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方案(案例)策划方案(实例)【热选4篇】
1/13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方案(案例)策划方案(实例)【热选4篇】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网友精心分享的“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方案(案例)策划方案(实例)【热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方案策划方案【第一篇】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懂得尊敬长辈,关心老人。2、品尝重阳糕,体会香、甜、糯的特色。3、学习团、压的技能,乐意参加手工活动。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懂得尊敬长辈,关心老人。2、活动难点:学习团、压的技能。活动准备:1、重阳糕切成小块放在小盘子里。2、欢快、喜庆的民间音乐。3、橡皮泥若干。2/134、活动前幼儿把手洗干净。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重阳糕)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些什么?2、介绍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师:今天是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重阳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要做重阳糕,吃重阳糕。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就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对年纪大的爷爷、奶奶有礼貌。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3、让幼儿说说在家是怎样关心爷爷奶奶的?4、引导幼儿对爷爷奶奶说一句祝贺的话。(二)品尝重阳糕,感受重阳糕香、甜、糯的特色。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重阳糕。2、播放音乐,幼儿品尝重阳糕。3、提醒幼儿注意:尝的时候,要慢慢地嚼,品一品是什么味道?尝完后把牙签放在盘子里。小结:重阳糕是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三)制作重阳糕。1、重阳糕真好吃,小朋友想自己做吗?2、老师示范做重阳糕。3、幼儿用橡皮泥制作重阳糕。(四)结束。3/13活动延伸:通过家校通让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制作重阳糕,送给爷爷奶奶,培养幼儿尊敬长辈、老人的良好品德。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方案策划方案【第二篇】一、情况分析:再过一个学期,孩子们就要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升上小学,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学前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这个阶段的家长和孩子在短时间内有着太多的不适应,作为家长面临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考核,诸多家长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困惑。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面临着许多不适应,所以幼儿园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二、衔接目标: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4/13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三、具体方案。1、身体方面的准备:(1)保证每天幼儿再园内户外活动一小时的活动,通过户外活动,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上课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2、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1)、良好的作息习惯。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50左右起床,早晨8:30以前入园。晚上9:00上床入睡。晚饭前后与孩子共同5/13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画画,弹琴,玩玩具,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2)、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每晚还要让孩子养成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同时我们老师会在离园时,检查孩子的书包整理情况和学习用品保管情况。并对做的好的幼儿提出表扬。3、学习方面的准备:(1)培养孩子的效率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高效社会,机会无处不在,却又转眼即逝、生活节奏愈来愈快,所以教孩子学会做人的第一步是做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具有高效率的人,首先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这一点很重要,比方说,这个时候该为孩子买个小闹钟,天天晚上自己上好闹钟,第二天自己起床,每个人都是有懒性的,何况是小孩,闹钟响了,没起床,咱们就又去叫了,这时候我介意您沉住气,让他睡,睡到他认为合适,让老师去评价他的迟到行为,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孩子做作业要有质有量,这方面我们在班内要求幼儿不仅要写好而且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完成好的幼儿提出表扬,完成不好的进行指导。(3)、做事专注的习惯培养幼儿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6/13我们班开设了红花台,每节课评选一名幼儿,并以红花表示奖励,每周做一小结看看谁的红花最多,并把照相贴在红花台上,从而激发孩子的好胜心理。(4)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是倾听习惯。好多孩子进入小学后第一不适应,就是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幼儿园作业公布,家长记录。到了学校完全凭孩子自己记,有的孩子回来了,忘了作业是什么,急得直哭,忙得家长又给同学打电话又给老师打电话。倾听能呼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为了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我们班开展了比比谁的记忆好的活动,要求幼儿每晚自己记作业,并回家复述给家长听。通过第二天幼儿完成作业情况,来表扬幼儿。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方案策划方案【第三篇】目标:1、让幼儿通过用费旧报纸做出动物头饰的形状,进行加工、装饰。完成作品。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准备:报纸、宣纸、各种颜色的颜料、浆糊、透明胶过程:一、出示作品,引起幼儿的兴趣。1、小朋友,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2、这个摆在家里可以当装饰品,很漂亮呢?你们知道这个7/13是怎么来的?3、这是我自己做的,好看吗?4、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二、示范做法1、首先,我们用这些报纸把小动物定型。小兔子的头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报纸揉成圆形的。2、然后,我们做小兔子的耳朵,它的耳朵我们用两长条形的报纸粘上。3、最后,我们用浆糊把宣纸一层层的粘上,直到全部报纸都给盖住了。4、我们用吹风筒把它吹干后,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加上兔子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就完成了。5、你们可以自己想象,可以做大象、猴子、小羊等动物。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要求:1、如果自己贴耳朵的时候有困难,可以请你旁边的小朋友帮帮忙。2、上色时注意颜色的搭配。3、注意手上、身上的整洁。四、讲评作品幼儿相互欣赏作品,说说谁做的比较好。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方案策划方案【第四篇】8/13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了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就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捉泥鳅的乐趣。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知识。2、泥鳅数条、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粘液作用的相关录像。1、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便于幼儿观察,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幼:眼睛小小的。幼:嘴边有胡须。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活。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幼:和鱼一样。师:是的,因为它也是鱼家庭中的一员啊。你们有没有发现9/13泥鳅有趣的事情呢?幼:它身上很滑。幼:它身上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幼:它身上很粘。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幼:叫粘液。师:这些粘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幼:能帮它逃走。幼:因为很滑,别人不容易抓住。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跑,粘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粘液还有什么作用呀?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师:粘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2、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交流。师:刚才小朋友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怎么捉的?10/13幼:我捉了很长的时间才捉到两条。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幼:我刚把泥鳅捉到,它就马上从我手里滑走了。幼:它在我手里拼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师:泥鳅这么难捉,是什么在帮它的忙啊?幼:是粘液在帮忙。师:哦,有了粘液,泥鳅真不容易捉啊。刚才我还看见几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擦手的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鳅呢,这个办法也挺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鳅。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师:用这些材料捉泥鳅,你们有没有发现有趣的事情呢?幼:用棉手套好捉,我捉了好多呢。幼:我觉得塑料薄膜手套太滑,捉不到泥鳅。幼:我用毛巾把泥鳅身上的粘液都吸掉就好捉了。师:为什么棉手套捉泥鳅容易些,塑料手套就不容易?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有什么不同?幼:棉手套粗糙,塑料手套光滑。师小结: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鳅时,阻挡泥鳅滑走的力量变大了,泥鳅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泥鳅时,阻挡泥鳅滑走的力量还是很少,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鳅。11/133、联系生活,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幼:我们穿了鞋子?师:为什么穿了鞋子就不滑了?幼:因为鞋底有花纹,很粗糙。幼:可以铺些纸板。幼:放块地毯。幼:放块厚棉布。师:生活中还有好多的地方是滑滑的,有些危险的,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然后想办法解决吧!活动延伸:1、组织幼儿玩体育游戏――“捉泥鳅”。2、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探讨生活中的防滑方法。并请家长帮忙做笔录。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的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的什么样?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粘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12/13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粘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发现奇特的现象,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获得新经验。在活动中,幼儿在亲自操作和体验中自然地发现了棉手套易捉泥鳅的现象,同时,幼儿认识了两种材料的特点,发现了材料特点与捉泥鳅难易程度的关系,从而让他们自发地构建起粗糙的材料有防滑作用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我的任务是观察孩子用材料尝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
本文标题: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方案(案例)策划方案(实例)【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0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