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21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1教学目标:1.认识词中的生字,会写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准备诗词内容的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自从我们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大家都积累了好多的古诗词,你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吗二,初读,读顺词1.出示《渔歌子》,好文供参考!2/212.请同学们自己先借助拼音把这首词读准,读通,读顺。3.然后借助下面的注释,看看你能读懂什么。4.检查初读效果:(1)指名读。(是否读通读准字音)(2)看了下面的的注释,你有什么收获。三,再读,明诗意1.你读出了这首词描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2.老师请你再好好读读这首词,仔细品味一下,哪一句给你的感受最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3.生自主吟读,品味词意。4.西塞山前白鹭飞,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碧空中飞翔。(青山,白鹭,一动一静,这是一幅多么明丽,和谐的画面,如果诗人是一个摄影师,那他所摄取的这个画面应该是——远景)把那份幽远,宁静给读出来。桃花流水鳜鱼肥:在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游动,或在水面嬉戏追逐着缤纷的落英。(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这是一幅多么艳丽,生动的画面)这一远一近的对比,这明丽与绚烂的对比,你能通过朗读出现出来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寸不须归,(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春雨的细,)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好文供参考!3/21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连忘返。读出那份无忧无虑,逍遥自在!5.此时此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整体感知)交流自己体会到的词所描绘的美丽春景。6.有感情朗读(背诵)诗句。四,精读,品词味1.师;短短27个字,为什么能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隽永清新,丰富秀丽的水乡风景图。古人的语言的究竟有着怎样的凝炼与绝妙呢老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词时,你能发现其中看似简单普通,却是作者别具匠心,反复斟酌推敲的词语吗2.品析青,绿青,绿是同一种意思吗都表示绿色,为什么要用不同的字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绿色的词(一个字的),翠——遥望洞庭山水翠(那是一种活泼的,充满生命力的绿);碧——碧玉妆成一树高(富有光泽的绿);苍——日暮苍山远(深沉的绿);葱——(浓厚鲜活的绿)为什么这么多表示绿色的词,作者偏偏用了青和绿呢能不能用其他的字来代替,或者,能不能把青,绿的位置换一下你自己试着替换读读看,再与诗的原句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好文供参考!4/21学生品读,说自己读后的感受。a,词义不符;(举例说明)b,音律不和谐。(举例说明)看似简单直白的两个字,却是作者反复推敲,斟酌的结果,那简单就是惟一的。瞧,我们学着诗人,用心去读,去观,去品,去悟,总会有深妙的体悟和发现。五,了解诗人,品味诗情1.那么这个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的人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读读全词,连题目,作者都读。学生自主探究。(1)有可能是渔人:a,趁着春水涨,鳜鱼肥,多打鱼,好养家,连斜风细雨都不顾。b.从诗题《渔歌子》,这首好像应是渔歌,所以那人应是打鱼的渔人。是一个勤劳的渔人,读这两句诗。(2)有可能是诗人。诗人为这美丽的山水所陶醉,他觉得这斜风细雨也是一种美,所以留恋不归。(3)(只要说得有道理,都应肯定)2.了解作者:(出示灯片:张志和:初名龟龄,字子同,唐肃宗时弃官归隐,没有回故乡浙江金华,而到湖州居住,常常在船上漂泊,自称烟波钓徒.他归隐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国家处于动好文供参考!5/21荡不安的纷乱之中。在这种情势下,他因为无力佐治,只得避居江南水乡,以悠闲自在的渔家生活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热爱自然的情怀。)看了这段介绍,你有了什么新的想法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此诗,作者明写渔父,暗写他本人,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正反映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3.再诵古诗,读出韵味师引:作者多么希望自己能远离世俗的争斗,在这样和谐秀丽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读作者多么希望劳动人民以自己的勤劳,获得这样一份安宁的生活——读作者多么希望人们能远离战乱,永远过着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读(层层递进)六。课外拓展,升华诗情:1.师:张志和的《渔歌子》表现了潇潇春雨洒江天之时,渔人既在劳作,又观美景的无限情趣,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谐生活的美好意愿。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不仅历代传唱,而且诗家骚人多仿其体式,意境或词句翻出新作。其中就有宋朝诗词大家苏轼。他甚至把张志和的诗句直接嵌入其中:好文供参考!6/21浣溪沙宋苏轼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2.学生读通诗句。师:此诗与张志和的词,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比张词多了几句)既然模仿张的诗,有的甚至是直接引入,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我们来看苏轼这诗题下的自注:题注:玄真子《渔父》云云,此语妙绝,恨莫能歌者,故增数语,令以《浣溪沙》歌之。生读,说说你是怎么是理解这段话的(师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简单解释,尤其恨莫能歌者——这只有超然于世外的烟波钓叟才有这样的心境,这样的话语,他人难能仿此,恨莫能歌者表现东坡对张词的推重心意。)3.学生自读苏轼的《浣溪沙》简单理解诗意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苏轼推重张志和的词,仅仅是因为张词的语言妙绝吗(张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怀,正是苏轼想要释放的心情,简介苏轼——他一生仕途坎坷,为官期间,他关心人民疾苦,当时,国家动荡不安,他自己也被一次又一次的贬职……所以,好文供参考!7/21他也怀有和张志和同样的心愿。张俨然成了苏轼的知音。张和苏隔朝隔代,几百年的时空((1037~1101)——(730~约810))竟然因一首《渔歌子》而联通,孤傲与清高的心灵相通了,智慧与才情相融了。