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案【素养目标】1.提取关键句,理解文本中的观点。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各个部分和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3.学习文中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体会文章的严谨准确的语言特色。【教学重难点】1、理解各个部分和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2、体会文章的严谨准确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篇幅较长,洋洋洒洒6000多字,但是,通读一遍,如果技法得当,我们就能很快把握文章的基本信息。如何快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做题的准确性,是我们进行现代文阅读时应掌握的一种能力。二、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胡福明,生于1935年,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改为哲学系)任教。1982年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曾获“江苏社科名家”称号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奖意,并获评真理标進大讨论的代表人物。2019年,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1978年5月11日,由其主创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2.题目解说“实践”指的是实际去做,履行,不是仅体现在理论上;“唯一”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题目明确提出了观点,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意义。3、文体知识社论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代表媒体(报纸、杂态、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编舞部和媒体主办者对重大新闻事件或时事政治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称为“本台评论”。媒体的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价层对即时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4、写作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呼声。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在党内、政府和军队中的全部领导职务。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少同志感到有必要根据邓小平等同志的思想,写一篇比较全面的关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文章。1977年,《光明日报》的《晢学》专刊组组长请胡福明为《哲学》专刊撰稿。胡福明完成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来,这篇文章经过反复修改,于1978年5月11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这篇文章很快引发了场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5、资料链接“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左”倾思想如果形成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叫“左”倾冒险主义。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在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区别:“左”倾和右倾的主要区别就是“左”倾太过于激进、冒险,右倾太过于悲观、失望。前者容易采取盲目冒险的行动,后者容易投降和妥协。三.初读课文思考1:文章开篇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作用。答案:思考2.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有什么作用?答案:思考3.快速浏览课文,结合全文,分析文章各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答案:四、品读鉴赏鉴赏1、文章主要运用哪些论证方法,结合“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内容简要分析。答案:鉴赏2、文章立论驳论相结合,请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内容加以分析。【论证的形式】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答案:鉴赏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什么社会意义?答案:4、探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是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件。读了此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五、分析总结本文有哪些写作特色答案:六、归纳本文的主题答案:七、素材积累【素材1】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同时发表社论提出“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种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拒绝作任何分析的观点的出现,说明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还未从根本上改变。请写出适用角度: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运用素材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素材2】可敬的逆行者—钟南山钟南山的名字,和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紧紧连在一起。2003年,非典肆虐。他不顾生命危险应对灾难,夜以继日地工作,由于过度疲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的态度很明确:“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在非典病因不明的情况下,他以客观事实和临床经验为依据,通过精心制定治疗方案,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最终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表现了一个科学家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请写出适用角度: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运用素材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素材3】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但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讨饭村”。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包干带头人、当年的血性汉子关友江说起现在的生活,有说不完的感慨。他说,当年为了能填饱肚子,冒着危险按下红手印,那候的小岗人穷得就像岗地上的石头,光溜溜的,实在走投无了,才会冒死一搏。经过改革开放这40来年,小岗人先是决了温饱,然后致富,现在是一心奔小康。现在小岗村外出打工的青年越来越少,村里招商来的外地企业成了年青一代的首选,小岗村也成立了属于村民自己的公司。集体经济的为展,为更好服务村民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请写出适用角度: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运用素材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八、写作训练正确而深刻的理论文章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样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章的观点又不断得到历史的验证。请联系社会发展实际,或结合其他学科所学,谈谈你对这篇文章核心观点的认识。注意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事实来论证你的观点。答案:答案思考1答案:以设问的形式开头,引发人们的思考,引起人们的注意。回答干脆,“早”字突出了问题解决之久思考2答案.使用小标题,使文络清晰。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又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以便于突出重点,本文用四个小标题来组织文章,层层递进,符合逻辑,体现内在联系。思考3答案.文章四部分紧紧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批驳错误做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反对比,使观点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①“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③“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革命导师是人们信服的人,他们的理论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因此他们都是用实践检验真理的践行者。④“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客观世界不断发展,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新事物、新问题,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作出新的概括,总结出新的理论,更好地指导我们改造世界。四、品读鉴赏鉴赏1答案主要运用引证和例证①引用毛泽东的话进一步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的话使。人们信服的,增强了说服力。②列举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可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如“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中,作者运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被证实是真理”和“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成了公认的真理”这两个事例,证明了“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的道理。接着以“马克思主义被承认为真理”的例子进一步分析,层层深入,使观点更加明确。鉴赏2答案本文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在行文过程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需要对一些错误观点进行批驳。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中,作者先提出一个“担心”,这个“担心”其实就是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错误观点,然后作者进行分析,指出“担心”是“多余”的。这是直接驳斥错误观点。接着作者矛头直指“四人帮”的各种错误理论,指出它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所以是错误的,因此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深入揭批四人帮”为主线,边立边驳,行文曲折,婉约会意,虽从头至尾没有半句提到“两个凡是”,但句句击中要害,明显地向“两个凡是”发起了猛烈的理论进攻。鉴赏3答案①本文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文章在党内外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②本文引发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4、探究答案观点一:思想的力量不在如何艰深和高远,而在脚踏实地,思考现实,破解难题。社会在不断发展,思想、理论必须不断创新。但也要看到,人们的思想不是线性发展的。在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往往出现教条主义盛行、社会陷入认识误区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匡正时弊,呼吁
本文标题:第0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案)-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随堂教学案(选择性必修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56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