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焊接技师培训教材(焊接安全生产)
(焊接安全生产)焊接技师培训教材目录三.焊接作业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应素四.特殊环境中的焊接与切割作业五.焊接与切割的安全生产一.安全生产方针二.焊接与切割安全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推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机制:1.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2.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3.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4.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5.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一.安全生产方针《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规定,金属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压力焊作业、钎焊作业为特种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二.焊接与切割安全管理焊工在焊接与气割工作时需要与电、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压力容器等接触,一旦失控,就容易发生事故,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焊烟尘、有毒气体、弧光、噪声、高频电磁场、射线等有害物质。1.焊接作业的危险因素(1)焊接作业中,凡事影响安全生产的应素,都被称为焊接作业的危险应素。值得注意的是因焊接质量不好,留下隐患,在焊接中存在缺陷会引发事故或二次事故,有时往往是重大事故。焊接作业的危险因素(2)有时在高处、水下及容器内部焊接等,会引起火灾、爆炸、触电、烫伤、急性中毒和高处坠落等事故。焊接过程中,由于采用的焊接工艺方法、工件材质及焊接材料等不同,所用焊条和溶剂的种类也不同,以及工件表面的涂物等原因也就决定了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不同。2.焊接作业的有害应素焊接作业中,凡事影响操作者身体健康的应素,都被称为焊接作业的有害应素。(1)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危害焊接作业中,所产生的有害应素有两类:一类是物理有害应素,如,电弧辐射,热辐射、金属飞溅,高频电磁场、噪声和射线等;另一类是化学有害应素,如,有害烟尘和有害气体。1)弧光辐射焊接弧光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线、红外线和紫外线。弧光辐射作用到人体上,被体内组织吸收,引起组织的热作用、光化学作用或电离作用,造成人体组织急性或慢性的损伤。焊接电弧可见光线的光度,比肉眼正常承受的光度要大一万倍以上。危害:可引起“电焊晃眼”。1)可见光线可引起皮炎、皮肤上出现红斑、甚至出现小水泡、渗出液和浮肿,有烧灼、发痒的感觉。会引起急性紫外线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2)紫外线引起组织的热作用。眼部受到强烈的红外线辐射后,会感到强烈的灼伤和灼痛,此外还可能造成视网膜灼伤。长期接触可造成红外线白内障,视力减退,甚至失明。3)红外线3.金属烟尘(1)金属烟尘的产生焊接作业在熔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尘,称为电焊烟尘。电焊烟尘包括烟和粉尘。电焊烟尘以气溶胶形态漂浮于作业环境空气中。1、焊接过程中金属的蒸发;2、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分解的氧与弧区内的液体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电焊烟尘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锰、氟化物、二氧化硅等。电焊烟尘的成分及浓度主要取决于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及焊接规范。(2)电焊烟尘的来源(3)金属烟尘的危害(1)电焊工尘肺就是这些有害物质吸入量超过一定浓度,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性病变所致的疾病。长期接触焊接烟尘会对焊工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引起电焊工尘肺、锰中毒和金属热等职业病1、电焊工尘肺焊接作业区周围空气中,除存在大量的电焊烟尘外,尚有多种有刺激性和促使肺组织产生纤维化的有毒物质。如硅、硅酸盐、锰、铬、氟化物及金属氧化物和臭氧,以及氮氧化合物等混合烟尘和有毒气体,能促进尘肺的形成。金属烟尘的危害(2)注:电焊工尘肺的发病一般比较缓慢,多在接触烟尘10年以后。电焊工尘肺既不是铁末沉着症,也不同于矽肺病,其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有气短、咳痰、胸闷和胸痛等症状。部分电焊工尘肺患者可呈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以及神经衰弱症等,同时对肺功能有很大的影响。金属烟尘的危害(3)4.