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地下森林的断想教案_地下森林断想原文【参考4篇】
1/22地下森林的断想教案_地下森林断想原文【参考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地下森林的断想教案地下森林断想原文【第一篇】1.学习本文对地下森林的精彩描写,感受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顽强忍耐、坚守信念的意义。3.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1.朗读法。本文优美的语言可以作为朗读的好材料,在朗读中品味、理解、感悟。2.讨论点拨法。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语句,以及含蓄表达作者情感的内容,可让学生深入探讨,再理解掌握。去过黄龙洞吗?那是武陵源王牌景区的核心。深藏地下上亿年,八十年代初由于张家界对外开放而得以蛮声海内外。洞中有洞,楼上有楼,各种洞穴奇观玲琅满目、美不胜收。洞内的迷宫、天仙水、龙宫等,令人叹为观止,你看到这样的自然景象,你不能不被大自然的威力所折服。今天我们见识另一种神奇的自然景观──地下森林。在我2/22国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就有一座火山原始森林。这节课,我们将随张抗抗女士去那里看看。张抗抗,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1979年调到黑龙江作协从事专业创作。作品《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小说奖。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释题:老师一开始没注意题目,把它看成了“狂想”。你们觉得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如果改成“狂想”是否适合?让学生看完课文后再思考这个问题。──看后讨论,断想即片断感想。狂想,是不着边际的想法吧。本文主要是围绕森林而展开的很多联想,用狂想更不适合吧。但是“狂想”,有一种更开放的境界,什么奇思妙想都可以!2.作者由地下森林而产生怎样的断想?文中哪些部分是描写地下森林的奇异景色,哪些部分是作者的断想?(1)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1~2段):(描写森林部分)文章总起,点明地下森林奇特的特点,表达作者惊讶的感受。第二部分(3~20段):(断想部分)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第三部分(21~27段):(描写森林部分)亲眼所见蔚为壮3/22观的地下森林的状貌,还揭示了作者悟出的深刻哲理。(2)理解相关的问题a.文中有很多个问句,各有什么意味?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如“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飞来?……熬过那漫长的岁月?”一方面改变陈述句带来的阅读的沉闷,提醒读者的阅读注意,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其它问句也多有提示下文的作用。b.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作者有意暂且不表,先写地下森林的黑暗、艰辛、险恶的经历,在极写这种经历之后再顺势展现地下森林的壮观景象,从而突出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顽强忍耐、坚守信念最终获得的劫后余生,庆幸之至。这样写来更痛快淋漓,读者读来更觉新奇。1.学习本文丰富的想象力作者由地下森林想到了什么呢?朗读课文3~20段,按顺序说说作者想到的。──想到在遥远的年代这里也许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许是一个肥美的湖沼。想到了亿万年前这里火山爆发,然后这里就成了没有生命没有颜色的地方。想到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泥土,又捎来了种子。想到灰黑的火山石变绿,悬崖上、山岭间又是一片郁郁葱4/22葱。想到幽暗的峡谷因为阳光的不公和无情,依旧死气沉寂。想到长风、清泉终于理解了峡谷,伸出援助的手。想到山顶的鱼鳞松、白桦、青杨、黄菠萝们仗义行侠,送来了成千上百粒的种子。想到了在经过了几万年的努力与考验后,峡谷里终于成了现在的情形: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想到了这峡谷及地下的森林不抱怨阳光,不艳羡赞美之声,而是历尽磨难百折不挠地存活。……2.体会作者热烈的情感朗读《地下森林断想》,可以受到作者情感的巨大冲击力,作者是如何来表达她的景仰之情的呢?再次朗读课文,说说“我从……之中,读出了作者的……之情”。如我从“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这句话当中,读出了作者对具有顽强忍耐力意志力的森林的欣赏赞美之情。3.品味本文优美而规范的语言本文的语句非常优美,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典范。说说你最喜欢本文的哪些语句,它好在哪里,请你找出来,把你的感悟和大家共欣赏。如“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墨绿5/22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准确形容词的应用,构成排比的句式,丰富描写的内容,读起来琅琅上口。再如“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等,如诗一般的语言,工整对偶,又有很深的意蕴。1.“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作者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什么感情?──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更充分表达对地下森林的敬仰和热爱,对读者更具有感染力。2.“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这句话如何理解?表现出地下森林怎样的性格?──“几万年的代价”指的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生命陷于困顿以至窒息,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3.“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作者受到了怎样的“启迪”?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置之死而后生;只要忍耐和努力,终究会获成功;一颗优秀的种子,在任何贫瘠的土地里都能生长……至于让学生举一两事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社会的。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像,6/22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1.摘抄并背诵文中你所欣赏的抒情语句。2.向伙伴们描述你所见到的一次奇特的景观及你的感受。地下森林的断想教案地下森林断想原文【第二篇】亲爱的同学们,一提到森林,我们便不由地联想到那雄伟壮丽,遮天蔽日的景象。然而,你们见过地下森林吗?在那遥远的年代,火山爆发后,留下的死火山口里,长出了一棵棵参天大树,连成了一片地下森林。