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大班手工活动方案(案例)[精品]
大班手工活动方案(案例)[精品]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大班手工活动方案(案例)[精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壮家粽粑。2、利用橡皮泥通过揉、团、搓、切、压等方法做出壮家粽粑的形状,并利用粽叶、棉线等辅助材料将所捏出粽粑形状的胶泥包成粽粑。3、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重点:利用橡皮泥通过揉、团、搓、切、压等方法做出壮家粽粑的形状。活动难点:利用粽叶、棉线等辅助材料将所捏出粽粑形状的胶泥包成粽粑。活动准备:实物粽粑若干、粽叶若干、棉线若干、粽粑范例作品、各色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刀、等。活动过程:一、出示实物:壮家粽粑1、教师出示实物壮家粽粑,幼儿观察。2、讨论壮家粽粑:(1)你们看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讲所见的粽粑。(2)教:小朋友们看看这粽粑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来做成的?教师:对,小朋友说得很准确,里面包的是香喷喷糯米,里面有的还包有豆沙,猪肉,板栗,绿豆等东西。(3)教师将粽粑打开,引导幼儿观察粽粑的形状,了解各个部分所用材料。(4)教:这就是粽粑,壮族人民特有的粽粑——壮家粽粑。(5)教:那请小朋友告诉马老师,你们家是什么时候包粽子的呢?(幼儿自由作答)(6)教师小结:包粽子过春节是壮族的传统习俗。壮族作为稻作民族,用糯米祭祀由来已久。壮族有“无粽不成年”之说。过年,粽子是主角,供于祭台之上。以前,粽子是壮族群众过年餐桌上的美味,而在现代化的今天,它又成为人们互送礼物的赠品,代表着喜庆、团结和团圆。二、欣赏范例作品1、“今天马老师给小朋友带来自己亲手包的粽粑,我们一起看看吧。”教师出示范例粽粑。2、“你们猜猜今天马老师带来的粽粑里面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呢?3、教师将范例粽粑打开,教师与幼儿观察范例作品。4、教:“现在马老师向小朋友们介绍壮家粽粑的制作材料和方法。”⑴制作材料:胶泥、胶泥板、泥工刀、粽叶、棉线⑵制作方法:A:拿出你的胶泥,分成你想要的大小,团成个圆,把胶泥团得圆滑后在胶泥板上搓,将其弄成圆滑的圆柱形,再用泥工刀切出圆柱形的头尾、再将圆柱胶泥平放,定好中心,用泥工刀从中间分别向两头斜切三角形状,然后再用捏,压等方法将泥状弄成粽粑状。B:包粽子将粽叶平放,把粽粑状的胶泥块放在粽叶上,将其包起来,之后再用棉线将其一圈一圈包好,绑好。这样漂亮的壮家粽粑就做好了。包粽子这活儿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不仅选材严谨,而且包法也有学问,绳条扎得过紧或过松,都影响粽子的质量。包得过紧,糯米和豆沙不容易熟;过松则水容易渗进去,糯米和豆沙变成糊状。另外,粽叶折包得不均匀也影响粽子棱角的整齐美观。⑶制作要求:桌子上的胶泥人手一盒,分出来不用的胶泥要放回盒子里,泥工刀和粽叶不能到处乱丢,胶泥要在胶泥板上进行,泥工刀不能到处乱刺。5、教:“看到这么漂亮的粽粑,你们想不想也自己动手包一个粽粑呀?现在马老师请小朋友们开始包粽粑吧!看哪个小朋友包的粽粑最漂亮。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四、作品评析1、教师展示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的作品,并给予表扬。2、教师:哇~学前三班的小朋友可真能干,包了那么多的漂亮壮家粽粑,我们一起来煮粽粑吧!(教师假装拿着部分幼儿的粽粑放到锅里煮)3、品尝粽粑:现在请小朋友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然后把小手洗干净,我们一起来品尝粽粑!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活动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符合我们班幼儿年龄特点,难度适中,教学流程设计环环相扣。2、本次教材来源于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因此,在展开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兴趣高涨,愿意动手完成作品,而且效果很好。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希望能够拿真正的棕叶给幼儿操作,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本文标题:大班手工活动方案(案例)[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36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