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什么是IE美国伯克利大学工业工程系的主页上有一段话,描述什么是工业工程:“当你看到一个静止的物体的时候,那就是土木工程;当你看到一个物体在运动的时候,那就是机械工程;当你闻到味道的时候,那就是化学工程;当你看不到东西的时候,那就是电子工程;当你想都不能想象的时候那就是工业工程。”工业工程的特性是研究一个包含人的系统的学科。有人说:工业工程是诊断工厂、改善企业体质的医生”有人说:“如果技术与管理分别是两个车轮,那么工业工程就是车轮之间的那根轴”有人说:“工业工程就是不花钱或少花钱来提高企业的效率或效益”有人说:“工业工程是质量和生产率的技术和人文状态。”还有人说:“工业工程是用软科学的方法获得最高的效率和效益。”在一幅连环漫画中有两只背对背被绑在一块儿的小狗,它俩的前方各有一根骨头,两只狗都急着向前去啃骨头,却因背道而驰的拉力,寸步难移,谁也吃不着骨头。几番挣扎,两只狗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法;两只狗先一齐转向一方,把一边的骨头咬住,然后再转向另一方啃另一边的骨头,这样一来,两只狗各有骨头可啃了。漫画的下方写着:“Thereisalwaysabetterway”。这幅漫画虽然不能完全代表工业工程,但是那一行文字却是工业工程师的座右铭──它意谓着「永远有个更好的方法!」在工作当中,不断寻求更容易、更有效率、更经济而且能令心情更愉快的工作方法,就是工业工程的精神所在。任何一种学问的起源必然有其推动的力量,工业工程亦不例外,它的推动力就是人类不屈于现状和追求完美的意愿。人类不屈于现状的意愿,使他想要把事情做得更好。在不断改善工作的过程中,人们终于了解到:用科学方法来改善,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原来,改善的过程也不一定要接受什么特殊训练,每个人天生就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与本能来达到改善的目的。等到泰勒把科学的方法带到管理的领域后,这种管理的科学,加上科技的知识才慢慢演变成了工业工程。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一门新兴的工程科学。早在1881年左右,泰勒(FrederickW.Taylor)就已具有工业工程的观念,但实际上工业工程这门学问却在1920年代才开始,到二次大战后才略具雏型。在国外,泰勒首先提倡「时学研究」(即作业测定),而纪尔布雷斯夫妇(F.B&Gilbreths)则为「工学研究」(即方法改善)的创始人。直到1930年代他们的研究才受到大众的重视,而正式成为工时学,如今工时学可说是工业工程的领域中最基本的一部分,也是传统工业工程的基本观念。工业工程师学会(IIE)的最新定义是:IE是研究由人、物料、信息、设备和能源构成的集成系统的设计、改进和实施的。它应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去说明、预测和评价由这样系统得到的结果。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IE的目标:为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价值IE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技术性极强,应用广泛的学科。在美国,IE工程师是工程类职业的第二大职业,有110万IE工程师在各行各业中服务。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中国向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不断迈进,国内也正掀起一股IE方法应用的热潮。基础IE:方法、动作、时间研究。现代IE:工厂设计、计划协调技术、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控制、人机设计、成组技术、统筹学及信息工程等领域。基础IE的方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动作分析工程分析时间分析搬运与布置这些方法可以根据改善的目的或对象独立进行使用。不过,它们彼此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倘能相互结合,纯熟应用,则效果更佳。早期工业工程被誉为“效率工程”,继而被尊为“赚钱的工程”,最近被认为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利器”。