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实用5篇】
好文供参考!1/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实用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实用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第一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分析二、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通过联系语言环境,理解“俯下”“欣赏”“抽出”“封”“密密层层”“飞舞”等词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3、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探究并发现写春夏段落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三、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四、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观察和具体描好文供参考!2/20述的方法。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今天老师将带领导同学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欣赏一番。1、师板书23《美丽的小兴安岭》。2、齐读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二、紧扣中心,整体感知1、你们想知道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吗?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2、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兴安岭留给你的总印象是什么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是——(景色诱人)什么叫“诱人”呢?(非常吸引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是……也是……)请同学们用横线勾出“景色诱人”“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3、你能找找吗?课文哪里也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的呢?出示第一段a、女同学读第一自然段,男同学找一找,写了哪些东西?并把它们圈出来。好文供参考!3/20b、你们觉得小兴安岭的什么多?(树木)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树木多”呢?(数不清、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绿色的海洋)出示:(树木)像(绿色的海洋)。小朋友一起来试试,让我们感受这绿色的海洋、诱人的地方吧。全班齐读第一、六自然段。三、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感受春天的活力之美,精讲)1、过渡:是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真诱人啊,树木像绿色的海洋,让我们一起去小兴安岭的春天看看吧。齐读第二自然段,我们来看一看这一段藏着哪些景物呢?(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a、枝条是怎样的长出来的呢?“抽出”用得真好,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写得可真形象啊!(不知不觉间,突然长出新枝)b、那如果换成“长出”好不好呢?为什么?(用“抽出”写出了枝条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很形象生动,也避免了语言的重复性)是啊,一个“抽出”写出了树木的变化,多么有活力啊!多么的富有生命力啊!好文供参考!4/20我们把小兴安岭树木的变化读出来吧!指导读句子(“抽出”读得干脆有力;“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读得亲切、柔和些)(2)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a、齐读这一句,透过这句子,(我们看到了雪水在慢慢地逐渐融化掉了,雪水叮叮咚咚地往下流,还唱着动听的歌呢。)b、这声音大吗?不大。你从哪儿知道的?淙淙。描写流水声的词你还知道有哪些?如:潺潺叮叮咚咚哗哗c、那积雪化成的水分别从不同地方,淙淙地流进小溪里了。“汇”字让我们想到雪水从不同的地方细细地合成了小溪的样子。(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指名读a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鹿?(可爱)男生读b是啊,多么可爱的小鹿啊,让我们也来写一写,能像课文里一样把小鹿的动作、神态写出来,那就更了不起了。出示:说话训练:小鹿们在小溪边快乐地嬉戏着,有的();有的();还有的()。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好文供参考!5/203、是啊,春天真美!作者在这段中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不仅写了树木抽枝长叶,还写了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师:(板书)先写季节,又写了树木,再写其他景物。结合板书复述第二自然段:树木抽出____长出____积雪汇成____流着________涨满____小鹿____散步俯下____侧着____欣赏____四、总结学法,引导讲解夏天的小兴安岭1、我们刚才回忆“春”的学习过程,我们先是一、读找景物二、读写特点三、读悟其情2、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学习步骤如下:(1)齐读夏段,自己划出夏段描写了哪些景物?;(2)自由读:小组论一论这些景物怎么美?(3)重点学习树的句子,理解夏季小兴安岭树木有什么特点:抓住“郁郁葱葱”“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说明树木枝叶很茂盛)。“封”(说明树木枝叶又密又厚)(4)理解“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厚、很浓,就像把树木放在水里一样)“千百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等词。好文供参考!6/20(5)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由朗读,读中悟情五、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略讲秋冬(完成板书)自学秋冬,议疑解疑:运用第2、3段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秋冬”两段。1、学生自学,按上述学习步骤可提出哪些问题2、小组交流,补充课外资料3、小组汇报,(抓住树叶、雪花“飞舞”[飘落的样子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刮”理解)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领略“秋冬”之美。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六、课堂总结: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那里景色?(诱人)小兴安岭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七、师生朗读课文板书设计:23、美丽的小兴安岭春:树木、积雪、小溪、小鹿、绿色的海洋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好文供参考!7/20花美丽的大花园(树多)秋:树叶、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巨大的宝库冬: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第二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是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物产丰富。