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跷跷板》教学反思通用4篇
好文供参考!1/14《跷跷板》教学反思通用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跷跷板》教学反思通用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跷跷板》教学设计【第一篇】在通过户外跷跷板活动,我们可以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教学目标: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杠杆尺、钩码、等。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1、观看课件,看看小猪遇到了什么麻烦?好文供参考!2/142、学生交流小猪犯的错误,想办法帮帮小猪。3、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观看课件,看看小猪又遇到了什么麻烦?4、怎样帮它改正呢?5、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提出问题,水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平衡?你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用什么办法来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呢?二、师生互动探究1、出示杠杆尺,介绍杠杆尺的部件。2、学生观察交流杠杆尺的特点。3、提出问题:我在左边第一格挂一个钩码,如何让杠杆尺保持平衡?4、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操作演示。5、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验证?6、交流实验注意问题。7、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下来。8、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9、观察分析实验结果,有没有发现规律?假如我在左边第四格放2个钩码,你能不动手直接说出如何让杠杆尺保持平衡吗?假如在左边第五格放2个钩码呢?10、你找到规律了吗?11、应用规律在杠杆尺能够操作的范围内你自己提出问好文供参考!3/14题,让小组同学直接说出结果并进行验证。三、生活中的平衡1、我们已经知道了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我来考考大家看看你能否用平衡规律解决问题,大家看课件。问题1、爸爸和小朋友怎么玩跷跷板?问题2、3个小朋友呢?2、生活中用到平衡规律的。地方还有很多,继续观看课件。(1)杂技演员走钢丝(2)介绍天平四、拓展活动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揭示课题。2、我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做什么?出示杆秤,鼓励学生课下自己制作。14、课文《跷跷板》教学反思在进行本课的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在多媒体上出示跷跷板的图片。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想到自己的玩的跷跷板的经验和发现。在学生回忆中,我提出问题:你在玩的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就是对于自己玩的经验在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的之后,我出示本课的板书,今天再来研究跷跷板了。然后就是根据学生刚才的发现,就是验证学生的发现:怎好文供参考!4/14样用轻的物体翘起中的物体,两边的怎样时候才能平衡。在下面的学习活动中,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杠杆尺,怎样调平杠杆尺。然后让学生按照他们提出的问题自由的去探究。在学生自由的探究中,学生们去发现问题,发现真相。在整个的活动的过程中,虽然耗费很长的时间,但是学生发现了很多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可以使杠杆尺平衡或者是将重的一端翘起来。甚至个别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活动时候,竟然发现了杠杆的平衡原理。虽然这是比较深的理论的内容,但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操作竟然发现了。这说明,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只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再予以他们一些指导,他们会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发现。因此在教学中,我想不能够轻视孩子。在介绍杠杆尺的应用的时候,我采取比较的快的方式介绍了天平。这是因为我在探究问题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时间的安排再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就不会太紧张了。《跷跷板》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分析“跷跷板”是孩子们喜欢的游乐设施之一,不仅可玩性高,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原理。认识、制作跷跷板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后续学习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提好文供参考!5/14供直接经验的储备。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制作滑梯的完整流程,对技术与工程领域建立的初步的认知,因此本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在设计、制作和评价三个方面的难度有所增加。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纸、塑料尺、牙签、纸杯、别针、透明胶带、剪刀。学生准备:无。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景师:上节课同学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了一部小滑梯,相信丁丁和当当一定特别开心!不过游乐场不能只有一件游乐设施,今天我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一部跷跷板好吗?生:好!师:大家都玩过跷跷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跷跷板?(生介绍跷跷板的样子以及自己玩跷跷板的经历)师: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十分了解,那么为了便于我们完成今天的任务,我们一起来认识跷跷板各部分的名称吧!(师利用PPT带领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生:我明白了,跷跷板分成两大部分——底座和跷板,跷好文供参考!6/14板的中心有轴,可以围绕底座旋转。师:你真了不起,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导入活动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这里继续采取为丁丁和当当建造游乐场的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项目往往由几个子项目组成。二是引导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学生虽然有丰富的玩跷跷板的经验,但往往很少有人细致地观察了解跷跷板的结构组成,借助PPT让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也是为接下来的设计和制作做准备。2.提出任务师:既然是跷跷板,那么跷板要能够顺利地将丁丁和当当跷起才行。想一想,如何建造跷跷板才能保证跷起它们呢?生1:跷板要足够结实,不能断裂。生2:跷板还要能够在底座上旋转才行。生3:如果不能旋转的话,跷板就不能把丁丁和当当跷起来了!生4:可是怎么才能让跷板绕底座旋转呢……生5:还有,底座要很稳固才行,否则不安全。师:是啊!跷跷板不仅要跷板足够结实,这样才能承受丁丁和当当的重量,而且,跷板还要能够灵活地旋转。“跷板足够结实”,“能够绕轴旋转”、“底座稳固”这三个结构性的问题组成了学生设计跷跷板的基本框架。