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精编教学设计【推荐4篇】
好文供参考!1/12高中语文《故都的秋》精编教学设计【推荐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高中语文《故都的秋》精编教学设计【推荐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教后反思【第一篇】1、本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但由于本文的写作年代离今天已七十多年了,学生要充分感受文中的意味、情味的确有些困难。“清、静”好理解,“悲凉”就不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消除时代隔阂,从而感受人文情怀。培养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教学此文,我感觉人文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课文里,就在师生们的共同品读活动中。2、利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把《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3、对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的分析还可以更到位些,如:没有点出本文选材的零碎性,五幅画面之间没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却都能相提并论,这是为何?这是本课教学的一点败笔。不过,我又常常以“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来宽慰自己,不知能否得到同仁们的谅解?好文供参考!2/12故都的秋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能够用动笔读书的方法,自读课文,圈点勾划并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对文章的重要段落、重点句子、佳妙句子等作批注。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感受体会作者对“绿”的独特感受并进而探究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3、拓展延伸:⑴给《囚绿记》写一段总评;⑵写一封信:致“绿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划、作批注、感情朗读等方法读出自己对“绿”的独特感受与体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文章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总体方案自主──互动──探究──延伸。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好文供参考!3/121、绿,是生命的舞蹈者;绿,是大自然的天使;绿,是濒临绝境的希望,是陷入混沌的生机;绿色多么使人迷醉,多么让人向往啊!同学们,刚学过朱自清的《绿》,你们也曾经与作者共同迷醉于那鲜润的、可爱的、奇异的、无以比拟的绿,你们的心也曾经随着作者的文笔,在摇荡,心灵深处的那根敏感的弦,被绿拨动着……下面,请同学们高声朗读朱自清《绿》的两段文字:“那醉人的绿呀!……但你却看不透她!”;“那醉人的绿呀!……我人此叫低女儿绿,好么?”2、绿色,以它特有的魅力,以它离合的神光招引着我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另1篇有关写“绿”的文章──《囚绿记》,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将与作者分享“绿”的另样风韵与品格。二、交流阅读感受、整体把握内容1、交流阅读感受:同学们在课前已经用圈点勾划的读书方法较深入地预习了课文。现在,你们能否谈谈:你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在你的心中激荡?你当时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触与联想?(学生交流,生生、师生互动)。2、小结: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地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并能做到动笔读书,这很好。其实,同学们刚才交流的感触、体悟丰富多彩,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你们谈的感受都离不开一个“绿”字,而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囚绿记》,也紧扣一个字来写的,你们说说应该是什么字?(学好文供参考!4/12生讨论、交流,老师注意引导)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本文紧扣一个“绿”字来写,都写了哪些与“绿”有关内容?能否在“绿”字前面添上一个字来表达每一个与“绿”有关的内容。(学生交流,反馈老师引导,形成共识,老师板书)择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三、重点研读、深入感受1、研读4~5段:⑴要求:请画出写作者“择绿”的句子,并作批注,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⑵学生活动,并交流反馈,老师小结板书:择绿:一见钟情(渴盼、热爱)急不暇择视同至宝⑶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重点句子所蕴含的感情。2、研读6~7段:⑴要求:画出作者“赏绿”的有关的语句,并作批注,感受体会作者的感情。⑵学生读书,勾画并作批注,交流反馈,老师小结,板书,并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板书:好文供参考!5/12赏绿:留恋、欢喜心心相印。⑶学生活动:“我了解自然之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一句表现了作者和绿作无声的心灵交流。对着这满藤的绿,如果这时你是作者,你会对这“绿友”说些什么呢?3、研读8~11段:⑴请你画出重要句、佳妙句,并作批注,交流你的发现与阅读感受。⑵学生活动并反馈,老师的引导注意以下几点:①“我”囚绿的原因:爱之深、占之切。②“囚人”对光明的执著追求、不屈服的品质。③“我”的深深自责。⑶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体会作者的感情。①“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要它为我作之声的歌唱”。②“它的尖端总朝着……我对它的善意”。四、探究、拓展1、作品的主题内涵你怎么理解?(提示:可以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2、作者最后提到自己“怀念着圆窗和绿友”,并希望注重和它们见面,这里除了表现对“绿友”的思念之情外,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3、小结:好文供参考!6/12本节课学习过程:捕捉阅读的第一感受→研读课文,找重点句、佳妙句,作批注,再深入地体会这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并在朗读中感受→注意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4、拓展:⑴给《囚绿记》写200~300字的总评;⑵以作者的角度写一封信:致“绿友”,以表达深切的思念。故都的秋教学设计【第三篇】目的:1、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课时:一课时。重点:加强朗读,品味语言。难点:课文朗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步骤: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出示投影片1)二、理清思路,划分段落1、课文分四个部分:思秋、绘秋、议秋、恋秋。2、绘秋部分有五幅图画:破屋秋色、街头落蕊、室内蝉好文供参考!7/12鸣、桥头秋雨、庭院秋果。(依次出示投影片2、3、4、5、6。学生找出有关段落)三、品味语言,体会意境1、讨论分析破屋秋色图。