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电肥皂泡教案【参考4篇】
电肥皂泡教案【参考4篇】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资料的种类呢?请您参考下载网友辑为您编辑分享的“电肥皂泡教案【参考4篇】”,希望能帮助到您的学习和工作!电肥皂泡教案篇【第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肥皂泡》说课稿三年级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肥皂泡》说课稿三年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肥皂泡》节选自冰心1936年3月22日写于北平的散文《胰皂泡》,编入时将“胰皂”改为了“肥皂”,课文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接表达了对吹肥皂泡的游戏的喜爱,接着作者详细有序地介绍了这种游戏的玩法;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对肥皂泡的颜色、形状及变化都进行了描写,也写出了吹肥皂泡时的心情和美妙的想像,在文章结尾,作者又从随着肥皂泡而产生的种种美好的想像中回到现实的世界中,言语中显露出淡淡的伤感。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2能力目标: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冰心是怎样玩“吹泡泡”游戏的。b.对作者笔下游戏过程的有序、细致地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c联系自已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提高综合语文素养。(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游戏时产生的美好想像,寻找自已在玩游戏时的快乐。3.教学重点: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4.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5.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以自学讨论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二课时:以汇报交流的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涵6.教具准备:多媒体,肥皂水二、说教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说说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教法1.鼓励欣赏法:在学生读后教师及时的点评,还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2.配乐情境朗读法:作者在描写肥皂泡的美丽以及想象部分写得非常的生动,为了能让学生们在朗读中迅速地进入情境,也让听者身临其境,配上舒缓的音乐,让学生们伴随着音乐去寻找感觉,我想这样更好。3.直观教学法:教学3、4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三、说学法:1.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已已有的知识积累。2.美读训练法: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3.亲身体验法:学生们通过读文体会到的快乐之感,不如自已去亲身体验、感受来的真实,因此在学完此文之后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再进行口语交际和练笔,有利于学生写出说出真情实感,写得更真实,更生动。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上课开始,师手拿肥皂水,吹一串肥皂泡,学生肯定都感兴趣,然后问:“同学们,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吗?”“吹肥皂泡。”“大家都玩过这个游戏吗?”“玩过。”“看来这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玩的游戏,那么老师告诉你,这个也是冰心奶奶小时候最喜欢最喜欢的游戏,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冰心奶奶的足迹,一起走进童年的冰心,去了解一下冰心奶奶小时候是如何玩这个游戏的,好吗?”“好!”(板书课题)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充满激情的用游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因为这是他们最喜爱的游戏,由游戏引入,然后与大作家冰心联系起来,这样就把学生和冰心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也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多读,目的是想让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有更多地了解,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另外,在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时,虽不是分段,但可以锻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分析,整合,让全体学生明确课文的内容。(三)定向自学,讨论交流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出示自学提示(幻灯片):1.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记住字形,利用字典理解其意思。2.读课文,了解儿时的冰心是怎样玩吹泡泡的游戏的,并勾画出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如“然后”、“再”等。3.再读课文,找出自已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并认真体会。在完成自学提示1时,我认为,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应一步步在课堂上进行为好,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学提示2意在对游戏的过程有一个了解,勾出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也意在让学生们对这些词语加以重视,在讲读此段时,着重训练。自学提示3旨在让学生认真体味4、5自然段,作者写得非常的细致、细腻,学生们大多数都会在这下功夫,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讨论时我让学生自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等形式,使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落实。(四)品词析句,理解内涵师:游戏承载着我们的快乐,游戏收录着我们童年的记忆,让我们再次来到冰心奶奶身旁,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吧。谁先介绍一下,冰心奶奶是怎样玩这个游戏的?1.指名读2.然后让生用“然后……再……”这样的句式,介绍这个游戏。(引导学生对表明先后顺序词语的注意和运用,能使课文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语言,还强化了语言表达的有序性。)3.问:从此段你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理是怎样的吗?找到相关的语句细读课文。4.吹起来的肥皂泡美吗?美在哪?师适当点拨:(师出示投影片,出示此段文字)A“若是扇得好……四散分飞。”1是啊,一个大的能变成两三个小球。那直接说行不行?2文中形容什么样的小球?3为什么说是“玲珑娇软”而不说“玲珑柔软”呢?师:我们轻轻地吹起一个大球,分裂成两三个的时候,它们是那样的玲珑、那样的娇小。(这句话既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贴切,巧妙,恰当,又能让学生B还有哪句写了变化?——“有时吹得……光影凌乱”1还会扯成——长圆的。