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02
19.1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故国:古战场B.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C.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功业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桅杆和摇船的工具2.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苏轼生活在党争酷烈的北宋中后叶,一再因文字受累,因群小告讦遭祸,动辄得咎,进退失据,其生存环境之凶险,实非常人所能想象。对于自己历尽坎坷之由,苏轼曾有过冷静的反思。。。。。。。①苏轼深爱陶渊明《饮酒》一诗,称“与渊明诗意不谋而合”②于是,“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予。以谓宁逆人也,故卒吐之”便成了苏轼的最终选择③所谓“不谋而合”者,即世人皆与世推移,而自身与世俗并不谐合④因此,不愿违背自己心愿的苏轼,“吾驾不可回”,其人格理想不可逆转⑤正是这种勇气与品格,给苏轼带来了无尽的灾难⑥苏轼乃性情中人,“性不忍事”的坦率性格因其人格的自觉而无可更改A.③①④⑥⑤②B.③①⑥④②⑤C.⑥①③④②⑤D.⑥④①③⑤②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①是他的另一面。这一面②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③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更深刻更沉重。④,苏轼诗文中所表达的“退隐”心绪,已⑤对政治的退避,⑥种对社会的退避。①②③④⑤⑥A/才因此然而不只是而且是B恰好也因此所以不是而是C/也但是因此不是而是D恰好才但是因为不只是而且是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周瑜的在战场上的英气勃发。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3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7.对诗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虽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却早已长出白头发了。8.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B.“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C.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D.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9.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成分,与全词豪壮情调不合,你的看法如何?(6分)答案“多情”是古代诗词中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华发”固然已使人生悲,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10.《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显示苏轼词作的豪放风格的?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满庭芳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④。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注]①陈慥: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③摐摐:拟声词。④釭:灯。4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词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E.“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不舍。12.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B.“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C.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更增加挑战色彩。D.结尾三句是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人生顿悟。14.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本文标题:《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0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81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