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丰台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二语文2020.1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公共健康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它是全社会的事情,关涉到社会资源在人群中的分配,从而牵涉到社会正义问题。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是谋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公共健康领域,无论遇到何种利益冲突和价值冲突,都必须以社会正义作为最高原则,通过这个原则来平衡各种利益和价值。②公共健康关系到所有社会成员的共生共存。它处于良好状态,将维护和促进个体健康;它发生危机,将威胁个体安全。公共健康保护的是每个个体的健康,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共同维护。当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个人对某些权利做出妥协是必要的,是符合社会正义原则的。在公共健康领域,个人对社会的义务之一,就是为了公共健康而适当牺牲个人权利。③在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必须尽量最小化。以公共健康为理由而牺牲某些人的权利,只有发生真正危及公共健康的事件,并真正需要某些人做出牺牲时才是合理的。因此,在践行社会正义时,公共健康不能要求公民无条件地随意牺牲个人权利。④在公共健康实践中,当个人的自由、隐私、财产等权利为了公共健康而被迫牺牲时,国家和社会必须做出适当的补偿。否则,也是违背社会正义的。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来看,个体利益是社会利益的基础和前提,不以个体利益获得为终极价值目标的社会利益是不正当的,个体对社会利益的服从,必须有助于个体利益的改善,并且这种服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应当得到补偿的。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也为这种补偿提供了法律依据。它规定,“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个体为公共健康做出牺牲,政府要对此给予适当补偿,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应有行为。(取材于李伦、喻文德《论公共健康的社会正义问题》)材料二在某种程度上,尊重个人隐私权和促进公共健康是一致的。公共健康取决于公众的信任与合作,如不能保护个人隐私权,就难以鼓励个人去参加公共健康项目,如疾病的筛查、对有密切关系者的告知及医学治疗等。然而..,二者又是相冲突的,社会不可能在强调维护健康信息的公共利益的同时,又能充分保护个人隐私权。在公共健康领域,有关疾病的危险因素、趋势及原因等信息,是政府做出公共卫生理性决策的重要基础。为了公共利益,政府需要并且..有权力取得、利用、保留及传递这些信息,以有效识别公共健康危险,制定公共健康决策。对政府的公共健康使命而言,这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种对个人健康资料的系统化获取,使个人隐私面临巨大风险。健康信息能够显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生活最私密的方面,它能够影响到一个人就业、获得保险或社保福利等诸多方面。越来越多的个人资料被收集、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使用者,个人保护隐私权的能力就会显著降低。而如果过度保护隐私权,严格限制可辨认健康数据的系统化收集,可能导致政府无法获得健康数据,从而..无法做出保护公共健康的理性决策,也可能危害大量处于危险地位的第三人。因此,如何既能够强力保护隐私权,又能够充分发挥个人健康信息在公共健康中的价值,加强公共健康的保障,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取材于李燕《限制与保护:公共健康领域的个人隐私权》)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关涉”和“牵涉”不可互换。B.第②段中“妥协”不可以换成“迁就”。C.第③段中“干预”不可以换成“干涉”。D.第④段中“违背”可以换成“违抗”。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当发生严重的疫情时,政府首先保障公共健康,就会损害到个人的利益。B.要求公民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公共健康,是不符合社会正义的。C.在国家必须做出补偿的前提下,个体可以为公共健康牺牲自己某些权利。D.疫情暴发时,政府要采取措施,保障公共健康,牺牲个人自由无可非议。3.文章中四个加点的关联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B.并且C.因为D.从而4.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阐明维护公共健康应符合社会正义,材料二论述尊重个人隐私权和促进公共健康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两则材料都论及了保障公共健康与维护个人权利的冲突,材料二着重指出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无法解决。C.个人资料被收集、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使用者,个人保护隐私权的能力就越弱,可是对保障公共健康就越有利。D.若所有个体都只追求自身权利,就会破坏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整个社会和谐稳定了,所有个体权利才能有保障。5.在公共健康领域有突发情况时,政府如何合理对待个人权利?请结合两则材料概述。【答案】1.D2.B3.C4.A5.①当公共健康发生危机时,政府要让公共健康优先于个人权利;②明令限制但不能无条件地牺牲个人权利;③对为公共健康牺牲权利的个体给予适当补偿;④从法律层面解决保护个人隐私权的问题。【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的能力。