基础工业工程告诉人们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和如何有效地工作,应用到企业就是基础管理及其标准。现代工业工程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在系统最优化与宏观资源配置,和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基础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同等重要,相互依托,密不可分。如果说基础工业工程是获得效率的方法,那么现代工业工程就是获得效益的艺术。没有基础工业工程,就不会有现代工业工程。工程学与管理科学的桥梁工业工程就是衔接工程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科学。有人称工业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管理。实际上,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工业工程是用工程师的手法去解决与工程和管理有关的问题。在工厂里,一个纯粹研究制造的人和一个精于管理的人常常无法沟通,此时就有赖工业工程师作桥梁了。与其它工程学有何不同?工业工程学与机械、电机、化学、土木等工程学有何不同呢?传统的工程学,以「设计更经济的系统」为目的。如:机械工程设计高效率的「经济的机器系统」,电机工程设计「经济的电路系统」,它们设计的对象仅以机器、设备为着眼点。而工业工程除了考虑机器设备的设计外,还包含了人的因素(humanfactor),而以结合「人、材料、设备等方面的综合系统」为对象。与其它管理科学的区别何在?或许大家要问:工业工程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同样都与管理有关,彼此之间又有何不同呢?工业工程与企业管理的区别,在于工业工程是透过工程途径,应用科学上及工程上的方法与技术,考虑人员、机器、设备、工艺、方法、时间等因素来解决管理上遭遇的问题,而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便无法采取工程途径去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工业工程师扮演的角色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工厂中所存在的几个普遍问题:工厂中,各专业工程师专司其职,谁来沟通不同的专业工程师呢?工厂里,老板关心一件事(赚钱与产量),员工关心另件事(薪水与劳力的付出),那么谁来作老板和员工的桥梁?工厂里,人人关心赶货及品质,是否有人关心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又更好?人人关心机器、物料、……,谁来关心最重要的「人」?如何使这些人做得更舒服、做得更多、赚得更多,而且受到尊重?各个小单位往往都有本位主义,由谁来考虑整个工厂的最适点?解决这些问题的最适当人选就是工业工程师。更详细地说,工业工程师在工厂里做的事有:工作方法的设计和改善、操作标准时间及物料标准用量的制定、生产工艺、夹具与工具的设计、成本的计算与分析、生产计划与管理、产能计划与分析、物料管理、品质分析与管理、工厂布置、工业安全作业、工作评价与奖励制度的建立、事务流程的改善、系统或制度的设计等等。工业界的医生?有人说企管顾问是企业界的医生,则工业工程师也和工业界的医生一样,他可帮助工厂界定问题,协调整个工厂的运转,就如一位全科医生,负责诊治病人何处有病,然后再由某部的专家来检验、治疗。工业工程师也是如此,他找出工厂问题的所在,然后协调各部门的专家去解决。事实上,目前的工业型态是团队工作,要解决任何问题,决非一人一手能包办的,工业工程师扮演的角色往往是团队领导人,需具有较强的组合、协调及沟通的能力,广博的知识,即能用适当的语言与人沟通。在这种倾向之下,工业工程师需要同时具有工程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训练,因此在工厂中能使别人容易乐意合作,一同去解决问题。效率专家?管理当局的眼线?工业工程师扮演着一个复杂的角色,有些人批评他们是:工业工程师是使人们做得快一点,赚得少一点!工业工程师是效率专家,也是管理当局的眼线!工业工程师专门到处找错,喜欢跟别人过不去。多样性的角色?有人认为工业工程师是操作者的安全褓姆,使他们免受刀具伤害及过份工作量之压迫;由于他接受的训练包括管理和工程知识,因此他是工厂的计划者和协调者;由于他受过统计、机率和可*度的训练,因此他可成为品质管理人员;由于常想「这是最好的方法吗?」,因此他是较佳途径的寻求者。