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800字]2024年传记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1/10[800字]2024年传记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800字]2024年传记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传记心得体会800字【第一篇】爱因斯坦,一个熟知的名字。我前几天读了《爱因斯坦传》。他并不是天生的聪明。他也曾犯过错误,而他的成功,来源于他的思考与观察。如果没有他的细心观察,他还只是个普通人;如果不是他的好奇心,他还不可能写出如果多的论文;如果他没有经过周密的思考,那么他就不可能为世界作出那么多贡献!爱因斯坦本就是个普通人,要真说他与别人不同,那就是不同在对新事物的态度与做法上。普通人可能只会稍稍注意一下甚至直接跳过,但是爱因斯坦一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便会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专注地思考,最后得出结果,这也就是他伟大之处,同时也是他能做出这么多贡献的原因。爱因斯坦从小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一旦有问题,他会不断地、认真地思考,不得到答案不罢休,这是爱因斯坦过人的地方,也是我们与他的差距。2/10对待失败,爱因斯坦不像我们一样受挫就会退缩,会掩饰,他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更加努力,坚持不懈地探索正确答案或是继续努力。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这才是失败时应该做的。如果因为失败而半途而废,那将是最大的损失,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所能做的不是退缩、逃避、掩饰,而是应该分析失败原因后继续努力,这样才能越来越接近成功。对于成功,爱因斯坦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平静,虽然那一天早上改变了他的一生,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成功就放弃或停止过他的研究,他继续坚持不懈地研究,这样的精神令人敬佩。爱因斯坦所拥有的许多美好的品质都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本身,才能够越来越靠近成功!传记心得体会800字【第二篇】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梦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之后,又拜海顿为师。之后,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离成功越来越近时,灾难又一次的降临,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3/10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能够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贝多芬以他坚强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最终成为名人,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仅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米开朗琪罗表面看上去是比贝多芬幸运的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从小理解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可是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压力。因为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见外族侵略;自我国家的土地被侵占却无能为力,他与贝多芬同样孤独一生,他的家族从未给过他任何温暖与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谋取利益;他到处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惨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与奴隶没什么两样。贝多芬从精神上是自由的,他能够做任何自我喜欢的事,米开朗琪罗却没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愿依附的教皇,不得不为教皇们服务。唯一幸运的是,至少教皇还承认他的天赋,并且不止一次的保护他的艺术成就不遭破坏,可是他们却剥削了他的自由,拿他当牛马使唤,他一辈子都像拉磨的驴一样拴在教皇的磨坊里,七十余岁的高龄还得爬上脚手架作画。如果米开朗琪罗没有自我的梦想追求,也许他就不痛苦了,就会以教皇赏识为荣了,然而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4/10宗教艺术,更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之一,这就决定了他和那些只关心为自我树碑立传的教皇们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决定了他将终生为梦想无法实现而痛苦,虽然他的本质性格是骄傲自信并且固执的,只是他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长子”的职责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于不顾,这就决定了他在关键时刻必然会逃跑,或者选择明哲保身,向权力屈服。特定的时代条件成就了他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与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情景完全不一样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从小在名门贵族长大,地位优越,无忧无虑,亦不会像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那样终身忙碌,身体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在别人看来,已经是十分的完美,可是他的忧虑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厌倦了优越的环境,藐视自我已经拥有的一切,包括自我的文学声誉,仅有生命的真谛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独渴望的,于是他用自我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寻,他所拥有的幸福感成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拥有的这一切,烦恼是不会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正是由于对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虚度年华的精神才使他的烦恼接踵而来。其实纵观全书,在三位名人的传记描述中,都时时透露出了这些名人的缺点,贝多芬脾气的暴躁,米开朗琪罗的软弱和优柔寡断,列夫·托尔斯泰固执和封建。其实《名人传》也告诉了人们,英雄和名人并非没有弱点,也并非就完美,毕竟他5/10们是人,而不是神,可是这并无损于他们所做出的伟大的事业。悲惨的命运和严峻的考验不仅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名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当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并且坚定自我的信仰。传记心得体会800字【第三篇】最近,我阅读了理查德。伊文思著的《邓小平传》。它以时光的顺序讲述了一位伟人辉煌的一生。