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节约一点粮食演讲稿范文(通用4篇)
节约一点粮食演讲稿范文(通用4篇)我们的演讲也是如此。写演讲稿的时候,不能脱离整体,演讲稿可以让您在表达上更具深度和广度,您是不是在寻找有关主题演讲稿的内容呢?希望这份节约一点粮食演讲稿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值得一读,请与您的朋友们分享。节约一点粮食演讲稿【第一篇】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节约粮食,节约用水是每一个中学生的责任》。节约粮食,节约用水是中华民族弘扬的美德,但随着同学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全县布局调整后所有中学寄宿生均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再加上上周营养餐计划的启动,学校用餐人数也随之增多,可是有许多同学在用餐完毕后,餐桌上往往剩下很多的食物,这就造成了浪费。你看我们的同学们:只见餐桌上、垃圾桶里,白花花的米饭、面条,大堆大堆的剩菜赫然可见,白面馒头只咬一小口就扔了,大米饭只吃半碗就不吃了,即使有馒头、饼子、鸡蛋不小心掉到了地上也不捡起来,反而狠狠的踢一脚,这边在倒饭菜而后又想方设法买零食吃……几乎每顿饭后,就餐的同学们都要‘制造’出几大桶剩饭剩菜。”浪费也是一种犯罪,这不是夸大其辞,学校食堂有“节约用水,珍惜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标语,但对于多数就餐的学生来说却是形同虚设。难道我们的粮食真的已经富裕到了可以不提节约、肆意挥霍的地步了吗?难道粮食真的多得吃不完了吗?稍微关心时政的同学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到2012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1356万人。有识之士指出:在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思路中,节约粮食理应作为重要的一环,只要人人都珍惜我们手边的粮食,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节约更是一种境界。节约粮食,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的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但从本质上讲,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颇和瑕疵。即使在发达国家,节约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存有节约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同学们,“三中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成员的努力”,让我们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从节约做起,积极参与到建设“阳光校园”的行动中来,用“光盘”行动积极响应节约美德。我们不仅要节约粮食,还要节约用水。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在艰难的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就枯竭了。然后画面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没有水,那么地球母亲就不会孕育出我们人类的子孙万代。全世界的水百分之九十三是咸水,不能喝。淡水只占有百分之七,而能喝的水只有百分之零点八。全世界五十亿人口,就靠饮用这只占百分之零点八的淡水,看,水多可贵呀!我们国家的水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可以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而且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会节约是真正的简朴美!如果你长得美若天仙,可是你只会浪费,而不会节约,你是个外表美而内心丑陋的人!如果你会节约,你的心灵会比任何人都美!虽然你家庭生活条件好,很富裕,但是不知道去节约,你照样是一个一文不值的“穷光蛋”!如果你会节约,在你的精神方面,你是一个拥有亿万金钱的大富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今天开始,从小事做起,只要人人都能节约一点点,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节约一点粮食演讲稿【第二篇】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演讲,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与粮之约。一年一度的世界粮食日来临,10月16日这个让很多人所不为知的日子就是粮食日,这天我将与粮食定下约定。首约,不忘原本。中国,是个泱泱大国,是个物产丰富的富饶之地。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好像资源怎么也用不完,但真的是这样吗?我想不是。有数据报道,我国耕地总面积并不充裕,现在农村耕地也逐渐减少,农作物生产量也不高,粮食短缺仍需更加关注。土地,是一切的根源,文明发源于它,人类依赖于它,地球紧贴着它,它就是原本。对于粮食问题,只要我们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率,改进技术,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网上流传的粮缺谣言将止于当下。原本,是需我们大家去守护的,它不能自愈,请珍爱。再约,不曾懒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出现在课本很多地方,可又有多少人真正体验过“辛苦”呢?我国广大农民群众是最底层的坚固力量,他们的艰辛泪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古时候,有各大文人歌颂同情劳苦人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老翁,他独自一人,在深林伐薪烧炭,不易之中有了那么一车炭,可却被官府草草换走,这其中辛酸只有他知道吧。