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2还——颤巍巍的。3“颤巍巍”的什么样啊?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呢?4那这脆薄的球,颤巍巍的,该怎么读?5用扇子扇送,我们想让这些泡泡飞得再高些,它们却那么轻、那么薄,就像那淘气的孩子,在和我们捉迷藏。6请你想象这颤巍巍的、如同淘气的孩子一般的泡泡,再来读一读。7这泡泡快灭了,快没有了,你觉得——(学生说出感受)——我们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8实在可惜,这泡泡无声地破裂了。你又觉得——9再来一次,因为它是我们自己轻轻地小心地吹起来的。是的,还是那么——心里充满了——落到——10师:轻清脆丽的球啊,请你慢点慢点,再慢点,请你轻些轻些,再轻些,因为你代表就是我的——快乐、骄傲和希望。(五)、联系生活,感受体验1.回忆一下你们平时最爱玩什么游戏?怎样玩的?都想到了什么?在我们刚才交流的基础上,学着向冰心奶奶一样有序的写一写你们的游戏吧。2.背诵自已喜欢的语句。(这一环节,拓宽游戏范围,通过其进行的任何的游戏体验,只要是自已喜欢的,只要能达到练笔的目的,都可以。)电肥皂泡教案篇【第二篇】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肥皂长廊小碗假若透明娇软拉扯仰望一串串飞越婴儿希望2.导入新课。《肥皂泡》这篇课文并不长,但作者把自己的做法、想法写得是那么的到位,每个词、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符号运用到文中,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赏析。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这一段用简单的一句话点明了“我”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吹肥皂泡,呼应文题。2.阅读第2~4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1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交代了吹肥皂泡最适合的天气——潮湿的阴雨时节。“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一个“总”字说明吹肥皂泡这个游戏“我们”经常玩。2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又是怎么描写的呢?明确:写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这一段里集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如“放、加、和弄和弄、蘸、吹、提、扇”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详细过程,也表现出“我们”快乐的心情。3第3自然段中的“然后”“再”是表示什么的词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些词语是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它们准确地体现了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过程。4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两个“轻轻”?明确:“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这两个“轻轻”体现出“我们”喜欢泡泡,生怕肥皂泡破裂的心理,可见“我们”吹肥皂泡时认真的态度和快乐的心情。5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在这一段中,作者抓住了肥皂泡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展现了肥皂泡的什么特点?明确:写了肥皂泡的美丽以及孩子们对肥皂泡的喜爱。作者抓住了肥皂泡的颜色、形状和变化进行描写,展现了肥皂泡的美丽与神奇。3.阅读第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续的四个“那么”构成了排比句,体现了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教师点拨: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叫作排比。用排比来说理,可以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还能深化中心。我们在写作时,可以用排比的形式开篇,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可以用排比的形式来安排中间的各个段落,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还可以用排比的形式来结尾,抒发强烈真挚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或达到号召的目的。2在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过程中,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明确:作者的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4.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明确: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童年趣事,不仅表现了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的特点,还表达了她对自己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谈话小结:作者吹肥皂泡,不仅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梦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珍惜这短暂而快乐的童年。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大家可以拿起笔来,用简单的话写一写。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电肥皂泡教案篇【第三篇】设计说明本文是当代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文章反映了童年生活的乐趣与无忧无虑,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意境深邃。童年的冰心吹肥皂泡,不但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梦想,寄托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时,以读为主,用读感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了解作者是怎样吹肥皂泡的。抓住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2.尝试自制泡泡水。(学生)3.课文内容相关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吹肥皂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学习重点1.认识重点字、词。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吹肥皂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2.准备泡泡液。(学生)3.制作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玩吹肥皂泡的游戏。2.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谈玩游戏的感受。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4.简介作者冰心。1.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玩吹肥皂泡的游戏。2
本文标题:电肥皂泡教案【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12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