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通用4篇
好文供参考!1/14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通用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通用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评优课教案【第一篇】课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研究观察物体沉浮的现象。2、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方法,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份: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泡沫塑料、回形针、牙签、橡皮块、胡萝卜、蜡烛头等;5个大小相同、好文供参考!2/14轻重不同的物体;5个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教师准备上述材料一份,教学课件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感知水的浮力。师:一群小朋友在空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皮球掉到空地边一个又窄又深的枯井里(边讲边出示量筒里装乒乓球的模拟装置或者大屏幕出示一幅生动的图),无论怎样都取不出来,同学们能用一个巧妙的方法帮助他们取出皮球吗?师:刚才()同学巧妙利用了水的浮力来替解决了难题,真是太感谢了。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或浮的问题。相信同学们能够突破难关,很好地掌握它。板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二、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探究科学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出示: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师:请小组长拿出一号盒子,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物体?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请各小组试一试,时间是三分钟。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1、选择科学的观察方法。师:我们在观察啤酒瓶盖是沉还是浮时,观察方法不一样,观察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同学们观察时要选择一种科学方法,好文供参考!3/14如在观察啤酒瓶盖沉浮的时候,我们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1)把物体放在水面,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2)把物体放在水底,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有个约定,我们采取第二种方法来观察。2、选择不会影响观察结果的物体。师:我们在观察一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最好是选择不会影响我们观察结果的物体。三、小组合作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出示:泡沫塑料、回形针、牙签、橡皮块、胡萝卜、蜡烛、螺丝帽、木块等。四、探究物体沉或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的关系。1、讨论设计实验师: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轻重,体积大小有没有关系呢?各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想法。现在开始。2、小组交流3、验证4、观看录象,得出结论:(1)重量相同,物体越大就上浮,物体越小就下沉。(2)大小一样,物体越重就下沉,物体越轻就上浮。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师:我们今天研究了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沉和浮?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好文供参考!4/14板书设计: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浮沉。轻重?重量相同:大小。大小?大小相同:重轻。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二篇】(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一些性质。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3.了解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几种常见的方法。二、教学重点: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透明的水槽、水、石块、木块、食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瓦,火柴等。在科学器材超市给每组准备盛有大于二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水的水槽一个,烧杯3个,毛巾,玻璃杯,漏斗,滤纸,漏勺,玻璃棒若干……2.学生准备:能放入水槽的固体,食盐、白糖、沙土等。好文供参考!5/14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一小烧杯温水,一勺食盐,把食盐(固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看到的现象(先下沉,一会不见了)。然后问学生,把其他的固体放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并板书课题:把固体放入水中。(二)活动探究1.猜想组织学生猜想自己准备的各种固体放入水中的现象。2.实验(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补充,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点拨提示。(2)指导填写实验报告单的“实验名称”和“实验材料”。(3)教师演示实验,分别放入个别固体,重点突出“放”。指导填写实验报告单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4)材料员根据需要,到科学器材超市选器材,提醒学生注意安全。(5)学生实验,教师指导。3.汇报交流重点交流把固体放入水中的现象有下沉、上浮、溶解等,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固体的大小、轻重没有关系。好文供参考!6/14(三)提问质疑根据上面的实验,同学们有什么疑问或者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提问质疑,引导学生现场解决,教师并相机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小小的螺丝钉会在水里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2.在一杯水里放盐,是不是放多少,水就溶解多少啊?(四)研究分离1.让学生把刚才放入水中的固体想办法分离出来,学生可以再次到科学器材超市选器材。2.汇报分离方法,重点是过滤、沉淀和蒸发等。3.课前的小烧杯已经结晶出了食盐晶体,展示给学生看。(五)生活应用1.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生活中的沉浮和溶解的应用。2.教师出示几幅图片:(1)清澈见底的小河,漂浮着垃圾的水面;(2)人们利用救生圈学习游泳,我国自主研发的打捞船,轮船的铁锚沉入水底稳定轮船,潜水艇可以自由沉浮;(3)几道可口的好菜也是利用固体的沉浮和是否溶解于水的性质做成的。(六)小结评价(七)课下延伸好文供参考!7/14课下利用固体能够溶解和分离的性质,根据课本34页的制作方法做一个结晶分离实验,制作一个彩色树枝。五、附:实验报告单小组科学报告单实验名称: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现象固体名称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三篇】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好文供参考!8/14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好文供参考!9/14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好文供参考!10/14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好文供参考!11/14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沉木块浮塑料块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好文供参考!12/14材料收集:用小袋子把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装好,并补充大小轻重相近的萝卜、橡皮各一,以便下节课各组实验使用。教学后记: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四篇】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第一课。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把学生“拉”进熟知的生活情景中,极大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新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去积极体验和探索,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
本文标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82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