粮食亦来之不易,农民早出晚归,整天在田地中劳作,不曾懈怠,我们的粮食供给才没有了后顾之忧,这都是勤劳所创造的财富啊!所以我们要充分的运用勤劳的知识与力量创造粮食财富。三约,节约之行。节约,节约,是老一辈常念叨的事,因为他们经历过食不饱腹之痛,懂得粮食弥足珍贵。但现在的社会,浪费粮食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餐厅,经常可以看见很多食客在吃完东西后,餐桌上仍留存很多残留的食物,随后就直接进垃圾桶了。更令人悲叹的是,网上也曾有一段大胃王之热,他们靠吃大量食物来博人眼球,追求热度,然后有些博主就通过视频剪辑或事后处理达到了目的。不过,在事后,大量博主使用催吐药物,食物又被大量吐出,又有大量食物被浪费,正是因为此,大部分观看吃播朋友表示寒心。而我们现在所需要做的便是做好自己,不要过多购买食物,所买食物应做到吃完,保证不浪费,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让粮食浪费之风不再蔓延,倡导社会节约粮食之风,从我做起。与粮之约,三约之行,人人应行,让我们大家一起与粮食共发展,共同节约粮食,让粮食不缺,执子之手,共进退!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节约一点粮食演讲稿【第三篇】尊敬的评委、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都知道,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和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粮食浪费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为了推动粮食节约行动,今天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首先,要保护粮食资源,树立粮食文明观念。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和口味也随之改变,因此对于粮食的味道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粮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需要我们珍惜保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不盲目追求富丽堂皇的菜品,合理搭配食谱,科学控制食量,节约粮食资源。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公众切实参与节约粮食行动。通过各种渠道的媒体宣传,让更多的人理解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粮食资源,做到不浪费食物,不随意舍弃糟粕。政府和学校应该在教育中增加粮食节约知识教育,引导社会公众掀起节约粮食的新风尚。最后,要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粮食节约意识,推广先进的粮食节约科技应用。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控制炊具温度、精准计量食材、做到“餐餐有盘剩、煮熟少量“,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粮食的精细管理,不浪费,不浸泡,不甜入口、促进节约。践行粮食节约行动,既是我们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爱国的表现,对于推动国民生活方式的转型,改变社会消费行为,营造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共同推动粮食节约行动,构建美好、和谐的未来社会。谢谢大家!节约一点粮食演讲稿【第四篇】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演讲的主题是“节约一点粮食”。粮食是我们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物资之一。粮食不仅是我们身体的营养来源,还是我们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我们的粮食资源却越来越紧张,不仅是因为人口的增加,更是因为我们的浪费。在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处于饥饿和贫困的状态,他们每天都不知道能否吃饱肚子。而我们却在随手丢掉面包屑的同时,从超市里推着购物车满满的食物回家。这是多么让人心酸的事情啊!有些年轻人,对于自己的饮食,要求高品质、高口味、高配餐,却很少注意粮食的节约。我们要知道,浪费粮食是一件非常不负责任、非常可耻的事情,更是对于地球资源的不负责任。我们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好我们的资源,因此,要在粮食的使用上进行节约。如何进行粮食的节约呢?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粮食是宝贵的资源,应该珍惜每一口食物。我们要有“光盘行动”的意识,不吃剩余餐饭,不随意扔掉食物。我们要逐渐从生活中养成这种好习惯,把浪费变成节约。其次,我们要用合理的方式来储存和保鲜粮食。例如,把剩余的食物放到保鲜盒中,或者把他们分别装袋冰冻,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的食物保持新鲜、减少损耗。再次,我们要科学合理的饮食。因为某些误解或者过程中过度购买、过度订餐的原因,我们会订购比我们实际能消耗的食物更多,导致许多可食部分的食物被浪费。因此,我们应该合理规划餐桌上的主菜和配菜,根据自己的食量来调整食物的分量,防止太饱而浪费掉食物。最后,我们应该鼓励合理消费。为了减少浪费,我们可以尝试在订餐时点到合适份量的餐点,避免多点不必要的菜品或者适量“外带”。总之,我们要认识到把浪费变成节约对于我们自己、对于社会和环境都是非常有益的。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如何发挥自己的节约精神,把浪费变成节约,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粮食的珍贵和我们应该采取的行动。感谢大家!
本文标题:节约一点粮食演讲稿范文(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8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