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新文科背景下服饰图案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服饰图案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2024/X/XX服饰图案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教学是关于服饰图案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方案的设计到方案的实施,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背景的产物。传统的服饰图案课程教学侧重从“器”的层面探讨服饰图案课程的内容,这与传统服饰图案课程的设置嫁接于西方的三大构成设计理论体系和传统染织专业课程的渊源有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以及随之带来的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深刻变革,促使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从学术视野到思维范式,从学科内容到研究方法,从课程理论到育人模式等,积极主动地去“应变”“求变”。服饰图案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教学是关于服饰图案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方案的设计到方案的实施,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背景的产物。传统的服饰图案课程教学侧重从“器”的层面探讨服饰图案课程的内容,这与传统服饰图案课程的设置嫁接于西方的三大构成设计理论体系和传统染织专业课程的渊源有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以及随之带来的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深刻变革,促使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从学术视野到思维范式,从学科内容到研究方法,从课程理论到育人模式等,积极主动地去“应变”“求变”。“新文科”概念源自美国希拉姆学院xx年推出的系统性的文科教育教学变革,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传统文科课程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形式中。“新文科”概念的核心实质是破除壁垒、打破传统文科固有的边界,认知上的改变必然引起举措的变革。服饰图案课程在“新文科”背景下尝试教学改革有理、有力。一、新文科背景下服饰图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新文科要求破除传统文科课程所谓的固有边界,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审视自己,这种思考是社会发展催生的产物。在这种兼容并蓄观念的支配下,重新定义设计,重构设计学科中的每一门课程内容,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效果评价十分有必要。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门课程,传统服饰图案课程的相关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出现了割裂、孤立的状态,具体表现如下:1.传统服饰图案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西方三大构成设计教育理论体系,设计理念、授课内容的导向以西方文化为主,而欠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进程的加快,大众的审美观、审美心理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服装专业图案设计课程体系的内容导向应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更多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传授给学生,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及专业素养,改变固有、僵化的设计观念和教学导向。2.传统的服饰图案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为嫁接设计专业一年级的专业绘画写生课程,授课内容对于当今的图案设计要求来说,显得比较单一、过时,不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传统的服饰图案课程教学较为强调学生的图形写生、变形能力,教学课题多围绕植物、动物、风景、人物等常见事物进行。这种教学内容和方式长期以来一成不变,虽然对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有所提升,但忽略了学生的审美提升和设计方法拓展,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审美标准单一,设计方式僵化。3.传统的服饰图案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临摹图形为主,学生作业以平面绘画形式完成。这种方式严重忽视了服装图案设计中应该注重的两个内容:图案的工艺和材料表现,而使设计始终处于二维平面状态,不能将立体完整的图案设计运用于实际的服饰产品设计中。因此,服饰图案课程设置在整个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环节中就处于一个孤岛状态,没有起到应有的承上(一年级基础绘画知识)启下(后续服装专业课程学习)作用,反而对后续教学形成了阻碍。二、新文科背景下服饰图案课程教学改革中实践路径课程之“变”顺应背景之“新”,新文科背景下传统服饰图案课程的教学改革须破除壁垒,积极地吸收一切优秀的纹样成果,以适时的手段引入课程且实践于课堂,课程的教学成果必须体现真善美的艺术价值以及以市场为检验标准的经济价值。具体的教学实践改革路径如下:1.将非遗织绣纹样引入服饰图案课程教学。织绣纹样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加固服饰的实际使用价值和装饰服装的审美价值,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必要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的敬畏、生活的态度、美好未来的愿景,大部分是通过女人指尖的织绣纹样表达出来。织绣纹样富含人类学、美学、社会心理学、民俗学的知识,它和传统的陶瓷纹样、铜器纹样、玉雕纹样、建筑纹样等既一脉相承、又自出机杼,别开生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将非遗织绣纹样引入服饰图案课程教学极大拓宽学生的纹样视野,打破了传统图案的认知边界。然而非遗织绣纹样的体系庞杂,将其引入服装专业图案设计课程,按照时间、地域两条典型线索进行筛选,第一,时间线索,重点介绍唐代、宋代、元代的织绣纹样。第二,地域线索,重点介绍苗族、瑶族、侗族、水族的刺绣纹样;土家族、壮族的织锦纹样。2.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与传统授课形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利用传统授课方式系统地介绍非遗织绣纹样(如挑花、刺绣、织锦、拼布)独特的构成规律、配色方案、工艺制作手法,为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通过深入非遗文化区县的调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归纳非遗织绣纹样的艺术特性,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探寻创作方式的多样性,在市场环境中将先进的技术与材料与非遗织绣纹样结合,加深对非遗织绣纹样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及知行合一的能力。让学生既能传承非遗织绣纹样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又能满足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探寻非遗织绣纹样创新式发展的路径。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引入市场机制,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的教学成果评价,应由授课教师、学院专业设计教师团队、校企合作的企业三方构成。非遗织绣纹样传承与创新教学内容的植入,通过参观非遗工作室、民艺工作室,非遗大师进课堂等手段进行,系统介绍非遗织绣纹样的形成过程,重点考察荣昌夏布、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织锦、刺绣纹样等。提取非遗织绣纹样相关设计元素进行二次创作设计,利用学院的纤维工作室、电脑绣花工作室、印染工作室、针织实验室以及跟我校合作的非遗工作室、民艺工作室等场地、设备,结合现代的工艺手法,进行教学成果转化。服饰图案教学侧重解决材料、工艺、消费三者之间关系。设计基于对设计主题的深入研究、相关设计产业的调研、参与服饰专业比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查方法紧密结合,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知行合一,毕业后才能将专业能力与就业、创业目的有机衔接,达到高校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要求。三、新文科背景下服饰图案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新文科背景下服饰图案改革的价值在于扩大了图案教学的外延,不再将教学的核心锁定在具体、单一的问题上,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思考图案教学,以强大的文化驱动力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认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地掌握“渔”,收获“鱼”。众所周知,织绣纹样引入现代服饰图案教学需要学生极强的规律认知力,以瑶族织绣纹样为例,不同的支系、不同地域的瑶族,其织绣风格也迥然不同,如金秀盘瑶的织绣纹样习惯在红色织布上用黄、黑、绿、白色线挑绣对称方格和光芒形图案;南丹裤瑶的织绣却常用浅蓝色做布底,用黄、橘黄、红色线挑绣十字纹等。纷繁复杂的织绣纹样背后如果学生缺失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则课程的教学无任何意义。另外新文科背景下服饰图案教学改革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一方面可以感受织绣纹样技艺的精湛,另一方面便于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
本文标题:新文科背景下服饰图案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3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