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项脊轩志》教案【最新4篇】
好文供参考!1/21《项脊轩志》教案【最新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项脊轩志》教案【最新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篇】项脊轩志归有光[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教学难点]作者如何表现深挚的感情。[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好文供参考!2/21[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2: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5:借书满架二,质疑讨论:这满架的书真是借来的吗?明确不可能。归有光出身于一个怎样的家庭中?明确官宦家庭,书香门第。这能否从文中找出?明确吾家读书久不效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明确积书满架-----据《四部备要》本集中作“积书”三:1:这样一个大家庭,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故?明确:分崩离析,连小轩也凡四遭火。2: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渲染衰败的景象?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里,作者抓住了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就将大家庭颓败破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板书:生活细节(投影:细节描写),这是我们这堂课的好文供参考!3/21学习重点。四:1:好端端一个家庭,弄得四分五裂,面对这样的变故,作者满含怎样的感情?2:能否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悲3:他的悲哀仅仅是由于家道中落吗?否。他又追忆起了逝去的亲人――母亲、祖母、妻子。五:作者回忆母亲、祖母、妻子,同样也是选取日常生活中一些平淡的事,通过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他深挚的感情。1:自由朗读“家有老妪”,┉“令人长号不自禁”2:这些细节描写,你最欣赏哪一处?母亲a.“某所,而母立于兹。”首先造成一种触景伤情的气氛。b.借老妪之口说出“儿寒乎?欲食乎?”的关切话语,把母亲在世时对孩子关心爱护、问寒问饥的神情形神毕肖地表现出来。c.娘以指扣门扉曰这一动作更使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d.娘不仅对子女关心备至,对老妪也是友善对待,所以老妪在谈及母亲时也是伤心不已。有这样慈爱、善良的母亲是一种福份,而如今她已早早离开人世了,作者八岁丧母,这些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对于一个年幼丧母的人来说,多么亲切温暖、值得眷念。好文供参考!4/21投影:林纾先生“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提示:请学生联系自身体会,也联系归有光的身世:八岁丧母,十年世态炎凉该有谁知,“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没妈的孩子象根草,”)祖母:对这位自幼丧母的孙子,祖母自然是格外关切a:“大类女郎也”----嗔怪,喜悦b:大母过余曰----无限关切c:以手阖门----不打扰d:“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他日,汝当用之”----寄以无限期望,希望他能重振门楣,光宗耀祖。分析:古人云:“学而优则仕。”归有光八岁能文,可说是天资聪颖,他自己当然也希望早露头角,而今18岁,却依然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殷切期望。这里,作者用平平常常的几句话,平平常常的几个动作,就把老祖母对孙儿的无限疼爱关心殷切期望写得淋漓尽致,足见作者摄取生活细节功力之深。投影一一朗读3个句子,体会六:1:(对照投影)作者在追忆母亲时,“余泣,妪亦泣”。想起有负祖母厚望,“令人长号不自禁”,悲伤之情如汹涌潮水直泻而出。作者在回忆亡妻时,有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悲痛呢?好文供参考!5/21一一没有2:朗读余“既为此志”这节,3:提问:请你们设想一下“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如果拍电视,请你设想一个最佳镜头2手把手学写字4:提问:诸小妹为何提阁子之事?自然是妻子经常提起的缘故,她经常提起阁子中的人。所谓“爱屋及乌”,她是爱人及阁了5:这样一位好妻子,好伴侣,现在离我而去了,作者的心情自然是无限悲凉,你们能否从这两节中找出这样的细节呢?配乐朗读a:室坏不修一一吾妻死了,再无心情去修缮小轩,含蓄地写出了内心的忧伤b:亭有枇杷树一一作者没有写如何怀念她,只说妻子手植之树已亭亭如盖矣,不说人在思念,只说树在生长,树长!人亡!物是!人非!睹物伤情,这里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真挚动人,正如明代王锡爵所说:“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可以提示:联系文学作品中这样的描写一一如《红楼梦》中“宝玉哭灵”)好文供参考!6/216:有感情朗读末节七:课文后几节,作者极力渲染这种悲情,可是文中第一段却极力描写项脊轩生活的怡然自乐,这是否会冲淡悲情?否,起反衬作用八:文题《项脊轩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人、事、景都与轩有关,作者的或喜或悲之情也来自于轩,清代梅曾亮言:“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九:总结:好端端一个大家庭,最终分崩离析,这是一悲,人们常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归有光就占了两大不幸,再加上功名未遂,辜负了祖母的殷切期望,接二连三的悲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能借《项脊轩志》这1篇散文来寄托对大家庭破落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怀念十:这篇文章对我们写作有何启示?不必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曰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你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人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以“平平淡淡总是真”作结板书设计反衬(景)喜项脊轩------悲(事、人)生活细节好文供参考!7/21《项脊轩志》教案【第二篇】教学要求和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二、体会课文以清淡朴素之笔抒发真挚情感的特色。