(出示投影片2)(1)听录音,找出描写对象、景物色彩和人物动作(出示投影片7)(2)反复诵读,体会意境。(3)归纳品味语言方法1:找出关键词语。2、讨论分析街头落蕊图。(出示投影片3)(1)听录音,找出关键词语。(2)品味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句。(3)归纳品味语言方法2:比较不同句式。3、讨论分析桥头秋雨图。(1)学生朗读、品味。(2)归纳品味语言方法3:体会深层含义。四、归纳总结,布置练习1、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品味语言的其他方法,如:品味语言方法4:诵读精彩文段等等。2、归纳品味语言的四条方法:(出示投影片8)找出关键词语;比较不同句式;体会深层含义;诵读精彩文段3、要求学生课后诵读,继续品味其他精妙语言,并总结好文供参考!8/12出更多品味语言的方法。附板书:故都的秋理清思路品味语言思秋方法1:找出关键词语绘秋方法2:比较不同句式议秋方法3:体会深层含义恋秋方法4:诵读精彩文段故都的秋教学设计【第四篇】一、教学内容分析这篇文章是1篇颇具特色的散文,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全文紧扣“清、静、悲凉”,描绘了“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秋果奇景”这五幅画面,通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方法,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本文是本单元的第2篇散文,示范作用仍不可忽视,因此,继续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难点放在运用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表现手法上,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作家对自然、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的思考。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好文供参考!9/1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我的教学对象是民办普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大好。但他们对散文是不陌生的,初中学过朱自清的《春》,刚刚又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学时,我就要求每位学生必须人手一册课外杂志。诸如《读者》、《散文》、《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等等,让它们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资源,达到共享。经过调查,一般同学也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三、设计思想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2、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教学注重整体感知,要学生能够知人赏文,利用自身普通话过二甲及擅长朗诵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3、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本单元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好文供参考!10/12实际,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及难点。备课不仅备教材,也备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习过程,适宜地启发与评价,力求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4、本课只安排一课时,时间可能较紧,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地预习课文,其一,朗读课文三遍,找出五幅画面;其二,查找有关作家的生平及作品等材料。5、鉴赏作品注重以点带面,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6、有效利用多媒体。四、教学目标进一步体会散文“形”与“神”的关系。进一步学会运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领悟文章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对故都的情感。难点:全文如何紧扣“清、静、悲凉”,描绘了“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秋果奇景”这五幅画面,通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方法,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好文供参考!11/1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1篇情深意浓的散文。在进入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前,让我们先来看一幅画,这是我请我们学校的一位美术老师根据大家初中学过的一首词描写的景象所画的。展示画面一,出示《天净沙·秋思》(个别背诵与师生背诵相结合)思考: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感情的?(学生自由发言)明确:大家理解得非常好!天涯沦落,秋日思归,情与景在这首词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的确,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常常是通过眼前的有限的形象去捕捉和领会到某种更深远的东西,而获得美的享受。这种更深远的东西,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对于写景抒情散文来说,作家笔下绝没有单纯的风景,往往是情寄寓于景中,我们阅读这类散文的时候,要从具体的形象入手,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出示思维方向:借景抒情。这种方法,大家在初中已很熟悉,高中阅读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深入其中的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揣摩和体会,从而更好的理解与把握作者的感情。今天,我们就要在学习这篇课文基础上掌握这种阅读方法。(二)整体感知好文供参考!12/12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那么,我们就从《故都的秋》景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看作者又通过写什么样的景物去抒发自己怎样的深情?学习目标:(幻灯)1、体会散文“形”与“神”的关系。2、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学会分析借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北平故都,已是历史上繁华的过眼烟云。这篇文章的题目中的“故”字就含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一个旧都的秋景,为何会引起作者如此的眷恋?秋声秋色中蕴涵了什么样的深情?我们先来整体感知故都的秋景。下面,请大家看课文,你们先齐读第一、二自然段,然后听我对课文主体部分(3—11)的朗诵。一起神往故都,观其色,闻其声,品一品故都的秋味。(播放配乐朗诵。)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故都的秋》精编教学设计【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86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