国内外有关工业工程师的说法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5种,即:“工业工程师是这样的人,他们是最佳工作系统的设计者;是决策者和各级管理者的助手;是管理与技术、经理与工程师们、部门与部门、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接口、沟通者和协调人;同时,他们也是区别于管理和其它技术人员而有自己独立和具体业务的专业工程师;而且他们还是敢于和善于提出新见解、新思路,并能够及时接受、倡导、推进暂时一般人尚难接受或还未意识到的、没有一定部门或岗位负责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思想、新策略的高参、革新者或“不管部长”。IE意识是决定IE实践成败的关键“一个人工或人参与的系统总是可以改进的,除非它已经消亡或不值得再利用了”。这是工业工程的精髓。这就是一种观念、思想、哲理和意识。虽然不同专家归纳的不尽相同,但大致如下所述:“即不断改进创新的意识,以人为中心的意识,成本和效率意识,问题和改革意识,全局和整体意识,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快速响应需求意识等。”上述这些意识是IE的灵魂,或称之为IE精神。树立IE意识比掌握IE技术和方法更为重要,企业领导能否具有IE意识,能否培养职工的IE意识,是决定IE实践成败的关键。附:工业工程(IE)的两个小故事在工业工程的领域当中,「动作与时间研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881年,被后人尊崇为「工业工程之父」的泰勒首创「时间研究」(即作业测定),数年以后纪尔布雷斯倡导「动作研究」(即方法改善),二者合并称为「动作与时间研究」(或称工时学)。这儿叙述两个故事,来追溯「动作时间研究」的起源。通过这两个小故事,可以看到工时学首创者泰勒、纪尔布雷斯遇事分析研究探究真理的态度,这种精神也成为日后工业工程学的典范。故事一:1898年,泰勒在伯斯利恒钢铁厂工作,当时该厂雇有铲工400~600名,每日在一长约2哩,宽约1/4哩的广场上,铲动各种物料。铲工铲煤时,每铲重仅3.5磅,而铲矿砂时每铲竟重达38磅。这种铲子的情形与每铲重量的差额,引起了泰勒的好奇。他想:铲子的形状、大小和铲物工作量有没有关系?到底何种铲重最经济最有效?什么样的铲子,工人拿了既舒服又铲得多,铲得快?这些问题需要加以研讨。于是,泰氏选择两名优秀的铲工,分别在场内不同地点作试验工作,同时记录其时间,并分别用大小不同的铲子去铲比重不同的物料,并分别记录所用铲子之大小及式样和每铲重量。经多次试验后,发现每铲重量约为21.5磅时,达到了最经济与有效的结果,也就是工作者每日每人可铲最多物料。铲重物时用小铲,铲轻物时用大铲,但每铲重量均约为21.5磅左右。泰氏得此结果后,于是设计各种尺寸大小不同的铲具,训练工人,并拟定奖励办法,凡工人能完成规定工作时,可得到日工资60%的奖金,否则派人教会正确的工作方法,务必使他们也可得到同样奖金。经此改善后,原需400~600名工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采用新方法后,140名工人即可完成。因为每吨所需铲费减少50%,而工人工资则增加60%,除去因研究所需各项开支外,每年尚可节省78,000美元。这样不但使工厂的生产量大增,也使铲手工作效率提高,待遇增加,工作情绪也愉快多了。故事二:1885年,17岁的纪尔布雷斯,受雇于一家房产商时,发现工人造屋砌砖时,所用的工作方法及工作的快与慢,互不相同。究竟那种方法最经济及最有效呢?于是纪尔布雷斯分析工人砌砖之动作。发现工人每砌一砖,先以左手俯身拾取,同时翻动砖块,选择其最佳一面,在堆砌时,使该面向外放置。此动作完毕后,右手开始铲起泥灰,敷于堆砌处,左手置放砖块后,右手再以铲泥灰工具敲击数下,才得以固定。这一周期性动作,拍制成影片,详加分析,发现工人俯身拾砖,容易增加疲劳,左手取砖时,右手空闲,不是有效得方法,另外敲砖动作,也属多余。经过多次试验,得到一种砌砖新方法。其方法是:砖块运至工作场时,先加以挑选,放在一个木框内,每框盛砖90块,其最好的一面或一端,朝向一个方向;将这个木框悬挂在工人左边,在左手取砖时,右手同时取泥灰,同时改善泥灰的浓度,使砖置放其上时,无须敲击,即可到达定位。经此改善后,工人的工作量大增,他们砌每块砖的动作由18次减到5次,工人经训练后,老方法每小时只能砌120块,用新方法则可砌350块,工作效率提升了近200%。经过纪尔布雷的动作分析,确定了最好的砌砖方法。由此发展成日后的动作研究。
本文标题:什么是IE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3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