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一单元 课时优案3
课前•自主梳理2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1.读准字音①他惊觉地听着这可怕的喊声:“号.()外!上海大屠杀!号外!”耳边仿佛听到了千万被残害灵魂的怒号.()。②公共汽车上的广播里时常会提.()醒乘客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提.()防小偷。③他的数.()学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受到老师表扬的情况也是数.()见不鲜的。答案①hàoháo②tídī③shùshǔshǔshuò答案3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2.理解词语(1)放号:(2):音律的统称。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作“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作“吕”。答案(1)放声高呼(喊)(2)律吕答案4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3.辨析词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毁坏·毁灭对农民来讲,一季庄稼就是一家人全年的希望和收入,一地的西瓜,等于一家人的希望。(2)创造·制造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中国经济从中国向中国转变的进程中,一个公司必须富有创造力,并且能够把创造力不断转换为品牌力。答案(1)毁坏毁灭(2)制造创造答案5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解析(1)“毁坏”和“毁灭”:两者都有“破坏”之意,前者侧重破坏性的动作,而后者侧重彻底的灭绝,无法复原。(2)“创造”多指想出新措施,制造新产品,建立新理论,刷新记录。“制造”指把原材料加工成为物品;也指抽象事物,如制造紧张局势,制造紧张气氛,制造纠纷。与“制造”相比,“创造”侧重于“新”。解析课堂•整体自探7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1.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答案□01滚滚的洪涛□02力的音乐,力的诗歌□03形态□04节奏答案8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2.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B.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既矛盾又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C.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D.这首诗意境壮阔,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答案B答案9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解析“窥视到他既矛盾又充实的内心”错,没有“矛盾”的内心。解析课后•评价作业11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怒涌清冽画辐锋芒毕露B.毁坏峥嵘狼藉莫衷一事C.归咎方遒浪遏激浊扬青D.洪涛荣膺律吕重蹈覆辙答案D答案12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解析A项,“画辐”改为“画幅”;B项,“莫衷一事”改为“莫衷一是”;C项,“激浊扬青”改为“激浊扬清”。解析13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B.郭沫若称赞周恩来“思考事物的周密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如电火行空”,他确实是一个举轻若重....的大师。14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C.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D.鲁迅曾经说自己是一个思想较新的破落户,没有像郭沫若等人那样,在思想上迅速地脱胎换骨....。答案C答案15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解析A.如椽之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B.举轻若重:指对待简单事情的认真态度。C.特立独行: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使用对象为人,这里用来指历史,对象错用。D.脱胎换骨:原为道教修炼用语,指修道者得道,就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为仙骨。现在用来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解析16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诗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吹响。B.位于四川乐山沙湾的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曾在这里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C.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D.郭沫若先生认为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诗歌艺术成就不如李白,以及死于吃了腐坏牛肉食物中毒等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答案C答案17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解析A项,中途易辙,“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吹响”应改为“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B项,句式杂糅,把“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曾在这里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改为“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D项,表意不明,“值得商榷”的是“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诗歌艺术成就不如李白,以及死于吃了腐坏牛肉食物中毒等观点”,还是郭沫若的观点,指代不明。可改为“郭沫若先生认为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诗歌艺术成就不如李白,以及死于吃了腐坏牛肉食物中毒。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解析18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4.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诗经》是一条文字之河,()。在古人一咏三叹的吟诵中,我们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这份诗意和美好。我们阅读《诗经》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所能影响的人也非常有限。可是这是我们能做的,对抗粗鄙文化的方式,这也是我们能做的文化传承的方式。如果坚持学习且传播,在今后的山河岁月里,我们的后代能看到每一部经典,字里行间,都会有你我每一次挑灯夜读的身影。19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A.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B.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C.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D.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答案D答案20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解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逻辑顺序,紧承上文“文字之河”,下应接“因时间的关系”,后面是先“感受”再“接受”。故选D。解析21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5.下列广告用语,在使用语境中不得体的一项是()A.弘扬传统美德,爱心温暖千家。(慈善公益广告)B.纵使天涯海角,追寻油迹知晓。(××汽车广告)C.一呼天下皆应,天涯若比近邻。(××手机广告)D.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公园公益广告)答案B答案22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解析句中是“追寻油迹”,显然“汽车广告”不合理,应该是“加油站”之类的广告。解析23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二、课内精段鉴赏阅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完成6~7题。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24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虽是自由体,但节奏感很强。随着人的感情的层层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B.这首诗以铺陈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C.这首诗没有陈述句,都是感叹句。而且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D.这首诗自由宏阔,雄奇奔放,境界开阔,然而却是即景生情,缘物抒怀的即兴诗。答案C答案25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解析“这首诗没有陈述句”不恰当,也有陈述句,如“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解析26课后•评价作业课堂•整体自探课前•自主梳理7.“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答:答案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答案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 课时优案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4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