正如那首以前响彻九州大地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所唱的“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其中邓小平亲切而又威严的人格魅力完全征服了我,使我对遥远又熟悉的伟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回溯时光,就是这样的一位时代伟人,却只是诞生于普通的平民阶层。邓小平的父亲邓礼貌作为一位传统的读书人,其形象深深的幼年的小平。小平自小理解老式私塾教育。之后升入广安中学学习现代科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年轻的小平把目光放在更远。1920年,16岁的小平来到法国,在那里,它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参加勤工俭学,更重要的是,在开放的法国,他遇见了共产党,共产党使他在污浊的政治气氛中感受6/10到一丝清新的空气。之后,在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他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邓小平身在法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我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为中国带来了光明。在他回国后的四年多时光里,邓小平一向在有生命危险中度过,并亲身经历了共产党从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孟子说过,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个王者按照孟子的观点不仅仅仅是称王称霸的意思,更主要的是能够恩于当代,泽被后世的具备必须道德基础和政治伦理的领袖。公元一四七八年,中国正处于明朝明宪宗的统治,这个皇帝的昏聩是明朝全面走向衰败的开始,五百年之后,也就是公元一九七八年,还是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中国人民在一位叫邓小平的领导人的带领下,吹响了崛起的号角。不管我们怎样否认,邓小平都是毛泽东的优秀遗产的最大继承者,也是毛泽东最为优秀的学生和战友,小平的政治生涯早已深深打上了毛泽东的政治烙印。他和毛泽东一样都有一种十分宝贵的政治眼光--务实。在一九七八年,邓小平接手的是一个混乱已久、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不但打倒了“走资派”,也打倒了人们心中的理想,大家早就厌倦了不厌其烦的说教,转而回头看看,原先口口声声要拯救世界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竟然就是我们自我。适时,如何整顿国家、收拾人心成为当务之急,7/10中国共产党再次面临历史上的又一次的生死存亡的抉择。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究其实质就应是阶级斗争,有时候也正是因此模糊了阶级和阶层的界限以致于扩大化,让人民群众吃足了苦头。但是邓小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提出了自我的关于如何建设中国改造中国共产党的新纲领,那就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那里面有两层涵义,一层就是发展中国的实力,另一层就是在发展中改造我们的党。后者是重心。中国共产党从斗争党进入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之后怎样样转换自我的主角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做过思考,写出来《论十大关系》,然而,他没有按照这个思路继续走下去,反而走到了自我的这个学说的反面,最后栽了跟头,邓小平吸取毛泽东的教训,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到来之时,中国共产党务必要尽快的适应自我的在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新主角,那就是从斗争党改变成为全民党的伟大历史任务。切实的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国人民的未来扎实的结合、融合起来,不能把自我独立或者割裂开来,也只有把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的联系起来时,这个几乎具有百年历史的执政党才可能继续发挥他的用心作用。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就是准备把邓小平的这个世纪观点作为重要的课题加以明确讨论。邓小平虽然在生前没有把具体的答案给全党解读出来,但是,他留下的这个宝贵的思路和途径给迷惘中的中国共产党指出了未来的走向。正如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小平德才兼备,8/10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也正是这样一位非凡帅才引领着我们走进了改革开放新时代,那些攻击和荣誉是时光的水永远冲不淡磨不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开创者,永远记住他的丰功伟绩!传记心得体会800字【第四篇】我阅读了《邓小平传》,它讲述了邓小平辉煌的一生。邓小平传的作者是理查德·伊文思。外国人写中国的一位伟人,无论从什么方面来说都比中国人写中国人来的客观。理查德·伊文思,英国前驻华大使,一生与中国结下不解情缘。50年代中期来到中国,担任英国驻华代办处的政治参赞。他到中国后,最早干的几项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把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传递回英国,那时的伊文思先生,对邓小平知之不多,也不懂得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然而,他却为邓小平的报告所深深吸引,并对邓小平本人产生了兴趣。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他三度赴华任职,前后总共在中国生活了8年时光,与邓小平有过5次应对面接触。不论在北京,还是在伦敦,不论在日内瓦,还是在巴黎,始终关注着中国,关注着邓小平。1984年至1988年,他担任了英国驻华大使,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并参与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为促进中英友好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1993年伊文思先生完成了《邓小平传》9/10(英文原名为《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的诞生》)一书,将他三十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尤其是对邓小平本人的了解展示给了广大读者。在这部书中,伊文思先生按时光顺序分十五章,叙述了1904至1993年邓小平的主要历史活动,展示了一位“农民的儿子”到“国家领导人”到光荣退休的革命历程。?邓小平传》是一本十分不错的书,阐述了邓小平辉煌的一生。邓小平,一位时代伟人,和无数扭转人类历史的人物一样,诞生于普通的平民阶层。邓小平的父亲邓礼貌作为一位传统的读书人,其形象深深的幼年的小平。小平自小理解老式私塾教育。之后升入广安中学学习现代科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年轻的小平把目光放在更远。1920年,16岁的小平来到法国,在那里,它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参加勤工俭学,更重要的是,在开放的法国,他遇见了共产党,共产党使他在污浊的政治气氛中感受到一丝清新的空气。之后,在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他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邓小平身在法国,却无时不刻
本文标题:[800字]2024年传记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20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