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范例(通用5篇)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范例(通用5篇)2023/X/XX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第一篇】人物介绍钟__,__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局计算机应用管理科副科长,是__市公安机关首批提任的“90”后科级干部之一。曾获“全国最美公务员”“__省优秀共产党员”“法治__建设十五周年十大法治人物”“全省公安机关千名好民警”“__市政法系统模范个人”“全市青春力量·最美90后”等多项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2次。钟__,__市公安局的一名科技民警。不管你听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你我他都绕不过他,甚至每时每刻,都得与他发生点关系。因为,他就是健康码开发团队的核心骨干。从警多年,钟__一直习惯隐身于一线冲锋陷阵的战友身后,为他们提供信息化的技术支撑。直到2020年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他从幕后走到台前。那年2月6日,钟__团队接到了开发“__健康码”的任务。科技警察的价值健康码?什么样的?要做成什么东西?应该用什么颜色?带着这些疑问,钟__和他的团队从零开始,历经了一个接一个的不眠之夜,完成了第一个测试版。钟__团队就市民提出的问题,先后经过29轮技术调整、14个版本和63项功能迭代,解决了市民的困扰。最终,“__健康码”的正确率达到99%以上!钟__团队仅用40天的时间,就让健康码从__走向了全国。健康码,让钟__真正感受到了科技警察的价值所在。钟__,__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局计算机应用管理科副科长,是__市公安机关首批提任的“90”后科级干部之一。曾获“全国最美公务员”“__省优秀共产党员”“法治__建设十五周年十大法治人物”“全省公安机关千名好民警”“__市政法系统模范个人”“全市青春力量·最美90后”等多项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2次。探索者2021年以来,钟__带领团队持续深化大数据赋能,以“小切口、大场景”的改革突破法助力公安数字化改革持续前行。为解决非羁押人员管理难、羁押难等改革难题,支撑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顺利进行,钟__和所在研发团队主动承担研发任务,并在全国率先研发出“非羁押人员数字监控系统”,被评为__省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在研发初期,面临科技民警“不懂法”的被动局面,钟__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规定,积极对接公安法制、检察、法院等部门充分了解业务需求,从“门外汉”摇身变成了“小能手”,并最终带领团队在15天内实现应用试运行、30天正式推广应用,擦亮了“健康码”之外的又一张“数智__”的金名片。针对传统外管工作“底数难清、情况难明、风险难控”的痛点,钟__再次带领团队会同出入境管理部门打响攻坚战。团队在全国创新提出了境外人员“一人一档一码”的新做法,即一个档案、一个身份、一个识别码——国际人才码,同时结合大数据有效识别外国人身份等情况,成功发现“来杭未报临住”、“活动地与申报地不一致”和“非法就业”等多类异常境外人员270余名,大大变革了传统境外人员管理业务机制由被动转向了主动。2021年7月7日,在__组织召开的全国移民管理工作现场会上,钟__介绍汇报的__通过大数据赋能境外人员管理的做法受到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为提升传统侦查工作效能,用大数据武器“武装”侦查人员,钟__带领团队再次开展了突破。2021年3月,__出现多例网约车司机涉嫌虚构里程诈骗案事件,面对这一新型犯罪案件,钟__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前往办案单位,详细了解犯罪形态、全面提炼犯罪特征,在48小时内便确定了侦查模型设计思路。在钟__的主导下,“巡踪者”网约车司机异常发现模型应运而生,依托该模型侦查人员成功从海量网约车订单中筛查出部分异常订单,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220余人、涉案金额达160余万元。不仅如此,大部分受害者在被公安机关通知之前都未发现自己被骗的事实,将“群众告知、公安办案”的传统侦查流程变革为“公安发现、主动侦查”的新型侦查模式,为数据侦查模式的新变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该案例得到了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的关注批示,为推动全国集群打击提供了__样板。如今,钟__再次投入到亚运安保指挥平台建设中,为__亚运安保继续拼搏奋斗。青年担当2019年以来,在公安部党委“大数据智能化战略”的总体部署要求下,__作为全国大数据智能化地市级试点,承担了为全国“探路”的光荣使命。面对挑战,钟__主动请缨加入了工作专班。作为应用开发团队的负责人,他和团队承担了应用需求的调研和研发工作,在经历了与25个警种、35个公安派出所的100多轮调研对接后,仅通过200天的勠力奋战,成功研制推出以“智慧警务云”为基础的“警务操作系统”,在基层基础、勤务指挥、治安防控、侦查打击等领域全方位重构应用系统,为__公安大数据建设应用新生态的建设奠定了基础。2019年3月21日,正值警务操作系统建设的攻坚期,钟__没想到女儿比预产期提前了20多天出生。当时,妻子独自到医院产检,因为胎位不正,医生尝试调位但未果,情急之下紧急剖腹产。妻子为了不打扰他工作,直到做完手术才通知了他,一直忙于工作的钟__听闻后,这才和领导请了假赶去医院。艰苦的付出也迎来了成功的回报,系统建成以来,钟__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将系统投入了实战。在2020年1月全国公安科技工作会议上,__城市大脑警务操作系统建设应用经验作为唯一的典型发言。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后,__作为全国“样板间”,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的调研学习。钟__作为应用研发的主要参与者,在做好研发完善的基础上,还承担了大量的演示汇报工作。2年来,他累计为13位部省级领导、30余个城市公安机关等超6000人次讲解介绍“__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年均讲解场次超120场,全面展示了__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成果。破冰先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百年以来全球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钟__充分发挥__公安大数据能力优势,以青年党员“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的拼劲,用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忠贞奉献精神,带领团队探索筑就一道坚实的数字防线。