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课时任务一:了解作者和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1.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1910年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1929年赴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了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人狱。1933年在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全民族抗战期间,其诗作《向太阳》《火把》等以海洋一样开阔的胸襟和气概,以及热烈跳动的旋律和时代强音唱出了对全民族抗战的满腔热情和信心。艾青的诗歌多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意象,表现出对黑暗旧社会的痛恨,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的优良传统,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性;形式比较自由,很少注意诗句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呈现出变化中的统一。代表作品有《我爱这土地》《礁石》《光的赞歌》等。2.文题解说艾青的保姆大堰河,是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人,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大叶荷”称呼她,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堰河”与“大叶荷”谐音,因此,把她叫成“大堰河”。大堰河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从邻近村招赘,又生了两个孩子。那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除了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再别康桥》1、作者作品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1918年到1922年,他曾先后留学美国和英国。1922年回国。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主要成员之一。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其短暂的一生正值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但在动荡的岁月中,他从未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渴望与追求,辛勤笔耕,著作颇丰,被赞“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代表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散文集《落叶》《自剖》等。2、文题解说“再别”,第二次别离;“康桥”,现在译为剑桥,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诗人曾在这里留学,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因此,他对康桥一往情深。从诗题来看,本诗是对诗人第一次离别康桥时所作的诗歌《康桥再会罢》的呼应。【任务二】诵读诗歌1、自由诵读,熟悉诗歌。2、听读名家朗诵,把握诵读节奏。3、自由诵读,流利朗诵。要求:读准字音,朗诵流利《大堰河——我的保姆》①大堰河(yàn)②火钵(bō)③忸怩不安(niǔní)④荆棘(jīnɡjí)⑤叱(chì)骂⑥碾米(niǎn)《再别康桥》①榆(yú)荫(yīn)②慢溯(sù)③长蒿(hāo)④青荇(xìnɡ)⑤斑斓(lán)⑥笙(shēnɡ)箫(xiāo)【任务三】概括诗歌的大意,理清写作思路1、根据提示,天下《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相关表格。写作思路叙事抒情写作目的引起回忆我和大堰河的关系怀念、追悼怀念赞美大堰河。同情旧社会劳动妇女。控诉旧社会对人民的摧残。大堰河生前家务繁重,疼爱儿女眷恋、感激含泪别离,贫富对比生活勤俭,心灵美丽爱儿美梦,一生悲苦大堰河死后凄凉孤单,命运悲惨同情、诅咒殡葬微薄,苦命无依家人遭遇,境遇凄凉直接抒情赞美大堰河赞颂、讴歌2、读《再别康桥》,填写下列表格。写作思路描绘画面写作意图作别母校招手作别云彩图依恋不舍。离愁别绪。康桥寻梦河畔金柳倒影图榆荫浮藻清潭图撑篙漫溯寻梦图黄昏夏虫沉默图悄悄离别挥手惜别云彩图1、根据提示,天下《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相关表格。写作思路叙事抒情写作目的引起回忆我和大堰河的关系怀念、追悼怀念赞美大堰河。同情旧社会劳动妇女。控诉旧社会对人民的摧残。大堰河生前家务繁重,疼爱儿女眷恋、感激含泪别离,贫富对比生活勤俭,心灵美丽爱儿美梦,一生悲苦大堰河死后凄凉孤单,命运悲惨同情、诅咒殡葬微薄,苦命无依家人遭遇,境遇凄凉直接抒情赞美大堰河赞颂、讴歌2、读《再别康桥》,填写下列表格。写作思路描绘画面写作意图作别母校招手作别云彩图依恋不舍。离愁别绪。康桥寻梦河畔金柳倒影图榆荫浮藻清潭图撑篙漫溯寻梦图黄昏夏虫沉默图悄悄离别挥手惜别云彩图预习小结:1、了解作品作者,积累相关文学常识。2、能流利诵读诗歌。3、能根据提示,初步对诗歌的内容有了解。第二课时《大堰河--我的保姆》【任务一】赏析人物形象,把握诗歌主旨1、结合诗句分析大堰河的形象特点。①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②大堰河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乐天安命,质朴乐观。③大堰河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④大堰河是博大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⑤大堰河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去了她的健康,四十几岁就“含泪地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2、大堰河这个形象塑造的意义在哪里?•诗中大堰河形象塑造的意义在于作者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他是把大堰河作为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歌颂她们勤劳、宽厚、善良的崇高品格,揭示贫苦农民世代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命运,发出了对旧世界的有力控诉,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3、概括诗歌的主旨。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选取了大堰河的若干生活片段和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展示了大堰河丰富的个性,赞扬了大堰河勤劳淳朴、善良无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与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任务三】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1、这首诗歌是如何刻画大堰河的?