放射性物质(1)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及切割使用的钍钨电极有一定的辐射性。放射性物质以两种形式作用于人体:一是体外照射;二是通过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内发生内照射。就焊接而言: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有两种情况必须注意:一是在容器内施焊时,产生放射性气溶胶;二是在磨削钍钨极(棒)及存有钍钨极(棒)的地点,放射性气溶胶和放射性粉尘的浓度,可能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放射性物质(2)焊接作业本身并不产生严重的噪声危害,但焊接作业场所往往为高噪声环境,是不可忽视噪声的危害。噪声源有以下几种:①焊接设备电磁噪声。②周围机加工噪声。③生产装置的噪声等。5.噪声(1)噪声(2)等离子弧焊-割及碳弧气刨过程中,噪声较大,对人体有害。无防护措施情况下,强烈的噪声可以引起视觉障碍、噪声性外伤、耳聋等症状。长期接触噪声,还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等系统失调,出现厌倦、烦躁、血压升高、心跳过速等症状。噪声还可影响内分泌系统,有些敏感的女工可发生妇科病。在噪声作用下,工人对蓝色光、绿色光的视野扩大,而对金红色光的视野缩小,视力清晰度减弱。噪声(3)作业中很难避免噪声源,因此必须采取隔声、吸声等措施降低作业人员所接受的噪声强度,以保护作业人员的听力。在高噪声环境下焊接作业人员,必须采取个人听力防护措施。噪声(4)6.高频电磁场(1)在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割时,常用高频振荡器引弧或稳弧,人体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能吸收一定的辐射能量,产生生物效应(主要是热效应)。人体若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能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神经衰弱。表现为全身不适、头昏头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失眠及血压偏低等症状。如长期接触,则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高频电会使焊工产生一定的麻电现象,这在高空作业是很危险的,所以高空处作业不准使用高频振荡器。高频电磁场(2)7.锰中毒(1)锰中毒主要是由锰的化合物(二氧化锰及四氧化三锰)引起的。焊接作业时,呼吸道是肌体吸收锰的主要途径。锰及其化合物主要作用于末梢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能引起严重的器质性病变。锰中毒起病缓慢,发病工龄一般为2年以上,慢性中毒是焊接作业职业性锰中毒的主要类型。锰中毒早期表现为疲劳、头痛、头晕、瞌睡、记忆差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舌、眼睑和手指细微震颤,转身、下蹲困难等。作业场所空气中锰浓度国家卫生标准为0.2mg/m3。锰中毒(2)在焊接、切割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主要有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氟化氢等。1)臭氧2)氮氧化物3)一氧化碳4)氟化氢•在短波紫外线的激发下,空气中的氧被大量破坏而产生•臭氧是一种淡蓝色的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臭氧浓度与焊接材料、焊接规范、保护气体等有关•我国将臭氧浓度卫生标准规定为0.3mg/m3•由电弧高温作用,引起空气中氮氧分子离解,重新结合而形成的。明弧焊中常见的氮氧化物为二氧化氮,其次为一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属于具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但比臭氧的毒性小•我国规定氮氧化物(换算为二氧化氮)的卫生标准为5mg/m3•各种明弧焊都有产生,但其中以二氧化碳保护焊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高温分解产生)浓度最高•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我国规定一氧化碳的卫生标准为30mg/m3•主要产生于碱性焊条电弧焊•氟化氢为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形成氢氟酸。二者的腐蚀性均强,毒性剧烈•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为1mg/m3(换算成氟)还需指出,烟尘与有毒气体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烟尘越多,电弧辐射越弱,有毒气体浓度越低。反之亦然。8.有害气体(1)有害气体的产生(2)有害气体的危害危害:对人体的呼吸道及肺有强烈刺激作用。症状:引起支气管炎,咳嗽,胸闷、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等。1)臭氧的危害危害:对肺有刺激作用,能引起急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的症状是:神经衰弱,如失眠、头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此外,还可以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及皮肤过敏和牙齿酸蚀症等。