在这样好文供参考!7/14的大思路下,学生的后续设计、制作就会变得有章可循。3.设计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看看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这些材料吧。生1:纸板和塑料尺可以用来制作跷板。生2:纸板好软,恐怕承受不了丁丁和当当的体重。生3:纸杯可以用来制作底座,我在做滑梯的时候就用纸杯当底座,不过要倒扣了才稳固。生4:牙签和别针是做什么呢?师:想一想跷跷板是怎么和底座连接起来的呢?生:我知道,牙签可以做轴,曲别针上有圆孔,可以支撑轴!师:有了想法就可以开始你们的设计了。这次,老师请你们在不参考课本案例的情况下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生画跷跷板设计图)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以及为什么这么设计?生1:这是我的设计方案,我用纸板做跷板,因为我感觉纸板比较轻便,这样跷板不容易歪倒。生2:我和他的不太一样,我没用纸板,我用塑料尺作为跷板,虽然重一些但感觉比较结实。好文供参考!8/14师:虽然你们选择的材料不一样,但都能说出选材的依据,表扬你们!(生继续展示介绍自己的方案)师: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方案,那么你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比如,如何将跷板和底座连接在一起呢?生:我先把轴用透明胶带粘在翘板上,这样就制作好了带轴的跷板。再把两个曲别针用透明胶带站在底座上,最后把跷板上的轴两端各放进一个曲别针的圆孔里。师:掌声送给你,你真是一个小小工程师!本环节包含三个小活动,认识材料、选材和设计。其中设计活动难度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提升。一是,由原来的“临摹”设计变成自主设计。二是要引导学生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制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自我评估。技术与工程强调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完成任务,而小学生的设计容易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因此要在设计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4.制作师:现在,同学们都画好了自己的跷跷板的设计图,在开始动手制作之前,老师还有几点小提示:一是要注意安全,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习的传递剪刀的正确方法吗?剪刀用完后立刻放回工具区;二是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因为你自己可能无法完成今天的任务哦;三是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好文供参考!9/14(生动手制作)本课的制作难度较上节课有所提升,尤其是剪切透明胶带和将两个别针对称地固定在杯子上时都可能需要同伴的帮助,因此特别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5.评价师:又到了展示和评价我们的作品的时候了,不过这次我们除了评价自己的作品之外,还要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就像工程师也需要别人提供意见一样,这样我们才可以做的更好!生:老师,我发现我的跷板有点问题,我用纸板做跷板,结果把丁丁和当当放上去后把纸板压折了,看来纸板太软了。师:你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并且找到问题的原因,很了不起!其他同学有什么好的意见吗?生1:我建议他将纸板换成塑料尺,塑料尺更坚固一些。生2:我觉得如果换成木板会更坚固一些,而且还轻便呢!生:谢谢你们的建议,我知道怎么改进了!师:同学们在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可以这样说,“我觉得你的作品在……还存在不足,建议你……”。(生继续进行互相评价活动)师:同学们不仅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能为同伴的作品提供改进意见,更了不起的是大家都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宝贵建议,相信你们的作品经过改进后会更加完美![设计意图]好文供参考!10/14相较于第一课的自评而言,本课在评价能力方面的'要求更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相互评价。如何有效地引导二年级学生开展相互评价呢?我给学生提供了互评的语言表达模板,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让评价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被评价者更容易听明白别人的意见。教学反思本课我充分考虑到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基础,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在设计方面,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二是在设计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要考虑到后续制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三是在评价的时候,采取简单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学会开展相互评价。总结点评动手制作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设计环节主要是动脑,制作环节主要是动手,把自己的创意转化为物品,动手与动脑是相结合的。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原先的计划可能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重新考虑,在制作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具体的技术难题需要动脑解决,因此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活动可以把动手和动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考虑设计制作的可行性,这是工程思维的显著体现。学生在制作跷跷板过程中的最大收益就是体会到了设计不是天马行空,要基于现实条件下进行。此外,他们在相互合作、相互评价中感受到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也是难能可贵的经好文供参考!11/14历。跷跷板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德育目标)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二、教学准备:根据教科书给出的探究指向,动员学生课前玩一玩跷跷板,并准备进行探究的有关材料,如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等。根据教学设计,教师还应相应地为学生准备其他探究材料,如设计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三、教学流程:一、回忆、交流玩“跷跷板”时的过程及发现的有趣的现象。通过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进行交流,发现跷跷板平衡的特点。二、探究怎样使杠杆尺平衡。组织学生利用杠杆尺来研究平衡现象。好文供参考!12/14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2.学生预测。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研究方案4.进行探究实验。5.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6.总结杠杆尺平衡的规律。三、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五、拓展活动:我们来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本文标题:《跷跷板》教学反思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63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