那种蔚为壮观的景象真是震撼人心。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张抗抗的笔触,一起走进地下森林,共同去感受那非同寻常的生命力吧!谈谈对本文的初步印象过渡: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很好,本文是1语言精美,饱含感情,蕴含哲理的散文,现在,我们就从品味语言的角度来学习这文章。(一)浏览课文,找出九个问句(二)品味前三个问句: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1、提出品味要求2、听3—7段课文范读影片7/223、学生活动4、点拨:(1)是因为什么,地下森林长在这峡谷里?(参考答案:火山爆发,制造了峡谷、深渊,没有留下任何生命)(2)“你从哪里飞来?”这个问,还要留待下文才能得到解答。(3)作者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作者什么感情?(参考答案:提示了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作者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显得亲近,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表达对地下森林的热爱、关切、同情,对读者更有感染力)(4)可将这三个问句改成陈述句,再同原句比较,哪种句式更能表达更丰富的感情。5、朗读(三)品味第4、5、6问句1、提出品味要求2、朗读第10段3、学生活动4、点拨:峡谷知不知道阳光不喜欢它?这几个问句表达了作者对阳光和峡谷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从上文看,作者无疑而问,以反问的形式,强化对阳光不公平的怨恨情绪,表达出对峡谷的关切之情)5、朗读8/226、过渡:前六个问句,让我们明白了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没有留下任何生命,阳光也不公平,使它遭受到了巨大的不幸(板书:不幸)面对如此的不幸,在那漫长的几千年、几万年里,它还在期待,还在希望。(板书:几万年)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什么呢?(四)品味第7个问句: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什么呢?(学生答:长成地下森林)(板书:地下森林)1、提出品味要求:同学们,从峡谷“几万年都在期待和希望长成地下森林”这一生命历程中,我们可感受到它怎样的精神、品格?2、朗读13—16段3、学生活动,完成前三个品格的分析和板书(坚忍毅力、乐观自信、沉着谦逊)(点拨:第一,抓住第13段中的关键词;第二,14-16段中的长风、清泉、鱼鳞松为什么要帮它?)4、地下森林还有其它品格吗?(完成第四个品格“无私奉献”的板书)(地下森林不仅仅热爱生命,要长出来,更可贵的是把自己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5、现在,我们再回到第二个问句:“你从哪里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参考答案:地下森林不是从天上飞来,而是凭借自己坚忍的毅力,从幽深的峡谷里成长为一片蔚为壮观的地下森林。因而,前七个问句,不仅9/22仅表达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关切、同情、热爱,还有无限敬佩之情)(五)明确哲理(主旨)1、过渡:尽管环境极其恶劣,幽谷里树木的强者在几万年之后终于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蔚然成林,大自然强大的生命力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以感动和启迪,作者通过对地下森林的成长史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学生讨论补充作者写作背景:像地下森林一样,人有时也会堕入低谷,人生中的艰难险阻也会考验人的耐力、意志。作者张抗抗,19岁的如花岁月正值“*”,命运之不公,使她在北大荒艰难地生活了38个春秋,但她怀有远大的志向,不羁于田垄之间,凭借自己的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因此,不怕命运不公,只要努力,只要忍耐,人生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3、明确哲理(主旨):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不怕命运不公,只要努力,只要忍耐,人生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六)小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正是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地下森林的礼赞以及自己所感悟到的哲理,灌注在语言之中,因而,我们品味本文语10/22言,就无不处处听到作者的心跳,强烈感受到作者深挚的感情,并解读出蕴含在其中的人生哲理。这就是我们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品味语言的依据。1、同学们,本文语言不仅仅蕴含哲理,具有感动人心、启人深思的魅力,使文章具有理性美,同时,还运用了多种修辞,使文章富有文彩美。请同学们从修辞的角度,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3分钟)2、筛选出以下句子分类进行品味比喻: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对地下森林的赞美之情,生动形象,形状相似)拟人:见14、15、16段(明确:由于用了拟人手法,把事物当作人写,赋予事物以生命和感情,处处体现人的品格与秉性)仿照下面语句中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续写两句话。“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云雾笼罩象▁▁▁▁▁▁▁▁▁▁▁▁▁▁▁▁▁▁▁,夕阳映射似▁▁▁▁▁▁▁▁▁▁▁▁▁▁▁▁▁▁▁▁▁▁▁▁▁▁”。(指导学生仿写的方法)同学们,对语言的理解,既要从表情达意入手,也要考虑修辞句式角度(打出板书),二者是有机统一,这节课,只是为11/22了教学的方便,老师有意识把它分为两个方面。品味语言,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立足文本,联系语境。语境就是指文章的上下文,文章中心,写作背景等。今天,我们从这表情达意和修辞句式两个角度赏鉴了这美文,地下森林成长的历史,让我们感慨万千,火山不给他留下生命,阳光不给他光辉,然而她不屈服于不公的命运,而是凭着自己坚忍的毅力,终于发出“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亲爱的同学们,中考即将来临,在你们艰苦复习之际,老师衷心祝福你们带着对地下森林的解读,勇敢地去备考,相信中考的那一天,你们也会发出“我也是一片小小的森林”的豪迈宣言!地下森林的断想教案地下森林断想原文【第三篇】一、以学生对森林的知识导入,引出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三、跳读文章,品味欣赏文中文字优美
本文标题:地下森林的断想教案_地下森林断想原文【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52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