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简单的科学教案(最新5篇)
简单的科学教案(最新5篇)一般而言,老师在授课前会准备教案和课件,他们通常会认真负责地设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案设计。以下是关于“简单的科学教案(最新5篇)”的最新资料,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它,请将这篇文章收藏并与朋友们分享!简单的科学教案篇【第一篇】教学目标:1.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模式。2.道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1.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2.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教学准备手电筒、铅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2.生猜谜。3.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4.生交流对影子的了解。评析: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下课到上课有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谜语可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中来。同时,这个谜语中还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产生需要光线等)二、画影子(一)画自己的影子。谈话:你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讨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这么多的学生一齐来到操场上画影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场面。学生在讨论中就已经盼望着画出自己的影子来看个究竟。影子虽然是极为普通的,但他们就是对这些极为普通的影子没有太多的关注,更谈不上关注自己的影子了。这一活动中,学生在画影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发现:1.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2.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3.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4.子比人长(注:早上9点钟)在获得这些发现的同时,他们学会了合作,懂得:有时候,一个人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画出自己的影子。过程:1.发之前,告诉学生将干什么。2.给学生每人一支粉笔,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画影子。3.影子的同时把脚印也要画出来,并且把名字写在影子里。4.住自己站的姿势。5.学生观察此时太阳在哪边,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现场的观察更具有说服力,也为下面的研讨打下基础。6.好之后,领取新任务。评析:还有什么比画下自己的影子更吸引孩子们呢。画影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学生留下影子的痕迹,为再一次观察影子埋下伏笔,便于比较。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有了感受,经历了一次趣味性地动手做的活动,有所发现。注意:这是他自己的发现。(二)画其它物体的影子此时,学生还沉浸在画影子的乐趣之中,再让学生画其它物体的影子,让他们找一找,操场上还有哪些物体有影子,把他们的影子画出来。如有难画的,只要求画出一部分,哪怕是影子最外缘的一条线也行。学生在画其它物体影子的同时,他们会:1.找:哪些物体有影子?认识到,并不是有了物体就有影子,在没有光线的地方,或是在其它物体影子里的物体就没有影子。2.察:这些影子是什么样的,和物体本身的形状有没有什么联系。3.较:这些影子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哪个亮一些?(或是哪些部分亮一些)哪个暗一些?(或是哪些部分暗一些)4.流:你画的是什么影子?有哪些发现?哪些比较有意思或是比较特殊?(三)制作简易日影仪,画影子教师讲述示范制作的方法:在卡纸的中间画一个“”或“”记号,把橡皮泥捏成底盘放在中心,在橡皮泥上插一支塑料小棒,在卡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教师示范画影子的方法: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日影仪平放好,准确的方位要用指南针测定,在影子末端用“”或“”作出记号,同时记下测定影子的时间。过程:1.发学生材料。2.生制作简易日影仪。3.作记录杆影。(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详尽地说明操作的方法,因为这是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方法,要求摆放日影仪时,一定要用指南针测准方位,确保科学性)三、猜想影子的变化组织学生围坐一圈,老师参与其中。猜想:过一段时间,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影子会动。然而仅仅到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接着让学生猜想影子会怎么动?朝哪个方向动?为什么要朝那个方向动?除了方向变化,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测――意在向学生渗透:猜测也应是有根据的。以此培养学生根本已有经验对未来事物做出较准确预测的能力。评析:猜测是由问题到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猜测,对于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往往指明着科学探究的方向,为了这个方向而去收集事实,分析整理事实,去验证它,修正它。学生作出猜想后,无需教师布置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会再次观察那些在地上的影子。四、学生再次观察影子,交流讨论1.师提问:影子真的会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变化吗?2.生再次观察影子。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站在自己的脚印上,影子和原先画的不一样了,特别是那些固定的物体的影子,变化很明显。3.流讨论:1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2这些发现和你刚才猜想的一样吗?3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影子又会有什么变化?五、观测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记录日影仪上的影子。1.想:到了下午,这些影子又会怎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的?2.论: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呢?3.测记录:在观察记录之前,让学生讨论需要注意些什么:日影仪要严格按着方位放。画图或记录时,一定要记下时间。看太阳时,要隔着一层东西看,防止灼伤眼睛。1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的日影仪上的影子。2观察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采用选参照物观察画图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张大纸上剪上一排排的圆,然后侧立在面前看太阳,把太阳所在的圆记录下来,最后拓印在纸上,就是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图)教师指导学生要选好观察的.参照物体。六、分析整理日影仪上的影长记录以及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观测记录1.理日影仪上的数据1量出杆影的长度2交流发现比较杆影,有什么发现?(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早晨和傍晚的有什么不一样?)2.