你能归纳出多少手法?•提示: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①动作描写。如第4节中的八个“在你……之后”,这些描写既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又突出了她对乳儿的爱,也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同情。•②神态描写。如当诗人被亲生父母领回自己的家时,诗人写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反映出大堰河对乳儿的疼爱和不舍。•③心理描写。如第9节写大堰河的一个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些描写虽是梦,但反映了大堰河的心理,真实可信,同样表达了大堰河对乳儿那种慈母般的、质朴的、发自内心的爱,可以说,大堰河已经把乳儿看成自己亲生的儿子了。•④除了以上的正面描写,诗人还从侧面对大堰河的形象进行了烘托。如诗人回到自己的家后,吃、穿、住、用都有极大的改善,诗人却写道:“但,我是这般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诗人通过写自己与“生我的父母”的陌生,从侧面烘托出了养“我”的保姆视“我”如己出,“我”与她亲如母子的深情。2、本诗读来情感饱满,催人泪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艺术效果?•提示:诗歌的艺术效果要从立意和表达技巧上去思考。表达技巧涵盖的范围很广,思考的时候,可以从你印象最深刻的几点入手。•①立意上。诗人在这首诗里,既是站在一个乳儿的角度来怀念母亲,情真意切,毫无造作之感;又是站在阶级的高度,表达了对所有像大堰河那样受苦受难的母亲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之情,能够引发最大范围的情感共鸣。•③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产生了一种火山爆发式的情感抒发,读起来很有气势。•反复呼告。抒发诗人深情,讴歌保姆对乳儿的挚爱。•叙述人称的变化。诗歌时而用第三人称,时而用第二人称,在平静的叙述和热切的抒情之间自由切换,既给我们展现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又强烈地抒发了对大堰河的赞美。•总之,诗歌很好也将内容与形式结合在一起才产生了这样的艺术效果。【课堂小结】•1、能够从诗文中找到细节,概括人物形象•2、能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随堂检测】•下列对《大堰河————我的保姆》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个地主阶级的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的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B.第4节和第6节中,作者写了一系列颜色“乌黑”“红漆”“金色”“白米”,这些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诗人在乳母家的生活虽然贫穷,但是很温馨。•C.第7节中,面对繁重的劳动,大堰河用“笑”来掩饰;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大堰河用“笑”来缓解自己的痛苦,写出了她的坚强和对孩子的爱护。(两个词理解不当,大堰河笑对生活)•D、这首诗从头到尾都围绕“我”与“她”的关系来写,诗人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c第三课时【任务一】品读诗歌意象•1、鉴赏诗人笔下的意象,填写下表。意象特点感情云彩柔美缠绵、清新飘逸。对康桥有着浓浓的温柔不舍与爱慕金柳“柳”谐音“留”。而“金”既与夕阳相映,又是富贵美丽的颜色。不愿离开。青荐水草绿色植物,与金柳形成色彩上的照应,产生画面美。油油的、招摇、水草表现出自由和惬意。“甘心”表现对康桥的渴慕与爱恋。清潭幽静。“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追求自由、爱、美星辉如梦似幻。热情奔放,感情达到高潮。笙箫悠扬凄清、哀怨婉转。不舍。夏虫叫声很大,但在这里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蕴含作者对剑桥的深情,离别时纵有万般不舍,也不愿打破康桥原有的宁静的氛围。•1、鉴赏诗人笔下的意象,填写下表。意象特点感情云彩柔美缠绵、清新飘逸。对康桥有着浓浓的温柔不舍与爱慕金柳“柳”谐音“留”。而“金”既与夕阳相映,又是富贵美丽的颜色。不愿离开。青荐水草绿色植物,与金柳形成色彩上的照应,产生画面美。油油的、招摇、水草表现出自由和惬意。“甘心”表现对康桥的渴慕与爱恋。清潭幽静。“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追求自由、爱、美星辉如梦似幻。热情奔放,感情达到高潮。笙箫悠扬凄清、哀怨婉转。不舍。夏虫叫声很大,但在这里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蕴含作者对剑桥的深情,离别时纵有万般不舍,也不愿打破康桥原有的宁静的氛围。2、诗人为什么选择这些意象?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清丽、柔美、静谧,带有淡淡忧伤的气氛,达到了情境交融的境界。更好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3、诗人除了将情感融入景物中,还写了自己的动作和心理,请思考:①为什么诗人要“轻轻来”“悄悄走”?表达了诗人轻轻来、悄悄去,对康河的敬爱和惜别之情。②“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抒发了什么情感?“梦”是过去美好生活的写照,“满载一船星辉”是作者寻梦归来的喜悦。这里含着对过去生活的留恋。③“但我不能放歌”为什么?离愁别绪,压过了内心的喜悦。作者将悄悄离去,化为笙箫的哀曲,静默地送作者离去。【任务二】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答题思路:音乐美从每节诗的节奏、旋律和用韵分析,绘画美从选择的意象构成的画面来分析,建筑美从诗歌节数和每节诗的行数以及每行诗的字数分析。①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韵脚严整,每节韵脚都落在第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如“来”“彩”“娘”“漾”等;节奏鲜明,旋律和谐,如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步(诗歌的节拍)构成,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②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作是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③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如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间或八个,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1、闻一多提出了新诗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徐志摩非常
本文标题:06 《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教学点金课(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85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