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虞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虞美人李煜教学目标:1、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2、体会意境、评鉴名句教学重点:词的意境和语言教学方法:朗读、讨论、问答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虞美人》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孟子《万章》:“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到汴京。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做《虞美人》一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加上徐铉的出卖,太宗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死年41岁,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的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朗读指导本词上、下两片句式及字数均相同,两平两仄,仄在前,平在后。朗读时整体应是升调,先抑后扬。脉络梳理上片实景:春花秋月“何时了”眼前景物:登楼远望“又东风”虚写:回忆往事“不堪回首”虚写:回忆往事“知多少”时光易逝悲时光消逝亡国之恨恨故国凄凉物是人非愁下片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朱颜已改“人事非”发问:愁思如水“向东流”愁披文入情披文入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在对生命已经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在对生命已经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呢?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小楼昨夜又东风“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无始无终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颀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本词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例如:“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专写人生无常。分两条线索写物是人非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做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易安之词,善用白描,语言清丽,后人评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红藕香残玉簟秋注释:玉簟,素白的竹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锦书:前秦窦滔妻苏若兰曾寄给她丈夫一首织锦回文诗,后书“锦书”多指夫妻间往来的书信.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讨论:两首词之异同(主题、表达方式……)异:一种是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一种相思之愁。直抒胸臆:委婉、含蓄、细腻同:愁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虞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3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