2020年1月20日,__出现了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日,钟__提议成立数字防疫工作专班,并主动请缨担任技术组负责人,设计开发“城市大脑·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系统”,利用大数据开展疫情分析预测和防控工作。经过24小时连续奋战,团队顺利完成了系统测试版的开发工作。为确保系统快速更新迭代,钟__放弃全部春节假期,带领3名工程师以一天一个版本的频次完成系统4次更新迭代,最终依托该系统,高效完成20余批次10余万人次密接人员闭环管控的分析研判工作,先后发现密切接触者8750余人,涉疫重点人落地核查率、管控率实现两个100%,助力__市精密智控度位列__第一,有效改变了以往线下逐个排摸,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2020年2月,__市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2月6日17时,还在市公安局防疫专班奋斗的钟__接到了市局紧急召集令——开发“__健康码”。当时健康码是一个全新的构想,没有样本可供参照,好比在无人区里为他人开辟道路,虽然意义重大,但悬崖峭壁荆棘密布,前途殊不可测。接到市局指令后,钟__会同十余名团队成员连夜进驻基地,迅速投入全新的开发工作。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且无既有规则指引、需要协调诸多部门和开发企业等种种困难,钟__带领团队充分发挥舍我其谁的干劲、敢为人先的拼劲和百折不挠的韧劲,借鉴此前疫情防控系统和模型开发经验,自行设计技术架构和算法规则,从表单设计到业务架构、从发码规则到前端应用,不仅手绘了多个版本的__健康码界面图,而且从色彩搭配到图形调整、从空间布局到文案设计等每一个细节都和团队反复斟酌、精心刻画、力求完美,最终实现了健康码3天上线的奇迹!健康码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愈是顺利,愈不能显其价值。在“__健康码”正式启用的一周时间里,网络等各个渠道的咨询件达到了惊人的10万件,健康码面临中途夭折的巨大风险。钟__与团队成员不畏艰险,在细致地回复每一件投诉同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景对健康码的多样化需求,从海量的用户咨询中梳理出共性问题与建议,马不停蹄地对健康码快速迭代、持续优化,不断满足各种变化需求。在健康码诞生的40天内,钟__共经历了29轮次技术调整,14个版本的规则完善,63项功能应用的迭代,并成功于2周后迅速复制推广到全国18个省200多个城市,成为__数字防疫、数字治理的一张闪亮名片。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第二篇】于双立——从事电工工作15年,创新设计制作、研制了三角高空作业平台、电工巡检工具车等多项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使卖场灯具更换和检修巡查便捷化。2010年研制的消防喷淋头专用“堵漏钳”,能迅速将消防喷淋意外喷发堵住,已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提出的“配电室变压器合理经济运行方法”,实现了商装照明和普通照明分时分段控制,年节约电量万余度。曾荣获北京经济技术创新标兵、享受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王存斌——从事复合材料胶接成型工作24年,在缩短型号研制周期、提高碳纤维原材料利用率、实现太阳翼基板国产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先后攻克高模量碳纤维缠绕成型操作中纤维起毛、断线和含胶量控制不稳定等技术难题,并形成操作规程;解决了大型薄壁碳纤维管件成型和Kelvar纤维绳绷弦操作难题;独创桁架结构装配胶接新技术,使得大型绷弦式刚性太阳翼基板各项性能满足大平台太阳翼技术要求,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乔文革——从事装配钳工工作26年,在防空反导武器系统的弹上产品“伺服机构”、“天馈系统”和地面设备“汇流环”、“随动机构”为代表的高精密结构件加工与总装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精密微波器件装配及调试的生产工艺中,创新了某型号天线一体化装配方法,获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创新二等奖。制作发明的专用抛光定位工装,较好地解决了和差器盖板平面抛光质量难题。曾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郭剑英——从事金相工工作41年,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开发晶间腐蚀温控装置,解决晶间腐蚀微沸问题;开发钢管内壁研磨轮,提高制样速度十几倍;开发低倍腐蚀温控装置,解决手动控温不便问题等。曾多次在国家物理测试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在冶金工业产品脱碳层深度的检验,脱碳层式样制备;测定脱碳层深度划分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编写金相分析相关培训教材,在全国培训120多名金相检验人员。作为技术专家,为17家冶金企业提供实验室咨询服务,曾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李建国——从事烹饪工作40年,在创新机关食堂烹饪技艺技法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干一行,爱一行”,留心大锅菜烹饪方法的探索和总结,组织编写了《热菜卷》、《凉菜卷》、《自助餐副食卷》等中国大锅菜系列图书,收录656道菜谱。在注意菜肴烹饪中色、香、味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菜的营养,把大锅菜做出“小炒”的滋味来。注重节能减排,对大锅灶进行设计改造,节能效果达到%,每年节约燃气近1000立方米。曾荣获中国烹饪大师、国家机关首届烹饪金牌、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刘海花——从事餐厅服务员工作29年,从一名普通的服务员成长为大堂经理,为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水平,善于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总结编写了《餐饮员工上岗技能知识培训教案》,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员工加强业务培训,先后培养了高级以上服务员50名、中级服务员500余名;完成各种大型宴会接待任务100余次,并多次参加企业委派的新店餐饮输出管理培训任务,为企业节省了培训成本50余万元,多次被企业评为“先进个人”,享受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第三篇】不久前写过1篇《工匠》,现在想说说工匠精神。假以时日,会有权威部门给出明确的释义。在当下,要突出的显然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杰出工匠应当说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总管或曰总工匠,前文所引柳宗元《梓
本文标题: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范例(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48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