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全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2103543103463102726104126108091120351130491139393137070136755127089112879101480911778320079552040000800001200001600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事故死亡人数事故总量依然很大,死亡人数仍在8万人左右重特大事故尚未有效遏制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图农业机械1.1%火灾1.4%工矿商贸13.7%水上交通0.4%铁路交通3.1%渔业船舶0.4%道路交通80.5%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注生命•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关于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依法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举报“12350”各类安全隐患,对举报者予以奖励。•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正确对待媒体三个原则。•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亟待提高。安生生产的实践主体是人,只有启发、强化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才能对事故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掐断事故的导火索和引线。2008汶川大地震安县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校长”。(硫化氢)•上海11-15静安区胶州路728号,一座28层的高楼,一场距离全国消防日仅仅一周的重特大火灾,为一座又一座城市敲响了警钟。•如何《防“火”于未“燃”》,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城市如何让生活更安全。事故回顾: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高层住宅脚手架忽然起火。已导致58人死亡、近百余人受伤,其中十几人重伤。•事故影响我国政治声誉。•由于网络、通讯媒体发达,我国每起重特大事故,西方国家媒体都会适时报道和宣扬,在国家领导人出访期间、涉外场合、国际外交等方面产生过多次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成为国际社会指责我国人权状况的主要把柄之一•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火灾事故。事故中造成5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2人重伤、21人轻伤。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还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保定市居民楼爆炸,贮存10大箱50000余枚雷管和大批的生产原料。死亡8人。27名住院安全第一•安全第一的涵义:•一是要在生产过程中始终要把安全放在第一的重要位置上,把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二是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的原则。•1、生命安全第一(生命第一重要)•2、危险识别第一(要保护生命首先要知道危险在哪里)•3、安全条件第一(要消除场所危险就要改善安全设施)•4、教育培训第一(要消除不安全行为就要加强教育培训)•5、安全投入第一(要增加安全就要保证投入充足)•6、安全标准第一(生命第一重要,所以安全是第一评价标准•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涵义:•1、预防的第一关键:•避免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隐患就是要把安全生产工作超前防范,建立事故防范体系,通过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2、预防的二关键:•防止事故的扩大落实应急预案.万一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综合治理:就是要遵循安全生产的规律,正视和针对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重视安全隐患的广泛性和隐蔽性,针对安全事故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抓住安全生产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环节,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等手段,在人管、技防、法治的多管齐下,有效的解决安全生产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两个观念•①事故一定有原因,安全一定有办法。•②事故原因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事故的三个原因•第一: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第二:现场的不安全因素•第三: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但是人员那么多,场所那么多,设备那么多,应该怎么管呢?•安全管理四办法•①分担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②规范行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③保障有力安全投入充足•④重在落实监督检查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定期研究安全生产问题,向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省府办公厅关于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54号)监督检查安全检查的内容:一要查思想:安全意识与培训教育二要查管理:各项管理制度。三要查隐患:重点岗位、设备、环境、人员,尤其是强检设备设施、环境、仪器、护品等。四要查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执行。安全投入•安全资金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义务(《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2012年2月16日发布并实施)事故形成的四个要素(4M)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事故关注安全关爱生命1.人的因素:人员缺乏安全知识,疏忽大意或采取不安全的操作动作等而引起事故。(1)违章指挥(2)违章操作(3)违反劳动纪律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1.不知型由于教育培训不到位或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完善,实施违章行为的当事人不知道其行为是违章。这部分人主要是新职工、青年职工、农民工、临时工和转岗人员等。2.不知所以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虽然实施“违章”的人员知道有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懂违章作业带来的严重性。这部分人技术不熟、能力不够,他们主要是新员工和整体素质较差的员工。3.明知故犯这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凭经验、过高估计自己能力、麻痹大意、冒险蛮干,当遇到麻烦事、难事、赶时间、赶任务或单独作业时而实施“违章”作业。4.失误型一是技术不熟、能力不够,造成判断失误;二是受情绪、环境的影响,使之精力不集中,疏忽、遗漏等造成失误;三是疲劳操作,判断能力下降使得动作的准确性、灵活性下降而造成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在设计、制造、防护、安装、维护方面的缺陷,不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等。物料的理化特性。易燃易爆、自燃、腐蚀、毒性、放射性,固态、液态、气态,密度、扩散等。粉尘、噪声与振动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环境因素:高温、低温、采光、高气压(减压病)、压力、湿度、给排水等。*作业场所:安全通道、安全间距不足,信号、安全标志缺陷。*环境的危害因素同时也是引发职业病的主要原因。我国职业病的预防坚持“三级预防”的原则。一级预防:消除、隔离、控制,二级预防:健康监护、加强监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三级预防:对确诊者要坚持治疗、定期检查、享受职业病待遇。管理的缺陷: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力等。*对人管理的缺陷:教育、培训、使用、考核等方面。*对物控制的缺陷:设计、制造、采购、安装、使用、维护等。*对环境管理缺陷:劳动条件改善不足。管理不足是造成事故的本质原因。《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主要内容(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07年12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共五章32条•第一章总则1-6条•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职责7-18条•第三章监督管理19-24条•第四章罚则25-29条•第五章附则30-32条•事故隐患治理的法律依据•安全生产法三十八条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省安全生产条例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存在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负责。发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难以立即消除的,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报告和治理。事故隐患概念和分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按危害和整改难度分类:•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依法依规: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责任主体: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资金规定: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隐患排查: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隐患报告和举报: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发包出租单位隐患治理规定:•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统计报告: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隐患整改:•第十五条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隐患防范措施:•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自然灾害导致隐患预防:•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
本文标题:安全生产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8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