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方案课件(4篇)如果您需要符合您需求的“方案课件(4篇)”相关推荐,请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与您的朋友们分享它。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教案的完善,是新老师让课堂更加生动的步骤。方案课件篇【第一篇】课题:集合-集合的概念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4)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1、集合的概念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2、常用数集及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三、练习题:1、教材P5练习1、2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2好心的人(不确定)31,2,2,3,4,5.(有重复)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4、由实数x,-x,|x|,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A)(A)2个元素(B)3个元素(C)4个元素(D)5个元素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a∈Z,b∈Z)的数,求证:(1)当x∈N时,x∈G;(2)若x∈G,y∈G,则x+y∈G,而不一定属于集合G证明(1):在a+b(a∈Z,b∈Z)中,令a=x∈N,b=0,则x=x+0*=a+b∈G,即x∈G证明(2):∵x∈G,y∈G,∴x=a+b(a∈Z,b∈Z),y=c+d(c∈Z,d∈Z)∴x+y=(a+b)+(c+d)=(a+c)+(b+d)∵a∈Z,b∈Z,c∈Z,d∈Z∴(a+c)∈Z,(b+d)∈Z∴x+y=(a+c)+(b+d)∈G,又∵=且不一定都是整数,∴=不一定属于集合G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略)方案课件篇【第二篇】1.“群”。课件先后出示一只鸭子和许多鸭子。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是“一群鸭子”。课件再出示一匹马,一群马;一只羊,一群羊。学生自由说。指名读第二节。2.“堆”。课件先后出示一个萝卜,一堆萝卜。学生自由说。课件再出示三个杏儿,一堆杏儿;一个西瓜,一堆西瓜。学生自由说。指名读第四节。3.“颗”。课件先后出示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学生自由说。看到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这些东西都是圆形、颗粒状的东西。再出示:“一颗()”,学生自由说。区别“一棵树”。齐读第三节。4.再读课文,鼓励背诵。六、完成课后“我会说”小组合作,先说说,再指名说。七、写字指导1.齐读四个字。2.观察四个字应该注意什么。3.教师板书,学生书空笔顺。提醒学生注意:“牛、羊、小、少”四个字的竖画都压在竖中线上,两边部分基本对称。认识竖钩。4.描红、临写。5.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号召学生向写得仔细、大方、占格位置正确的同学学习。方案课件篇【第三篇】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因此,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在教学中,建议教师结合课本的文字和图片,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实践,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去独自观察、探索和表现他们所发现或想象的事物,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另外,更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的实际情况,千万不要上成专业或纯技法素描课,要保护他们仅存的稚气,避免因过分强调传统素描的清规戒律而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争取做到作业无一雷同、各具特色、张扬个性。一学习目标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和感受优秀素描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增强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和表现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感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时代个性。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去理解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用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教学难点:淡化透视和三大面、五大调子,以具体的实例说明明暗产生的一般规律,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创作,使作品彰显学生的个性和时代特征。三学习材料教具:课件、范画、学生用石膏几何体、静物衬布、调光台灯。学具:1收集的图片、照片、下载的资料。2喜欢的写生物品。3自己喜好的明暗表现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四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调试多媒体设备、准备范画、静物,组织教学。学生准备资料、材料和学习工具。2、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尝试画一个圆和一个球体,比较圆形和球体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答:一个是平面的形,一个是有明暗的体积。体积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利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浏览明暗立体感强的作品学生感兴趣的卡通等。思考平面的形到明暗立体的形成。出示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3、讨论与分析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老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放上六面体和球体请一学生用调光台灯照射物体。学生讨论,发表明暗变化的看法。老师总结学生讨论分析的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色调不同:光源和物体远近不同光源的强弱不同光源与物体的角度不同观者与物体的距离不同物体本身的色彩不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调节台灯时远时近、时强时弱、角度变换,学生前后左右距离不同多视觉的观察等,使学生对明暗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讨论:明暗变化的规律。学生讨论回答六面体有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间色的变化,球体明暗变化逐渐过渡等。问题:明暗色调不同我们怎样去表现?用什么手法表现?指导学生看书本中的学生作业思考后再回答问题。加强学生对明暗变化的印象,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文具、苹果、等拿出来,感受明暗变化的规律,观察六面体为什么有黑、白、灰的变化,球体的变化形成调子等。(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调子。)学生明白明暗变化的规律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球形,要求每一学生也画一球形添加明暗,表现立体感。展示学生作业趁势引导学生学习明暗的各种表现手法。(球形添加明暗时间要短,学生有感受就达到目的)展示课前老师准备的苹果各种不同的明暗表现方法,如铅笔调子画法、结构画法、钢笔画法、淡彩画法、水墨技法、黑白块面画法、剪纸拼贴、电脑制作等。展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同一苹果用具象、意象和抽象去表现。说明明暗表现使用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表现手法,作品创造的意境不同。学生配合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调节台灯时远时近、时强时弱、角度变换。学生前后左右距离不同多视觉的观察等,使学生对明暗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多元化及现代艺术观念的渗透,鼓励学生从传统的圈子跳出来,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欲望。4、实践活动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摆静物,石膏几何形体静物写生﹙整体—局部—整体的写生步骤﹚①三角形构图有主有次,②整体到局部进行塑造,③明暗处理概括、简练回到整体。请学生利用所学的明暗知识,根据不同题材展开丰富联想,运用不同技法不拘形式的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完成一张有一定创意、个性的素描作品。教师巡视指导①指导学生画出物体的位置注意画面构图,题材不限,最好来自生活。②画出物体的明暗色调,明暗五调子的表现要求大体清楚、准确。③尝试用多种技法表现深浅不同的明暗层次,更可以表现想象、意象中的事物。五课堂小结1、肯定成功的作业,发现每个学生的成绩,给学生以希望。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谈创作意识。2、鼓励学生不断学习,画出更好的作品。六板书设计1、明暗与立体的表现2、明暗的变化规律电子白板范画3、明暗素描表现技法设计思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明暗的知识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明暗还可以有多种的表现方法。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以直观的感知为主线,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总结出明暗的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直观的课件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自由的表现。这样在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学习。为有效实现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己制作课件、绘制范图、出示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观察法、探究法、练习法为主要学习方法。新课程提倡然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观察、实践,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一步步的学习,领悟、表现。这样,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帮
本文标题:方案课件(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86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