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方法探索新知。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4、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点难点: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和交流探索新知教学方法: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复习师:同学们,今天与我们平时上课有什么不同?紧张吗?(有的说紧张有的说不紧张)咱们来统计一下,紧张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师数一数,并记录其数据(紧张的有15人,不紧张的有20人)。你能根据这15人和20人用比的知识或分数的知识说一句话吗?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说法:(1)紧张的人数与不紧张的人数比是3:4;(2)紧张的人数是不紧张的人数的3/4;(3)紧张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的比是3:7;(4)紧张的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3/7;(5)紧张的人数比不紧张的人少1/4;2、引入课题师:大家说的真好,可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以前我们体验过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板书课题:比的应用。二、探索新知(一)解决问题一:怎样分合理?1、提出问题。师:其实只要有心,随时都可以发现一些数学问题,今天,参考资料,少熬夜!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她遇到了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出的问题:把这些橘子分给一班和二班,怎样分合理?学生独立思考2、组织讨论。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分配方案。方案一:每个班分这筐橘子的一半。方案二:按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来进行分配。启发学生明确:平均分就是按1:1的比例来分的;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量平均分,而是要按不同的份量(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像这样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就叫按比例分配。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二)解决问题二:怎样分才是按3:2的比例来分的?1、提出问题。师:我们帮笑笑想出了分配的方法,笑笑又问:怎样分才是按3:2的比例来分的呢?2、操作感知。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橘子,4人—组分一分。[教师给每组相同数量的小棒,但没有告诉学生小棒的根数。(小棒的根数是5的倍数)学生按3:2分小棒,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中典型的分法]3、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中的发现和自己的体会。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发现,①发现6:4,9:6、15:10、30:20……的结果都是3:2。②发现无论怎么分都是按3:2分。(三)解决问题三: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该怎么分?1、提出问题。师:现在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么分?2、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教师巡视时,从中了解学生中典型的想法和做法。3、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如下表所示:一班二班30个参考资料,少熬夜!20个30个20个方法2: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下图所示:140个3+2=5?28×3=84(个)140÷5=28?28×2=56(个)(答略)方法3:根据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思考过程如下:先求分的总份数:3+2=5因为:一班分5份中的3份,即分到140个的3/5。二班分到5份中的2份,即分到140个的2/5。所以:一班分的个数是140×3/5=84(个)二班分的个数是140×2/5=56(个)方法4:方程解设每一份有x个橘子,则一班分3x个,二班分2x个,根据:3份(3x)+2份(2x)=140列出方程:3x+2x=140并解出方程x=28,一班分3×28=84(个),二班分2×28=56(个)。让学生说一说以上三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引导检验生思考,小组交流检验方法。5、小结:师:说的'真好!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的问题,请你们思考:A这类问题有什么特点?B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什么?c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76页中“练一练”的第1、7、8题。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还有什么疑问要和大家商讨商讨?六、布置作业课本第75页练一练的第二题和课本76页的第6题。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谈话中引出问题复习旧知,为新授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切身实地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整节课紧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共分两大部分:一、分一分: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必要性,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二、算一算:再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所以在练习的设计上,主要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一组问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上的问题。存在问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在短暂的课堂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个别学生不能顺利准确的解决问题,造成教学效果的不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全面发展,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关注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比值的区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长方形。出示条件:长3米,宽2米,你能求什么呢?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1)周长和面积(2)长比宽多几米?(3)宽比长短几米?(4)长是宽的几倍?(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师:哪些问题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今天我们参考资料,少熬夜!一起来学习长与宽的另一种关系比。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1)比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学生自学课本P68页例1,看看谁能弄懂这一部分内容。(2)交流小结: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记作2:3(3)说一说:2∶3和3∶2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是几?(教师指出比是有序概念,颠倒比的前项和后项,意义会发生改变)(二)、完成试一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三、教学例2(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二)、理解比的意义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相除)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1、明确了比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算一算,上述比的前项参考资料,少熬夜!除以后项的商是多少?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2、说说这几个比值分别表示什么?3、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四)、“试一试”1、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相互关系区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分数2、完成“练一练”的1、2、3小题。3、完成练习十三的第4题。4、糖水的甜度(1)(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与水的质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吗?为什么?(2)(出示第三杯糖水,标出糖4克,水100克。)你知道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3)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糖与糖水质量的比吗?5、知识介绍: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听说过著名的“黄金比吗?”(课件介绍“黄金比”)。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点: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参考资料,少熬夜!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白纸,圆规。教学过程: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1、示四驱车,问这是什么?2、(课件)出示汽车的图片,问,你们发现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追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如果不是圆的会怎样?3、导入,板题:圆的认识4、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二、在画圆的教学活动中探索新知。1、任意画圆,体会什么是圆。(1)画一个圆(2)展示,比较哪个圆,哪个不圆?问:怎么就画圆了?(3)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2、用圆规画圆,理解圆的构成及圆心。(1)让学生在白纸的四个角上分别画一个圆,边画边想:圆是由什么组成的?(圆周,圆心)(2)展示(圆的和不圆的对比)说说为什么有的同学画不圆?怎样就画圆了?(3)画圆时固定的一点谁知道叫什么?(板书:圆心)(4)标出你所画的圆的圆心。(5)圆心的重要性: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圆的位置的?3、通过画圆感悟什么是半径及特征。(1)请你在画一个比刚才再大一点的圆,边画边思考:怎么就比刚才大一点了?(2)在圆上表示出圆规两交叉开的长度。(3)师:这条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9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