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件)-格致课堂精选
【单元导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本单元所选作品,或剖析社会矛盾,宣示历史使命;或概括伟人贡献,致以崇敬之情;或是上书言事,谏阻逐客;或为临终绝笔,直抒心志。这些作品表现出革命导师、志士仁人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学习本单元,要通过专题研讨,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要注意这些作品切于实用、关注特定对象、富于针对性的特点;要结合具体作品,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要把握书信注重交流、抒写自由的文体特质,体会作者的深挚情感。【文本解读】本文是马克思面对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发表的即席演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发了蕴含在资本主义社会“干硬外壳”下的深层矛盾,富于前瞻性地向世界宣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担当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文章善用比喻和典故,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表达得鲜活生动,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10.1课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马克思1856年4月14日在纪念英国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的宴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说。那么,在这篇演讲稿里马克思说了什么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激趣导入1.了解马克思,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2.梳理马克思的观点,理解文章内容。3.了解演讲稿,鉴赏并学习本文的语言。4.学习本文的艺术技巧。素养目标目录知人论世01初读课文02文本研读03拓展阅读04第一部分知人论世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了解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写成。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了解《共产党宣言》写作背景《人民报》是英国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予帮助。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代表参加《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并发表了这篇演说。演说词发表在1856年4月19日《人民报》第207期上。演讲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上,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演讲词有三种类型:(1)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了解演讲稿第二部分初读课文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衰颓(tuí)毋庸(wúyōnɡ)狡狯(kuài)预习检查2.解释下列词语①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②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③狡狯:狡诈。④惊慌失措: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第三部分文本研读问题探究【思考1】划分层次,概括内容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革命均处于初始阶段,却都具有潜在的巨大力量。第二部分(第3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对抗,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条件。第三部分(第4段):各种矛盾的充分体现,历史的发展趋势,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前景。问题探究【思考2】剖析内容和意图1.文章首段说:“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吵吵嚷嚷、模模糊糊”说明了什么?作者连用两个“秘密”,有何用意?明确①“吵吵嚷嚷、模模糊糊”说明当时的社会革命处于一种比较懵懂、盲目的原生状态,还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②连用两个“秘密”,强调了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这一新生力量所具有的巨大历史价值、政治意义。问题探究【思考2】剖析内容和意图2.文章第2段说:“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这个社会革命”指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带来的?明确(1)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社会革命”是指“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变革。(2)它是由经济变革(集中表现为生产力的变革,特别是由科技带来的生产力的变革)带来的。问题探究【思考2】剖析内容和意图3.文章第3段所讲“伟大事实”的两个方面有何特点?这又预示着什么?明确(1)“伟大事实”的两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业和科学的快速发展与民生的凋敝极不协调。(2)预示着需要有一场大的社会变革来改变这种衰颓的现状,而无产阶级正是这一历史职责的承担者。问题探究【思考2】剖析内容和意图4.阅读第4段,回答下列问题。(1)“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句中两个“奴隶”含义是否相同?“愚昧无知”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明确①不同。前者是指工人成为资本家的奴隶,后者则是指资本家成为自己所攫取的财富的奴隶。②“愚昧无知”指资本家借助生产力的发展,对工人剩余价值的榨取变本加厉,从而引发无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将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并且“愚昧无知”的嘲弄显示了极强的讽刺力量。问题探究【思考2】剖析内容和意图4.阅读第4段,回答下列问题。(2)“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应如何理解这句话?明确发明和进步使得物质力量向智能化发展,机器变得越来越先进、灵巧、高效,好像具有了人的生命、智慧;而有些人却一心趋利,贪得无厌,变得愈加冷酷、自私、无情,失去了博爱、善良的人性,从而被物质化了。问题探究【思考2】剖析内容和意图4.阅读第4段,回答下列问题。(3)“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这体现了三个党派面对前面所说的两种对抗的态度,这三种态度有何不同?明确①有些党派:手足无措,惊慌恐惧,不敢面对现实。②另一些党派:仇视新生事物,只看矛盾的表象,看不透事物的本质。③还有一些党派:政治上妥协退让,开历史倒车。问题探究【思考2】剖析内容和意图4.阅读第4段,回答下列问题。(4)“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隶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如何理解“同样的普遍性质”?明确资本统治下的被剥削对象和雇佣奴隶制下的受奴役者是全世界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同样无产阶级的革命对象也是全世界的资本家和雇佣奴隶主。问题探究【思考2】剖析内容和意图4.阅读第4段,回答下列问题。(5)如何理解“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这句话的含意?明确历史将会公正、客观地彰显、揭露资产阶级凶狠、邪恶、残酷的本质,而无产阶级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者、实践者。问题探究【思考3】分析手法1.试分析下列句子中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及表达效果。(1)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明确运用了比喻手法。“坚硬的外表”比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貌似强大,但已是外强中干”,“汪洋大海”比喻“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比喻“依然比较强大的资产阶级统治势力”。整句话多处运用比喻,说明无产阶级革命一旦发动起来,将会产生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从而彻底摧毁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创立无产阶级的宏基伟业。问题探究【思考3】分析手法1.试分析下列句子中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及表达效果。(2)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明确运用了比喻和用典。“狡狯的精灵”语出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用在此处喻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比喻和典故的运用,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马克思深刻的理论,即工人阶级是化解这一矛盾的不二人选,工人阶级将推动社会的新生力量高效发挥作用。问题探究【思考3】分析手法1.试分析下列句子中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及表达效果。(3)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明确运用了比喻和用典。“好人儿罗宾”出自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此处用来喻指造福于劳动大众的革命。“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出自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此处用来喻指革命。这些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而又不乏幽默,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力量。问题探究【思考3】分析手法1.试分析下列句子中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及表达效果。(4)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明确运用了拟人和对比。把“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说成是“革命家”,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是对比手法。两种手法兼用,生动、鲜明地指出了“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变化更加巨大。问题探究【思考3】分析手法1.试分析下列句子中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及表达效果。(5)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明确运用了类比手法。这里将大气压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人们浑然不觉,与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变革并不显豁、直观类比,强调经济变革,集中表现为生产力的变革,特别是由科技带来的生产力的变革,由于人们惯性、感觉经验,人们却并非总是能够意识到它。同时,“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也强调了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变革虽不能被人明显地觉察,但其却潜藏着足以颠覆社会的蓬勃伟力。问题探究【思考3】分析手法1.试分析下列句子中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及表达效果。(6)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明确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这里将“历史”比作“审判官”。同时,将德国的秘密法庭给画红十字的房子的主人实施判决,与历史将会给欧洲的资产阶级给予公正的审判进行类比,生动、鲜明地指出了无产阶级是一种新生的人类,必将承担起执行历史法官的判决的重任,并通过革命实践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第四部分拓展阅读材料一:精神的经典是就经典的价值而言,经典的精神是就经典的内涵而言,经典的精神支撑起精神的经典。这种精神不少是由经典作家自己说出来的,但更多的是潜藏在经典文本之中,需要读者去感受和挖掘。这种精神说到底是人的精神,人将自己的精神对象化于经典之中,人的精神品位决定了经典的精神品位,但我们是通过阅读来解读人的精神,而不是直接从人的行为中来解读人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代言工人阶级利益的理论境界。经典成其为经典,是由于它有着“究天人之际”的大境界,有着为先进阶级代言的大胸襟。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规律,拨去了历史领域的迷雾。经典著作蕴含着“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磅礴气势。马克思主义经
本文标题: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件)-格致课堂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5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