三、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竞、此、殆”等九个实词在课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四、了解作者相关知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二:把握课文“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法读写结合法教具投影、投影胶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画面)文贵情真,真挚的情感,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为自己买橘子过铁路时艰难的攀援,是晚自修过后妈妈递过来的那一杯热牛奶,是遇到困难时爸爸那热情的鼓励,是遇到委屈时爸好文供参考!8/21爸妈妈理解的那份心情,今天,我们来学习归有光的1篇散文小品《项脊轩志》,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记叙日常琐事,抒发对亲人的真挚情感的。二、解题:板书课题项脊轩志(居中)归有光(居左)明代散文家(居左)请同学们看课文注释①,明确:1、作者有关知识2、课题有关知识明确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善于记叙日常生活琐事,抒发真挚生活感受,著有《震川文集》明确课题:“项脊轩“,书斋名,双重含义,一言其小,二是纪念远祖归道隆(曾在项脊轩居住过)。志——古代一种文体三、整体感知(出示教学目标一、三)1、结合注释,速读课文,完成p108,练习一的1、2、3题明确: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体现这种情感的关键句子是哪一句?(投影)2、正音正字(投影)栏楯(shǔn)修葺(qì)栖息(qī)扃牖(jiōng)先妣(bǐ)老妪(yù)阖门(hé)象笏(hù)好文供参考!9/21渗漉(shòn)冥然(míng)异爨(cuàn)长号(háo)偃仰啸歌(yǎnxiào)万籁有声(lài)呱呱而泣(gū)婢女(bì)教师指导学生集体朗读生字词,并一一在课文中标出。3、明确贯穿全文的感情:亦“喜”亦“悲”。体现这种情感的关键句子是哪一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板书)四、研习课文重点段落,明确重点字词,体会“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情。1、提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①项脊轩原貌如何?②作者在项脊轩中感受到哪些喜悦?明确问题①:项脊轩,原为小阁子,可概括为小、旧、漏、暗。对这样的书斋,作者倾注了眷恋之情。经维修改造,不漏、不暗,成了作者读书休息的好地方。明确以下字词:(投影)方丈——一丈见方当——挡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洞——明亮(洞若观火)胜——美顾视——回头看好文供参考!10/21明确问题②:作者在这里得到的是读书乐(板书),感受到的是环境美(板书)。小小书斋,给作者带来无限乐趣,借书满架,可见作者是好学之人,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三史,用五种颜色笔圈点《史记》。作者在项脊轩中冥然兀坐,静静地思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希望在学业上有新的收获。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所记叙的读书画面,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哪个词语体现了这种静:“万籁有声”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声响”,与“万籁俱寂”相比,这是以动写静,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诗词中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手法:明确:(投影)“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房间静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房间里静极了,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滴滴地走着”作者在这里以动写静,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白天小鸟啄食、静,夜晚、“明月”“半墙”烘托。“桂树”“班驳”描绘,表现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五、小结:第一部分,作者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幽静的环境,快乐的读书生活,给作者带来无限的乐趣。这种好文供参考!11/21可喜与下文的可悲之事,形成鲜明的对比。六、作业:背诵课文1、2节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研习课文三、四、五、六节三、指导自渎课文、思考作者记叙了几件事?明确:忆分家(投影)多可悲忆母亲忆祖母忆妻子1、研习可悲之事之一投影:庭中通南北为一——院中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墙往往而是——墙到处都是东犬西吠——东西犬吠凡再变矣——共变了三次而母立于兹——这里明确:作者抓住哪几个富有特征的细节,写了旧式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分家、加院墙、开小门、给大家庭带来混乱,带来衰落,好文供参考!12/21这是一悲。2、可悲之事二明确以下字词:(投影)乳二世——名词用作动词室西连于中闺——室在西边与内室相连吾从板门外相为应答——相互一一应答思考:哪句话最感人?明确:“儿寒乎,欲食乎?”作者幼年丧母,儿时往事已经记不清楚,借老奶妈之口,回忆母亲,真切感人。六个字,催人泪下,慈母口中语,句句见真情。指导学生认真体会和借鉴。3、可悲之事三明确以下字词(投影):大母过余——到来何竟日默默在此——整日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明确:作者回忆祖母,仍以细节为主,写了三个动人的场面,先是一句话,既风趣,又爱怜,更隐含着夸奖;次写关门而去,喃喃自语,有忧虑,但更含希望,对孙子功名充满信心,自语没当孙子面讲,更见期望殷切,情真意切;接着写祖母持“象笏至”进一步显示了对小辈的期望和鼓励,平平常常的场面,平平常常的话语,平平常常的动作,就把祖母对孙子的疼好文供参考!13/21爱、关心、期望和信心写得淋漓尽致。4、可悲之事四齐读4、5、6节明确以下字词:扃牖——关闭窗户凡——共来归——出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省亲明确:本部分主要是回忆妻子,同样是抓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琐事来写,写感情,可明写,也可暗写,如“珊珊可爱”“令人长号不自禁”,是明写,暗写如“某所,而母立于兹”,“亭亭如盖矣”,暗写耐人寻味,含而不露。四、小结课文:本文通过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亲人的深切怀恋,作者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表真感情,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日常习作训练中,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驾驭写作材料的技巧,写小事,写真事,抒真情,表真意。五、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六、作业:完成作文题:一言一语总关情——谈《项脊轩志》的选材好文供参考!14/21点点滴滴总关情——谈《项脊轩志》的感情线索板书设计项脊轩志归有光读书乐明代散文家多可喜记日常琐事环境美抒真挚情感忆分家多可悲忆母亲忆祖母忆妻子《项脊轩志》教案设计【第三篇】教学要点1.作者简介及作品简介。2.细节描写
本文标题:《项脊轩志》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34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