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兰亭集序》教案导入(精选5篇)
1/29《兰亭集序》教案导入(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兰亭集序》教案导入【第一篇】一、说教材教材简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1自读课文。这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1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2、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2/29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3、教学目标第五单元的文言文学习魏晋散文,这一时期的散文抒情色彩浓郁,尤其是王羲之的文章文风清淡,这《兰亭集序》中的写景句子更是美不胜收,“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如此简洁雅净的语言是极好的诵读材料,所以我把背诵定为教学目标之一;另外,我所执教的是一个平行班,学生虽有一定的文言学习基础但仍很薄弱,且本学期文言文难度较之上学期有很大提升,学生还需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根据该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3情感目标:理解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4、说教学重点与难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兰亭集序》是1自读课文,文下有注释,学生可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词句含义,教师只需对个别难句略做点拨即可,据此我将该课的教学重点定为:1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归纳“修、期、致、临、次”等词的义项;2背诵全文。3/29课文二三自然段的感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二、说教法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诵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的思想感情。2、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三、说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4/29获取知识的能力;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难句质疑;3、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从上学期开始,我一直让学生学会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四、教具准备录音机、课文朗诵带;2、有关兰亭和王羲之书法的图片、资料五、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本课是位书法家,故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你们最喜欢谁的书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前页的插图,欣赏《兰亭集序》摹本,由此引出课题。(二)简介欣赏完插图后,再出示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书法“飘若游云,矫如惊龙”的特点,同时简介和文章体裁特点,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完成教学目标1中对序文5/29特点的了解。(三)整体感知,朗读全文通过播放课文朗诵带,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语言特色。听完录音后,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教师相机作诵读指导,这一环节是教法和学法的落实。(四)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由学生四人小组共同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教师巡视点拨,比如第一段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应掌握以下实词:修:做。禊事: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种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游,并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毕:都。咸:都。修:长、高。映带:映衬,围绕。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引导。引(之),省略宾语“之”,清流激湍。流觞,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谁前,谁来取饮。曲水,引水环曲为渠。(展示流觞曲水的图片资料)。盛,盛大。觞,古代喝酒的器具,这里解释为饮酒。(名6/29词作动词)咏,用诗词来赞颂或叙述,指作诗。以,来。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指示代词,这。惠风,和风。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所以,用来。极,穷尽。娱,乐趣。信,实在。其余段落不一一赘述,此环节还可让学生找出难句相互讨论,讨论不决,推举一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如此,教师重在点拨省时省力,学生积极参与,手脑并用。此外,课文中出现的“流觞曲水”这样的字词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所以展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兰亭集会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文中自然美,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使抽象的背景知识更为直观和便于理解。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轻松的掌握了文言知识。这既完成了教学目标123,同时又突破了重点难点,也是对学法的落实。(五)小结并布置作业对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况进行总结,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找出感情变化的线索,2归纳文中文言知识,完成课后练习三。第一课时的作业重积累,对基础差的学生必不可少,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同时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处,为下节课鉴赏评价奠定基础。7/29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课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二)分析课文,理清思路由学生找出感情变化的句子或字词,教师根据回答点拨各段大意: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段叙述兰亭集会的盛况,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环境及景物、天气和宴集的感受。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简洁雅致,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信可乐也”,这些看出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以一个“乐”字为基调;第二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虽然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仍然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第三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批判当前士大夫阶层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有积极意义的,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接着文章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将话题巧妙地引到诗集的编成及其意义上来,交代了作序的目的。8/29第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宴集以后的感慨,这部分以一个“悲”字为基调。同时,板书全思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这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再落实。(三)问题研讨(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这一问题?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人生观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以此突破难点即理解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其中蕴涵的积极情绪。(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对课文知识进行梳理,便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业:1背诵全文2搜集有关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的资料,相互交流。第二课时的作业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五、板书设计板书应简洁美观,概括性强,故将板书设计为:兰亭集序王羲之时间:暮春之初地点:兰亭事由:修褉事也人物:群贤必至,少长咸集(一)兰亭盛会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乐9/29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事件:流觞曲水,畅叙幽情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感受:信可乐也欣于所遇所之既倦向之所欣已为陈迹死生亦大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悲(二)会后感慨昔人兴感若合一契时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教案导入【第二篇】1.了解作者生平及文学地位;2.流畅地翻译全文,并能背诵;3.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4.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学生读注释1。教师补充: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10/29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书法作品《兰》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王羲之的诗文以《兰》最出色。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兰亭集》的内容又是什么呢请看93页的补白。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读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最后学生齐读。1.重要词语;2.练习三,并补充:所以(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一(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其情一也);3、成语及常用语1.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背诵;2.练习一;3.如何评价作者的生死观?1.了解序的体裁特点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11/29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1文章。2.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由乐而生痛,由痛而生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3.分小组讨论,给文章划分段落部分,概括要点。第一部分:点叙宴集盛况(乐)第二部分:抒发人生感慨(痛)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1.逐句请学生试讲,教师订正、补充。2.重点语句赏析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
本文标题:《兰亭集序》教案导入(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4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