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8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南阳一中202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的笔下,雅典某将军在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的锻炼,蛮横无理。”这折射出古代雅典()A.城邦民主排斥贵族阶层B.直接民主存在非理性的一面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较高D.道德沦丧导致戏剧创作衰落2.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策()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B.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D.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3.苏格拉底主张“凡属希腊国民应注意健身之道,以应付国家需要,以保民卫国为天职。”亚里士多德不仅亲身参加体育实践,而且在《国家论》中提出体育、德育和智育应相互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体育可以先于智育。他们共同出发点是A.提升公民身体素质B.革除直接民主的弊端C.增强城邦公民素养D.保障体育竞技的胜利4.雅典法律规定,“凡年过三十岁、不欠国家债务且未曾失去公民权者,皆有资格担任陪审员一职”,但预备的陪审员要经过抽签才能参加民众法庭的审判,听取法庭辩论并进行投票。这一规定()A.突显陪审制度瓦解贵族政治特权B.旨在培养雅典公民的城邦意识C.确保公民皆有权力参与司法审判D.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公平性5.据记载,雅典在伯利克里时期,其公民人数从三万人降至二万一千人。罗马的公民人数在公元前6世纪不过八万三千人,而到公元前319年时,公民人数已达到二十五万人。这主要说明()A.人口数量关系国家兴衰B.古雅典比罗马更加理性C.古罗马比雅典更加民主D.政治实践影响国家发展6.《十二铜表法》第二表第三条规定:“证人无法到场的,召唤者应每三日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如果证人拒绝作证,依第八表第二十二条规定将被认定为“不名誉者”,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亦不得请他人为之作证;如果证人作伪证,依第八表第二十三条规定,将“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妨碍了罗马公民的自由B.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C.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D.明文规定证人有出庭作证义务7.在罗马法中,胎儿或即将出生的婴儿被视为已出生,拥有法定继承权,并以他活着出生为条件。如果胎儿所处的亲等位置只有他一人,下一亲等的宗亲是没有继承机会的;如果还有已经出生的其他人,这一胎儿应和他们共享遗产。这表明罗马法A.具有开放性和实效性特征B.蕴含了平等和理性的原则C.注重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D.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8.下表为古罗马时期契约形式的三个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契约形式主要特点十二铜表法“耐克逊”(nexum)交易要求双方到场,有公证人,对神宣誓市民法文书契约双方到场,举行特定仪式,签署文书万民法诺成契约无需双方到场,无需仪式,双方同意即可古罗马契约形式的变化表明A.境内商品贸易活动与日俱增B.罗马法逐渐淡化司法程序C.民众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D.贵族与平民矛盾日渐缓和9.公元前1世纪,罗马常设刑事法庭的判罚由法官裁量,即使对制定法明定刑罚的犯罪行为,作为法官的城市执法官或行省总督都可重新裁量。在民事法领域,行省的罗马执法官也不必严格拘泥于既有规则。这反映出罗马共和国时期A.司法审判具有灵活性B.行政权力不受限制C.注重疆域的有效治理D.人治色彩比较浓厚10.罗马帝国皇帝安东尼努斯曾颁布敕令:无故杀死自己奴隶的人所承担的责任不亚于杀死他人奴隶所承担的责任;如果主人虐待自己的奴隶,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说明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滥用权利受到禁止C.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万民法取代公民法11.查士丁尼时期编撰的《法学阶梯》规定,空气、水流、海洋以及由此而来的海岸为所有人共有,任何人都不被禁止接近海岸,但应远离别墅、房屋。这可以说明,罗马法()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基本诉求B.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D.贯彻了公平正义的司法原则12.有学者说:“正是罗马法学家将古代希腊传统下的自然法融汇到罗马法‘躯干’之中,才促使整个罗马法律体系充满着理性的光辉。”在罗马有一种法……称为法律解答,即法学家的解答’。”这反映出()A.罗马法的发展具有一定专制特点B.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C.罗马法律变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D.法学家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13.罗马万民法规定:没有各当事人合意,婚姻不能成立;契约订立以交易双方的自愿与平等为最基本条件;自由人的所有权受到侵害,可依据诉讼程序,要求返还所有物或得到金钱补偿等。据此可知,罗马的万民法A.具有操作简便灵活的特点B.受自然法理念的影响深刻C.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成果D.只适用于帝国境内的公民14.《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宗教用品具有神圣性,“不受经济价值的限制”。但如果面临灾荒或战败等情况,可以将宗教用品出卖或质押,以救济民众或赎回己方被俘人员。这说明罗马法()A.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B.着重解决重大民生问题C.突出了人人平等的原则D.体现了鲜明的人文精神15.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每次举办时,各城邦的选手在竞技场上奋勇拼搏,他们赤身裸体进入赛场,向神和观众展示他们超人的体能、健美的身体和良好的教养;竞技项目主要有田径、摔跤、标枪、拳击、武装赛跑等。这种状况()A.体现了奴隶制文明野蛮的审美观B.蕴含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和精神C.反映了各城邦团结和谐的历史主流D.表明古希腊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1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是定形与不定形的统一,是在永远运动变化着的,但变中有不变。他认为火在运动中具有自身规律和尺度,这个规律和尺度就是“逻各斯”,或者说是“道”,一切事物都遵循这个“道”。这一观点A.蕴含了理性主义精神B.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C.揭示了宇宙基本法则D.体现了唯心主义的思想17.在古希腊,“医生”这一职业诞生于对“医神”的崇拜活动。后来,名医希波克拉底却将疾病的起因与宗教巫术区别开来,对每一病例的诊断都以观察为依据。由此可见,希波克拉底()A.反对神灵崇拜B.注重医术传承C.强调个性自由D.具有实证精神18.