重度中毒时,咳嗽加剧,可发生肺水肿,呼吸困难,虚脱等症状。2)氮氧化物危害危害:是一种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减弱了血液携氧的能力,使人体组织缺氧而坏死。症状:轻度时会应起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四肢无力、体重下降、全身不适等神经衰弱症。严重时可窒息致死。但焊接时一般不会发生。3)一氧化碳中毒可产生眼鼻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引起鼻腔和粘膜充血、干燥及鼻腔溃疡,严重时可发生支气管炎及肺炎。长期接触可发生骨质硬化。4)氟化氢中毒焊接金属烟尘中的氧化铁、氧化锰微粒和氟化物等物质容易通过上呼吸道进入末梢细支气管和肺泡,再进入体内,引起焊工金属烟热反应。其主要症状是工作后寒颤,继之发烧、倦怠、口内金属味、恶心、喉痒、呼吸困难、胸痛、食欲不振等。5)金属烟热9.预防中毒措施(1)审核批准(2)安全隔绝(3)置换通风(4)安全分析(5)个人防护(6)专人监护(7)应急救援焊接作业前根据工作的具体内容确定工作方案和安全措施,同时办理审批手续(如动火审批、入罐作业审批等)。为保证安全措施得到落实,审批负责人要到现场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入设备容器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将作业场所与某些可能产生事故危险的因素严格隔离开。化工设备容器内部往往残存部分物料。对于一些有毒、特别是剧毒物质,即使残留量很少,也可以致人死亡,如氰化氢。所以,进入设备容器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先经过置换通风,并经取样分析合格后,再开始施焊。设备容器经清洗置换,并在作业前30min内取样(有毒物质浓度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空气中氧含量保证为19%~22%)分析,合格后可以进行焊接作业。其后一般至少每隔2h分析一次。进入设备容器内实施焊接作业,尽管采取了一些安全措施,但仍会有一些不安全因素无法排除或难以预料,特别是有些抢修任务焊接时间紧,工作条件更差,因此,作业人员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是保护自身免遭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焊接人员进入设备容器内作业,由于存在中毒、窒息等危险因素,加之联系不便,人员进出困难,一旦造成事故不易被人发现。因此,需要设专人在容器外进行监护。设备容器内,以及补焊输送有毒物料管道等焊接作业情况复杂,各种意外事故随时可能发生。所以要搞好应急救援措施,及时迅速准确地把受伤者从设备内或现场救出,并进行急救。焊接与切割过程中,更容易发生火灾,爆炸、触电、中毒、坠落和窒息等事故,把这种环境下的焊接与切割作业称为特殊环境中的焊接与切割作业。而这种作业称为特殊环境。二.特殊环境中的焊接与切割作业1)燃烧是一种同时放热和发光的强烈氧化反应。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①可然物质②助燃物(氧或氧化剂)③着火源(1)燃烧与爆炸1.焊接与切割防火防爆(2)燃烧的三种类型1)闪燃指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是一种瞬间现象。闪点是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是表示可燃液体性质的指标之一。2)自燃指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积热不散引起的燃烧。3)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燃点是一种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燃烧热,使该物质能蒸发出足够的蒸气来维持其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1)酝酿期可燃物在热的作用下蒸发析出气体、冒烟、阴燃。2)发展期火苗窜起,火势迅速扩大。3)全盛期火焰包围整个可燃材料,可燃物全面着火,燃烧面积达到最大限度,放出强大的辐射热,温度升高,气体对流加剧。4)衰灭期可燃物质减少,火势逐渐衰落,终止熄灭。(3)火灾过程特点(1)火灾过程特点(2)焊接温度高达6000℃以上,容易使焊件另一端接触的可燃物着火。焊割作业点与起火部位不在一个立体层面,火灾发生初期不易被发现。熔渣飞溅到到木材、棉纱头等可燃物上,能阴燃蔓延,造成火灾;焊机电源线操作中经常拖拽、磨损,造成绝缘老化损坏,发生短路引起周围可燃物起火。物质瞬间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同时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物理和化学爆炸两大类。物理爆炸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前后物质性质和化学成分均不改变。化学爆炸物质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4)爆炸①可然易爆物;②可然易爆物与空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③爆炸性混合物在火源的作用下。(5)化学爆炸必需具备三个条件(6)爆炸过
本文标题:焊接技师培训教材(焊接安全生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5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