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对新时代的认识【最新5篇】
关于对新时代的认识【最新5篇】2023/X/XX对新时代的认识【第一篇】新时代的鲜明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继承前后、继承过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向发生了变化,主要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然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改变。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主题仍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高举的旗帜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治国第一的任务仍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团结带领人民努力实现两百年目标,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篇章,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努力工作、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是唯一一条可行且良好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没有其他主义可以拯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证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会窒息社会主义的生命力,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能发展中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证明,与西方接轨不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走改旗易旗的邪路肯定会毁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其他主义可以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的战略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发展条件,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历史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从2020年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原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相比,内涵更加丰富,目标更加宏大,愿景更加美好。从现代国家升级为现代强国,意味着新的目标不是建设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到那时,中华民族将完成从站起来、富裕到强大的伟大飞跃,以更高的姿态站在世界民族的森林里。新时代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繁荣的时代。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追求,共享是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坚持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策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进入新时代,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待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生活条件、更美好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待更好地满足人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求;期待更好地满足人们参与、公平、收获、幸福、安全、尊严等软需求;期待全体人民实现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期待全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均衡发展、共同进步,满足人们各方面美好生活的需求。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不可或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不能落后。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所有中国儿女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引领中华民族复兴的奋斗史。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华民族站在了伟大复兴的新坐标上。短短几十年,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中国奇迹发生在一个历史悠久、土地面积大、人口规模大的国家,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估计超过12万亿美元,总经济量约为2个日本、3个德国、4个英国、5个印度、6个意大利、7个加拿大和8个俄罗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和最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源泉和稳定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超过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总和。新时代的世界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而奋斗的政党。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21世纪初,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首次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2012年以来,中国和平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是人类社会几百年来没有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了解决世界面临的发展赤字,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推动丝绸之路基金的成立,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中国动力;为了解决世界面临的治理赤字,习近平同志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讨论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促进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计划;为了解决世界面临的和平赤字,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交流观,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制度观,共同、全面、合作和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智慧。对新时代的认识【第二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早在1986年就成立了省老龄委员会,2001年更名为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在2018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中,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继续保留,日常工作由省卫健委承担,并明确了新的成员单位,形成了部门协同、各司其职,共同推进老龄工作发展的新格局。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国情、省情。截至2018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亿,占总人口数的%;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万,占总人口数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我们的政策措施、工作基础、体制机制等还存在明显不足,同广大老年人对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差距很大,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全省老龄工作积极推进,老龄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福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意识明显提高。同时,也要认识到,全省老龄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各项准备还不充分,政策措施还不完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老龄事业亟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我省正处于在“两转”基础上拓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全省老龄工作机构改革后面对新形势、履行新职责的重要节点。我们需要重点围绕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做好各项重点工作。构建完善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是老年工作的重点,也是健康山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突出服务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医养结合。有侧重、有重点地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要通过各部门的努力不断健全、完善老年人医疗、救护、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餐饮配送、精神关爱、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项目,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切实增加居家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要持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继续提高老年人养老、医疗保障水平,提高老年人救助水平,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不断完善并推进落实各项老年人优待、优先、优惠政策。老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成员单位需要提高站位,勇于担当,加强配合,共同推进老龄事业不断向前进。要健全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部门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共同促进有关政策的衔接。统筹推进、联众配合,努力提升老龄工作的整体合力。要下沉工作重心。老年人优待政策需要通过基层来落实,各种社会服务需要通过基层来执行,老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基层。因此,各成员单位在制定政策、落实举措、推进工作时需要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推进老龄工作各要素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缘地区和生活困难区推进。真正把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关怀落到实处。要汇聚各界力量。各成员单位需要从本部门在老龄事业中承担的具体工作出发,安排专人负责,形成一支专职专业的老龄工作队伍。充分激发各级老年协会的潜力,注重培育和发展志愿者队伍,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老龄工作,形成社会各界共同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各成员单位和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要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认清严峻形势,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推进全省老龄工作再上新层次。对新时代的认识【第三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经党中央批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已经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这部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连同第一、二卷,集中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发展脉络、主要内容,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研读这部重要著作,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感受深切的是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思想风范,最为鲜明的是人民至上、崇高信仰、历史自觉、问题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这几个方面贯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大国外交的全过程,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各方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人民至上,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开创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真挚感情和强烈责任感的人民领袖,无论是在基层、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都始终把人民挂在心头、念在心里。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刻体会到“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人民至上是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也是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执政兴邦的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无论是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还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都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彰显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怀。把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动力源泉。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归根结底都是人民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鲜明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须贯彻
本文标题:关于对新时代的认识【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44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