析交流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1选择学生的记录图展示,观察太阳的运动模式。2讨论: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方向、高度)3.论:太阳高度和影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七、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子的变化(课前学生从家里带来手电)教师提问:你能用实验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以及影子的变化吗?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可以用手电模拟太阳,控制太阳的运动,观察手电下物体的影子)八、总结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要求学生回答,老师做适当的点评。简单的科学教案篇【第二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2.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教学设计】(一)导入1.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你们知道这些能源被用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样子?或者关于它们的其他什么信息吗?(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1.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煤)它来自哪里?怎么形成的?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可以怎么做?(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1.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为什么它们可以变成煤、石油和天然气,而与它们埋在一起的其他的东西,比如石头、灰尘却不能?(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1.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2.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3.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4.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简单的科学教案篇【第三篇】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科学知识: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教学准备:教师:6支蜡烛、两个玻璃杯、一个长杯、塑料袋、香。学生:两个玻璃杯、实验记录单、两支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火柴、香、萝卜。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新课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罩上一只玻璃杯,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师:是这样吗?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课件出示研究记录单,研究的问题:蜡烛能不能在杯中继续燃烧?)3、刚才我们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的推测是?(课件出示:我们的推测:A蜡烛会熄灭B蜡烛不会熄灭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4、我们推测的理由是?(杯中的氧气会逐渐用完。)5、结果到底怎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教师演示实验。)6、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7、看来我们刚才的推测有一定的道理。课件出示我们的解释。(因为燃烧需要氧气,杯中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氧气逐渐用完了,所以蜡烛会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二、探究两支蜡烛的燃烧1、师:现在老师有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点燃后分别罩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可能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如果根据我们前面的解释来推测,结果会是怎样的?(课件点击返回前一长记录单。)小组讨论,并写出你们的推测理由。3、师:哪一组愿意先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需要补充的可以及时提出。(长蜡烛杯中的氧气略少于短蜡烛杯中的氧气,杯中的氧气基本上同时用完,两支蜡烛基本上同时熄灭。)4、师:刚才同学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到底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材料自己去做实验。6、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你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7、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推测,两支蜡烛应该是基本上同时熄灭的。而我们的实验结果是(),这说明了什么?看来我们前面的结论有问题。三、进一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1、师:那为什么杯中还有氧气,蜡烛还是熄灭了?(汇报时要代表小组的观点发言)2、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实验,可能会给你们一些帮助。请位同学上来帮一下老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3、教师演示实验:利用三支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气,使塑料袋飞起来。4、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燃烧产生了热气,热的气体比较轻,所以能飞起来。和热气球原理一样。)5、师:你能不能通过这个小实验的发现来解释一下,杯中还有氧气,蜡烛却熄灭了?(蜡烛在杯中燃烧产生了一些不支持燃烧的热气,这些热气比较轻占据了杯子的顶部,下面的氧气上不来。蜡烛的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蜡烛熄灭了。)四、探究长蜡烛先熄灭的原因1、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2、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解释写在实验记录单上。3、反馈:你们组的解释是怎样的?(汇报时要代表小组的观点发言)(热空气慢慢往下蔓延,占据了杯子的上方,蜡烛燃烧的只是火苗上方的氧气,长的蜡烛上面氧气少,所以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上面的氧气多,所以短的蜡烛后熄灭。)4、我们的推测很有道理,那我们能不能想办法看到这些热气?(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热气。)5、今天老师给你们每组准备了香,自己做一做实验。看看和你们的想法是不是一样。6、学生实验香的燃烧。7、汇报实验现象。8、现在哪个小组能再回过头,完整的解释一下长蜡烛先熄灭的原因。9、修改实验报告单上的解释。五、课外思考:如果把下面垫上棋子,让杯子底部留空,蜡烛还能不能继续燃烧?简单的科学教案篇【第四篇】一、教学目标。1、组织和指导学生在经历“制定方案——动手制作——不断改进”的制作蜡烛钟的活动过程,意识到科学成果的产生
本文标题:简单的科学教案(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4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