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习题)(解析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青蒿.(hāo)疟.疾(nüè)把.柄(bǎ)蚌.埠(bènɡ)B.砒.霜(pī)细胞.(pāo)朔.风(shuò)背.包(bēi)C.遐.想(xiá)栅.栏(shān)杜撰.(zhuàn)惊诧.(chà)D.鄙.视(bǐ)怪诞.(dàn)潜.心(qiàn)刨.根(páo)【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全对的一项还是有错误的一项,答非所问,功亏一篑。B项,有错误,“细胞(pāo)”读音应为“bāo”;C项,有错误,“栅栏(shān)”读音应为“zhà”;D项,有错误,“潜心(qiàn)”读音应为“qián”;故选A。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童年时期的他并未显示出明显过人之处,和大多数学生一样按部就班....完成学业。他对鸟类学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动物学。②抗战历史博物馆近3万件藏品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革命先烈在缺衣少食和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顽强抗争的漫长历史。③日本对中国高铁技术的态度可谓前仰后合....:曾经不屑一顾,如今却刮目相看,其交通大臣到中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亲身体验复兴号列车。④刘教授对学生使用网络用语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还会严厉批评,他认为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以及对汉语的规范发展都极为不利。⑤库克自2011年接替乔布斯担任苹果公司CEO时就感觉自己如临深渊....,在公司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⑥屠呦呦被称“三无教授”,她毫不在乎,兢兢业业,对科学执着追求,锲而不舍....。为了检验药物的效果,屠呦呦甚至亲自口服药物。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③④D.④⑤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E.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本题:①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语境是“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业”的过程是“按部就班”使用正确;②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不能作状语修饰“展示”,语法失当;③前仰后合: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此处指态度前后不同,不合语境;④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此处指不赞成,望文生义;⑤如临深渊:好像来到深水潭边,形容谨慎戒惧。语境是“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使用正确;⑥锲而不舍:形容有恒心,有毅力。也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语境是“屠呦呦兢兢业业,对科学执着追求”使用正确。由以上分析,①⑤⑥是正确的,②③④是错误的。故选C。3.文章写到“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这样写想说明什么?下列选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是有限的,与人类相比是幼稚和低级的。B.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C.作者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D.“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同样,人类“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所以,在讲“鲤鱼科学家”的时候,与人类相比是找的相同点,而不是异同点。4.根据课文内容,作者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怎样的?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B.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C.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D.作者有这个天赋,运气好,而且得到过很多一流科学家的点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C是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纲要式表述,是作者的“教育历程”的重要部分,D项表述不正确。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中学老师给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但是他死之后,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这个理论能解释所有的自然规律,从细小的原子到浩瀚的星系。然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却不能理解,畅游在茶园水池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用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这一点我不理解。5.在作者所说的第二件趣事中,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作者?6.“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指谁?他的哪些地方,把作者迷住了?7.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8.作者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并且“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这些做法对我们有何启发?【答案】5.一是作者自身的兴趣;二是作者所说的中学的老师,他们给作者讲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这是第二件趣事产生的直接因素。6.“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指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多年潜心研究的,但是在他死后仍然没有完成的论文(或者理论)深深地吸引了作者。这也就促使了作者自己不断地努力,去了解爱因斯坦,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也爱上了科学。7.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是受实验条件的限制的;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暗示了“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8.童年的趣事之所以能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道路,是因为在这其中,作者的一些基本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培养和锻炼。例如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其中不可缺少的不怕挫折,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科学家,就要像作者一样,保持对世界的浓厚兴趣,同时,还要脚踏实地地进行研究。【分析】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要求概括作者所说的第二件趣事中,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作者,注意从作者自身的兴趣;作者所说的中学的老师他们给作者讲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注意根据文中的内容摘取重要的词语作答,“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指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多年潜心研究的,但是在他死后仍然没有完成的论文(或者理论)深深地吸引了作者。7.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注意根据文中的内容摘取重要的词语作答,此题要求回答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注意抓住重点词语“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内容是对作者“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这些做法对我们有何启发。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身的实际作答,可从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以及不怕挫折,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角度作答。(二)阅读文本,完成各题。“聪明”的植物在自然界中,植物常常背负“傻瓜”的名声,然而近来一些研究发现,很多植物也具有“智慧”。植物神经学领域的先驱、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授斯特凡诺·曼库索认为:“如果把智能定义为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可以从植物身上学到很多。”植物是可以活动的,而且还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只是相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而言,植物的运动就像冰川移动那样缓慢,在不具备延时摄影的条件下,我们的眼睛很难捕捉到这种运动。达尔文是第一个注意到植物具有智慧并且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的科学家。他观察到,植物根尖在生长过程中可以“绕开”土壤中的障碍物,并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他甚至进一步观察到植物中存在电信号系统,这相当于动物的神经系统。2005年,曼库索等一群科学家成立了“植物神经生物学学会”来研究植物的复杂行为。他们发现,植物的根尖处有一片极小的区域,那里能够产生电信号,即动作电位,它与人类神经元产生的信号非常类似。曼库索说,即使微小如黑麦,也拥有大约1400万个根尖,这意味着植物能产生大量的动作电位。众所周知,人类拥有智能的物质基础是大块的脑灰质区域,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但植物的神经系统是分散在每个根尖中的——显然,如果植物也拥有相对集中的“大脑”的话,那么任何一只食草动物或者一位除草人员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除掉它,这样的飞来横祸可是致命的。而分散的神经系统,就可以巧妙避免这一风险。实验表明,一株植物在90%的根尖被去除后仍然可以存活。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周围的植物视而不见,但植物却可以“看见”我们:它们可以察觉我们在一步步靠近,并且可以确定我们穿的衣服是红色的还是蓝色的。不过,植物是通过光感受器接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从而“看见”我们的。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说:“我们能直接看到图像,植物不能;植物能‘看到’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我们也看不见。”植物的“智商”程度之高、花样之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例如,生长在美国西部的盾叶鬼臼似乎可以根据过去和当前的天气,提前两年制订它们的生长计划。还有,在美国西部土生土长的一种大型针叶树种——花旗松,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雷
本文标题: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习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2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