本课只要完成对本课生字和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上课开始,我激情导入。从教室充满激情的言语中,让学生在头脑中不仅产生对旧知识的感知,更多的是对新知的向往,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向往,他们从向往中产生浓厚的的阅读欲望。我在黑板上板书“木”字,让学生说一说能想到什么?在学生各自抒发想法后,我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树木上,再让学生说一说都知道哪些树,在学生集体汇报中不但了解了学生的积累情况还能帮助一些缺乏积累的学生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树,然后我又问学生:“这么多种类的树组合在一起还可以称为什么?”学生很自然的会回答是树林或者是森林。那么正好引入本节课,我就说:“这节课,老师就把大家带到我国东北的美丽的大森林——小兴安岭去。我先让学生去自由读课文借好文供参考!8/20助课文中的拼音把不懂读的词语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同时让学生交流互助合作学习,还照顾了有差异的学生,还为本课学习做了下一步做铺垫。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自学生字和词语。为了更好的体现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也精心的做了设计。首先是指名学生读课文,在交流自学的收获,有写词语提倡结合课文的前后理解,而有写字词则鼓励他们用字典来帮助理解,在交流中我能够及时的对掌握自学方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接着我安排学生照着这样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其他自然段中的生字和新词,并在小组内交流收获。在我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了,并在不经意间帮助那些不会学习的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关注了差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来是让学生自己去读的,但是很多学生都不开口,所以我就起头叫齐读了。读的时候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汇报。也许是学生们太过于展现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学习的很专注,我都不忍心打扰他们,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有些不够妥当,结尾的环节没能进行小结完,成了我最大的遗憾。但我相信,日后学生熟练的掌握了自学方法后就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第三篇】好文供参考!9/20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2、体会课文中描写的手法。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热爱身边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审题质疑,初读课文。1.板书课题,引情激趣。提问:你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幻灯出示自学提纲,请学生按纲自学。①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②默读学文,用圆点和横线画出生字词,并出声读三遍。③浏览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由小组长带领,互相说说自己通过学习,懂得了哪些知识。(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检查验收,由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欣赏”等简单好文供参考!10/20词语,而一些重点的词语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等则要等到下一节课来理解,做到有主有次,分散学习。3.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段知道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多?(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3)自由读,指导读,体会“绿色海洋”的美。二、精读“春夏”两段,总结探究方法。春、夏、秋、冬四段写法不尽相同,因此教学设计暗含着一条“教——扶——放”的线。“春”由老师领学,“夏”由老师引导学,“秋”、“冬”由学生自学。1.教师首先说一说“春”段的学习过程。(1)指名读:找一找,描写了哪些景物。(2)轻声读: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儿?(3)重点理解描写树的句子。首先:作者为什么用“抽出”而不用“长出”?这个问题可以看教师的直观演示。然后:教师范读描写树的句子,学生仿读,以培养学生听、读能力。(4)引读。好文供参考!11/20师说:春天醒了!(学生读描写树木的句子,以下类推)雪化了!小鹿跑出来了,……春水流了……河水流淌着……”(醒、化、跑、流、淌,描绘了春天来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读后再想像画面,概括出春天的特点)2.“夏”段的学习过程基本和“春”段的相同。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和探疑方法。(1)读——找景物。(2)读——写特点。(3)读——悟其情。3.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学习步骤如下(1)默读“夏”段,自己划出“夏”段描写了哪些景物。(2)自由读:小组议一议这些景物美在哪儿?(3)在学生自读汇报时:重点学习描写树的句子,理解夏季小兴安岭树木有什么特点。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几个词,问学生把这几词的位置换一换行不行。因为这几个词都是描写夏天树海生机盎然的景象的,用词很有特色,很准确,所以在这里,用换词比较的方法来深刻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4)借助图片或录像理解“浸”、“千百缕像利箭一样好文供参考!12/20的金光”等词或句。(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读,不同的是用“因为……所以……”引读。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所以“早晨……”(通过引读,理清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段落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板书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按时间顺序描写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自学“秋”、“冬”两段,议疑解疑。运用第2段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秋”、“冬”两段。1.小组学习,看看按上述学习步骤可提出哪些问题。2.小组交流,做课后习题。3.小组汇报。(抓住“飞舞”、“刮”、“积满”等词进行理解)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领略“秋”、“冬”之美。5.问学生是否明白了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小兴安岭美在哪里?好文供参考!13/20作者是怎样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回答问题时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标题:《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实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53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