我们何其有幸通过这些美妙和文字来体悟春雨中的另一番情趣意致。)(再出现《渔歌子》)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渔歌子》.七。总结,升华。有一位诗人说:再美的诗,也美不过春天的一棵树。所以,再好的文字营造的风景,也比不上身边这触手可及和活生生的大好春光。同学们,让我们回到现实,回到我们身边的春天,在校园里寻找春天,去大自然感受春天,也用我们的心我们的笔表达春天吧。教学反思在《渔歌子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了解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特别强调让学生比较同是描写江南春景的两首词的异同。但是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结果——比较异同,忽视了过程的体验——朗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美景,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让学生初读正音,自学了解词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之后,就让学生比较和前一首词的异同,从学生发言情况来看,学生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表面说说想法。因为学生还没好文供参考!8/21有很好地去体验,感受《渔歌子》这首词所描绘的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老师没有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如何能够感受两首词的不同呢课堂上如果让学生再多读读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另外,古诗词的学习应充满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学生徜徉在古诗词的王国中,课堂应当别具一番情趣。但是,学生没有被美的经典诗词所吸引,这与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有关,教学生词,教师就应该有一定词的积累,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教师的语言应有一种古典文化的魅力,给课堂营造一种学习诗词的良好氛围,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2教学目标:1、认识词中的生字,掌握“箬笠、蓑衣”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好文供参考!9/21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教学过程:一、诗词比较,引进课题1、出示柳宗元的《江雪》与白居易的《忆江南》请同学比较二者的区别,引入词的概念,初步了解词的特点。2、板书课题,读课题《渔歌子》,注意“子”的读音,因为这是词牌名,应读第三声。二、初读课文,字字落实1、请学生自由朗读本首词三遍,要求:读第一遍时,把字音读准;读第二遍时,做到字字落实;读第三遍时,能把词的韵味读出来就更好了。2、指导读好“塞,鳜鱼,箬笠,蓑衣”的字音。3、理解“箬笠,蓑衣”的意思,教与学生识字辨义的方法。4、反馈读况。请几名同学读文,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字字落实了。5、流利地,字正腔圆的齐读本词。好文供参考!10/216、在生读的基础上,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渔歌子》的节奏。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师:有人说诗词能够传递一个人的情感,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其实,诗词在很多时候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画面。那么张志和的这首词中呈现给我们的是怎样的画面呢?也就是说:这首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来。1、学生边读边找景物。2、交流汇报。3、伴随着音乐师读词,学生想象画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还想到了什么,这些景物的颜色、姿态是怎样的。4、先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画面,再让学生把整个画面连起来具体生动地说一说,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深入文本,体会写法师:刚才我们似乎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老师相信你们透过这个背影能想象出渔夫的神情。1、学生想象渔夫的神情。(悠然自乐)2、体会渔夫的心情。(愉快、兴奋)3、与《江雪》比较,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4、学生交流为什么渔夫“斜风细雨不须归”好文供参考!11/215、引入张志和的生平,进一步理解“不须归”含义。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1、回顾本节课所学,总结学习方法。2、在配乐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诵读。3、在轻松欢快的《渔歌子》的歌曲中结束新课。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3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这首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张志和,积累张松龄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教师准备:课件(包括词语,音乐,画面,自然界的声音,古诗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识词,了解词牌:好文供参考!12/21师:昨天,我们积累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我们来背一背好吗(齐背)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张松龄的弟弟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咱们先来读读渔歌子.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还有渔歌子。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比如,渔歌子,你会想到什么二,初读,读正确,读得有点词味1.初读师:谁来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读(生举手)师:为了读的更好,我建议大家别忙着举手,先看看注释认真的读一读,有时候理解了以后再朗读会读得更出色。(生朗读)2.指名读师:看你读得这么有神,请你来试试好吗(指名朗读)师:会思考的人才是智者,听了他的读你有什么意见吗(指名评价)3.教师范读师:听了大伙这么一读,我也想读了。(教师范读)(指名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总结方法:停顿,韵律,感情)(指名试读)好文供参考!13/214.美读词语过渡:我发现她把这几个词语读
本文标题: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19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