露出欢乐高兴的神色;举办丧事时,表露出愁苦哀伤的神色;发生战争时,表露出非常愤怒以致气得四肢发抖的神色。你的口开而不闭,说的正是莒字;你的手臂举起来指,所对着的又是莒国的方向。我私下想国家小而又不服从齐国的诸侯,大概只有莒国吧!因此我就这样说了。”管仲,是很有智慧的人,他(善于)区别事物和考察事理。他说“国内一定有圣人”,是真心诚意地说国内一定有。东郭牙来了,管仲说“一定是这个人”,就是说东郭牙是圣人。如果圣人与贤人根本不是一类,管仲明知当时并没有像黄帝十二圣之类的人,他就应该说“国内一定有贤人”,不应当说是“圣人”。谋划好了还没有行动而国内的人都知道了,管仲说“国内一定有圣人,这是说圣人能先知。等到看见了东郭牙,说一定是这个人,是说贤人就是圣人。东郭牙对事情了解得这样清楚,这和圣人是一样的啊。有个宾客把淳于髡引见给梁惠王,梁惠王一连两次擒见他,淳于髡始终一言不发。梁惠王对此很不高兴,因此责备那个宾客说:“你赞扬淳于先生,说管仲、晏婴都赶不上他。等到他见了我,我并没有什么收获。难道我不值得跟他谈话吗?”这个宾客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淳于髡说:“本来嘛,我前一次见梁惠王时,他的心思放在远处,后一次见他时,他做心思在音乐上,我因此没有说话。宾客把淳于髡的话一一汇报给梁惠王,梁惠王听后大吃一惊,说:哎呀!淳于先生实在是个圣人呀!前一次淳于先生来,正好有人来献龙马,还没来得及看,正碰上淳于先生来了。后一次淳于先生来,正好有人来献歌手,我还没来得及试听,正巧淳于先生又来了。虽然我屏退了左右的人,然而我的心思都在那儿。”淳于髡能观察到惠王伯心思在远处和音乐上,就是成汤、夏禹那样明察的人,也不能超过他。一个人的心思藏在心里,从外面发现不了,淳于髡却能知道。如果把淳于髡这类人看作是圣人,那么淳于髡就是圣人了;如果认为淳于髡返类人不是圣人,那么所谓圣人的明智,又怎么能超过淳于髡对于梁惠王的了解呢?通过观察面部表情来探测内心的活动,都是由于有所依据才能推测得那么准确。1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吴诗的前两句没有写海棠的香气。16.①苏诗运用了烘托、用典和拟人的手法。(1分)通过融融春意和浓浓春色烘托海棠花的盛开,还借用杨贵妃的典故和拟人修辞描绘了海棠花的娇艳妩媚。(2分)②吴诗运用了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的手法。(1分)前两句从正面实写海棠花颜色的明艳,雪白,霞红;后两句想象将海棠种在京都的街边,会使王公贵人为之醉倒,从侧面描写海棠花之美。(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鉴赏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比较阅读两首诗,理解大意;然后分析两首诗中特定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比较表达技巧的不同;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作答。17.(1)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均不得分)(3)示例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示例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示例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第(1)句,需关注“杜牧运用铺陈排比来论说‘秦爱纷奢’,最后得出结论,这些‘纷奢’的行为使百姓……而秦朝统治者却……等关键信息;第(2)句,需关注化用了西晋文学家张载《剑阁铭》中的一人荷载,万夫越趄等关键信息;第(3)句,需关注“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古人常借鸟的形象来表情达意”等关键信息。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本题易错字:(1)骄,固;(2)当;(3)示例一,雌;示例二,羁;示例三,啸,渚。18.①百折不挠②视死如归③前赴后继(每处1分,如有符合语境的其他成语,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百折不挠:无论受到多少打击也不退缩,形容意志顽强。文中这里指的就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意志顽强。②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对死无所畏惧。文中这里指的就是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心怀祖国,对死无所畏惧。③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后面的人跟上来;形容勇往直前,连接不断。文中这里指的就是无数中华儿女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连接不断。19.示例:他们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诚,(1分)写就了惊天动地的故事,(1分)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1分)谱写了感人的爱国主义篇章。(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散句变整句,首先找好基准句,这里以他们以生命赴使命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基准句;然后把其他句子的句式变成和基准句一致,构成对偶或排比;最后整合,得出答案。20.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跑”运用了比喻,使表达生动,更形象地写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课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接续奋斗。②“艰难困苦怎能阻挡我们向前迈进的步伐?”运用了反问,增强了语势,突出了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挡我们向前迈进的步伐。(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这里用的是暗喻,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作一场接力跑,形象地写出了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接续奋斗。反问,是无疑而问,答在问中。反问修辞可以增强语势,便强烈地表情达意。21.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相同,都表示特殊含义。A项引号表示强调,C项引号表示否定讽刺激,D项引号表示特定称谓。22.①水球固有频率会发生改变了②水的振荡就会减缓③用到了这个原理(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段,理解大意;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给的提示语;最后根据要求,概括答案。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强调了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诸多危机,世纪疫情成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危机。此外还有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等问题。材料中习近平主席以“大船”“小船”为喻,生动论述国围际社会与一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大船”之喻,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喻。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今天,各国只有秉持人类命
本文标题: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9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