古希腊的普罗泰哥拉认为,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使他相信看上去是真实的东西,所以“一切皆为真实”;智者学派的另一位代表高尔吉亚论证了“一切皆为虚妄”的观点,除了个人能感觉到的事物以外无物存在;若有独立于个人感觉之外的任何事物存在,则也是永不可知的。据此分析,两人的观点A.体现出世界观的矛盾与对立B.肯定个人感觉现象的虚无C.均具有否定理性思维的倾向D.主张树立人的权威和价值19.苏格拉底在与智者高尔吉亚讨论法庭的辩论艺术时指出:修辞和论术本在于征服听众的“灵魂”,使其的“灵魂”变得更为健康,但由于智者们缺乏对“人是什么”“认识自己”等根本性问题的深度思考,反而使论辩艺术成了毒害灵魂的“药”。这反映出苏格拉底()A.注重人文主义的理性发展B.反对将辩论艺术运用于法庭C.强调司法审判要符合民意D.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20.下表是中世纪欧洲黑死病肆虐期间,英国社会各群体的应对举措。据此可知教会展开了一系列以忏悔、祷告等宗教仪式为主的防治活动,宗教医学是防疫的主要途径政府加强福利,减税应灾;加强隔离,安置患者;净化空气,清扫街道民间世俗医学大行其道,具有外科特性的理发师、铁匠和少数专门的外科医生以及形形色色的江湖游医发挥重要作用A.民众抗疫的决心仍有待提高B.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出现动摇C.疫病防治发挥多元参与作用D.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全面建立21.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教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A.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B.教会引导市民文化品味C.节日庆典巩固宗教信仰D.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22.拉斐尔创作了油画《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显现出人间母亲的温柔、慈爱。就此画,一位评论家如此评价:“拉斐尔的理想是成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人,是人面对人,而不是宗教给予他的神。”该评论家意在说明拉斐尔()A.要求摆脱宗教束缚B.诠释世俗的人性美C.推崇浪漫主义手法D.过于追求感官享受23.16世纪,英、法、德等国的传统大学开始受到政府控制、干预,不少地区学生被明令禁止进入对立教派大学学习,数十所大学由国际大学转变为国内大学。大学的地位也逐步上升,成为服务于地方政治和地域发展的有效载体。这反映出欧洲A.民族国家兴起推动大学的世俗化B.世俗教权突破了政治束缚C.高等教育由平民化转变为精英化D.民主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24.如图为1521年至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金银统计图(单位:百吨)。当时该掠夺行为得到了政府的全力支持。西班牙政府的这一举动客观上()A.满足了贵族对奢侈品的需求B.促进了近代冶金业的发展C.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瓦解D.使基督教传播到拉丁美洲25.1558-1560年,天花横扫拉普拉塔,带走数以千计印第安人的性命,却未波及一名西班牙人。1552-1563年,天花抵达巴西,使数万印第安人死去,葡萄牙人却毫发无损。这说明A.西葡两国医疗水平高超B.殖民扩张阻碍非洲发展C人口流动导致疾病传播D.奴隶贸易条件业已成熟26.正如17世纪人们所说的,“西班牙像一张嘴,它进食,咬碎、嚼烂,立即送到其他的器官,除了瞬即逝的味觉或者偶然挂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自己什么也没留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西班牙A.最先开辟了新航路B.即将丧失海上霸权C.未抓住时代的机遇D.野蛮地掠夺殖民地27.16世纪初,葡萄牙里斯本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的五分之一,威尼斯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且此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近东的产品。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B.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C.西欧工业经济的发展D.葡萄牙加紧掠夺美洲28.如表反映了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在不同时期的物价变化情况。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家16世纪初的物价指数16世纪末的物价指数英国126法国12.2西班牙14.2..荷兰13A.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B.贵重金属的大量流入C.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D.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29.16世纪起,西欧各国出现了商品证券交易所和商业特许公司等组织,随之商业规模急剧扩大,世界市场迅速崛起。这些现象的出现A.促成西欧商业格局的改变B.加快欧洲资本输出的步伐C.导致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推动欧洲经济政策的转型30.西班牙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物价平均上涨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在英国的埃克塞特,一夸特小麦的价格在1543—1544年不到10先令,两年后上涨到19先令,几经波折后到1556—1557年涨到32先令。西欧国家的价格波动A.受股份公司的操纵控制B.引发西欧国家殖民争夺C.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D.导致欧洲白银大量外流31.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世界的边界被重新清晰界定,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一一进行了标注。这一现象A.表明荷兰已经成为世界霸主B.反映出商业革命的逐渐发展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得益于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32.17世纪末,从意大利的建筑设计、法国的内饰品,到中国瓷器、印度织物和土耳其的古物以及来自亚洲、非洲、美洲珍稀奇异的食品,这些过去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地进入英国中等阶层的消费清单。这说明当时A.东方从属西方格局形成B.全球贸易规模扩大C.西欧价格革命作用显现D.英国殖民霸权确立33.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在一定的生态背景中展开,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物种交流,美洲印第安人因此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但同时也染上了到那时为止他们仍不熟悉的破坏性疾病如天花
本文标题: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8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21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