D项,“第④段中‘违背’可以换成‘违抗’”错误,“违背”,违反,违拗。“违抗”,违背抗拒。程度上来看“违抗”的语意比“违背”重。原文“否则,也是违背社会正义的”强调的是违反了,并没有抗拒之意,因此“违背”和“违抗”不能互换。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项,“政府首先保障公共健康,就会损害到个人的利益”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原文“在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必须尽量最小化”说明保障公共健康是不一定就会损害个人利益。C项,“在国家必须做出补偿的前提下”错误,以偏概全,原文“个体对社会利益的服从,必须有助于个体利益的改善,并且这种服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应当得到补偿的”说明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要补偿,而不应该把必须做出补偿作为前提条件。D项,“牺牲个人自由无可非议”错误,原文“在践行社会正义时,公共健康不能要求公民无条件地随意牺牲个人权利”说明不是无可非议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中关联词用法的分析的能力。C项,“因为”使用错误,“因为”表示的是因果关系,而原文“这是不可或缺的”和“使个人隐私面临巨大风险”是转折关系,应改为“然而”。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B项,“材料二着重指出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无法解决”错误,原文“在某种程度上,尊重个人隐私权和促进公共健康是一致的”说明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后文中出现的矛盾只是现阶段存在的罢了。C项,“个人保护隐私权的能力就越弱,可是对保障公共健康就越有利”错误,无中生有,原文“越来越多的个人资料被收集、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使用者,个人保护隐私权的能力就会显著降低”,并未提及是否对公共健康有利。D项,“若所有个体都只追求自身权利,就会破坏整个社会和谐稳定”错误,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一“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是谋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等内容可以看出个体追求自身权利并不一定会破坏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在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必须尽量最小化”同样也说明允许追求自身的权利。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当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个人对某些权利做出妥协是必要的,是符合社会正义原则的”“在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必须尽量最小化”说明公共健康优先于个人权利,在干预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践行社会正义时,公共健康不能要求公民无条件地随意牺牲个人权利”说明不能无条件地随意牺牲个人权利;“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也为这种补偿提供了法律依据”“个体为公共健康做出牺牲,政府要对此给予适当补偿,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应有行为”说明要给那些为公共健康做出牺牲的人给予适当的补偿;“公共健康取决于公众的信任与合作,如不能保护个人隐私权,就难以鼓励个人去参加公共健康项目”说明政府要极力保护个人隐私。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兼爱《墨子》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B.故亏.父而自利亏:使受损失C.虽至大夫之相乱家.家:家庭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鼓励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焉.能治之焉.用亡郑以陪邻B.臣子之.不孝君父人之.有是四端也C.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壹是皆以.修身为本D.若.使天下兼相爱若.属皆且为所虏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作者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己任,就要知道动乱的根源,否则就达不到目的。B.墨子认为正是由于人们“不相爱”,才造成伦理崩坏、抢劫偷盗、诸侯攻伐的现实。C.墨子认为只要人们“兼相爱”,就能消除乱象,使“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天下大治。D.文章运用正反对比和例证法,由浅入深地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1)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2)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答案】6.C7.B8.D9.(1)强盗只爱他自己,不爱别人,所以(靠)伤害别人来使自己获利。(2)(如果)把弟弟、儿子和臣子看作和自己一样,怎么会不慈爱呢?因此,(这样的话)不孝顺不慈祥的人(就)没有了。【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C项,“虽至大夫之相乱家”的“家”,是“家族”的意思,而不是“家庭”,该句译为:
本文标题: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21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