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2024年下课十分钟教案反思【汇编4篇】
1/132024年下课十分钟教案反思【汇编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下课十分钟教案反思【汇编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课十分钟教案反思【第一篇】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二、下课10分钟该做什么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2/13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4、儿歌小结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四、交流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下课十分钟教案反思【第二篇】1、源自新教材的创新实施大班《学习》教材中“我要上小学”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中涉及到的一些有关“模拟小学生的生活,初步感受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内容与要求均是十分有价值且对于大班临近毕业的孩子来讲必须获得的经验。由此,根据《学习》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又结合本班孩子的特点、需要进行改编与创新,组织了本次全新的集体学习活动。3/132、源自本班幼儿的经验和实际发展的需要1)近阶段是孩子们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是对小学生活的准备。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的重大转折。他们即将离开幼儿园,踏入小学生活,对于小学的学习情况他们是好奇的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顺应孩子们的兴趣热点,关于“我是小学生”的主题内容贯穿整个学期始末不紧不慢的开展着,通过照片、录像陆续引导孩子了解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孩子们通过对小学和幼儿园的比较,对小学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哪些必须做,哪些可以做对孩子而言比较空洞和范范,对下课十分钟的理解也比较片面,对于如何合理的安排使用十分钟非常模糊。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明确了解小学生下课十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下课十分钟,为入小学打下扎实的基础。2)我班孩子对人物造型的`把握,各种动态的掌握、以及不同绘画方式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而设计一本连环须知和一人创编的盲目性、不可操作性给活动带来的困扰。因此,选用通过集体的讨论和力量来创编,分工合作完成的方式展开活动。对于他们而言,本次的合作尝试虽然有难度挑战,但是还是非常可行的,能够更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绘画技能,锻炼他们与同伴合作的交往能力和创编的语言组织能力。可以更进一步锻炼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想象力。3、源于我园课程原本化渗透责任教育目标中大班幼儿责任行为的目标:4/13“合作意识”是大班孩子不可或缺的责任意识。在本次活动小组创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表现上既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想,又要与其它同伴的想法有所联系;既要兼顾自我和他人,同时又要完整表达创作意义,“合作”在本次活动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合作前商量的成败更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中“大班幼儿开始有合作意识,能与同伴开展合作性游戏”的特点;结合我班孩子们前期打下的扎实的绘画基础和分工谦让品质,通过本次活动来尝试合作绘画,激发幼儿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在创作过程中能够互相交流、商量、分工、配合;互相帮助,对合作和连环创作有新的认识和界定。通过合作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集体实践活动,培养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服务的,建立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互助、尽心尽责的态度,学会分享这也将是他们终身受益的人格品质。1.明确下课十分钟的活动,知道哪些事情必须做,哪些可以做。2.推动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人物侧面、正面、背面的特点和动态,组合画面,积累巩固相关经验。3.培养幼儿分工合作的能力,养成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协商谦让解决的良好品质。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尝试小组合作设计,体验合作的乐趣。2.社会与语言: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地在集体5/13前交流。3.能力与认知:通过观察小学生下课十分钟的活动,小组合作创作表现正面、侧面和背面人物的不同特征和动态。本次活动我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切入点,引导幼儿自主的交流、商量和创作。从以往“单一的学”转变为“多元的学、自由的学”,结合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赋予幼儿学习鲜活的生命力,使学习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激发幼儿创作欲望,自由的畅所欲言,达成共识,体验合作的乐趣和成功感。主要预设以下四个环节层层推进:1、环节一:音乐导入、激起兴趣对前期低结构活动中个人调查下课十分钟的活动进行交流――激起兴趣:课十分钟的活动,激发后续的创作兴趣2、环节二:观察交流、感知表达观察下课十分钟活动的照片,比较人物不同正、侧、背面的特点和动态。――巩固动态:人物正侧背面的特点动态,为创作灵感、巩固经验。3、环节三:分工创作、合作分享运用人物的不同动态特点小组合作协商完成下课十分钟须知的创作――商量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6/134、环节四:活动延伸将活动从下课十分钟过渡到小学生上课与幼儿园的区别――活动延伸:激发幼儿了解和探索小学的学习生活,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生活。1、观察小学生下课十分钟的活动,比较表现正面、侧面和背面人物的不同动态和特征。2、尝试小组协商合作进行创作,体验合作分工的快乐。1、孩子前期经验:1)用各种方式收集过小学生下课十分钟的活动。2)在以往活动中,绘画过人物的不同动态。2、环境材料创设:1)多媒体课件“下课十分钟”、音乐:下课铃声、《下课十分钟》、上课铃声2)小木偶、纸、勾线笔等一、音乐导入、激起兴趣*铃声响起二、观察交流,感知表达三、分工创作,合作分享四、延伸活动:伴随上课铃声退场下课十分钟教案反思【第三篇】设计意图:进入《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后,我们带领着孩子们去7/13参观了小学,来到小学,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一会儿看这里一会儿看那里,对小学的建筑、花草、食堂、图书馆都很感兴趣,当我们来到教学楼的时候,孩子们趴在窗口想看哥哥姐姐们上课,过了一会儿,下课铃响了,孩子们更开心的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因此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进一步感受做个小学生在下课十分钟里可以做些什么事。活动目标:1、了解下课十分钟需要或者可以做的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初步学会用时间的方法做记录。3、进一步激发做小学生的积极情感。活动准备:1、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2、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3、和小学相关的课件4、自制大的课程表5、下课十分钟记录表活动流程一、谈话导入1、上个星期我们去参观小学的时候哥哥姐姐们正在上课,他们是怎么上课的?2、让我们看看小朋友们说的对不对。(展示课件)3、他们坐得多端正,听得多认真呀,哥哥姐姐们是不是8/13从早到晚连续地上课呀?二、观看课件并交流讨论1、那你们看到小学生下课十分钟都做了哪些事情呀?2、幼儿讨论并交流3、边看课件边交流好的方面:上厕所,卷铅笔,整理书包、换书,同学间问问题、做游戏,跳绳。不好的方面:1、你推我打着玩。2、做作业。4、你觉得哥哥姐姐们得这些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应该在下课十分钟里完成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不该在下课十分钟里完成的?为什么你觉得是不对的?(边讨论理由边看课件)如:为什么要把卷铅笔的.事情放在下课的时候做?小结:1上课有时写字要用铅笔的,如果我们没有在下课把一些学习用品准备好,万一老师要我们写东西了,速度就跟不上了。2你推我打的玩很不安全,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5、刚才我们看到一位姐姐在整理书包,要换一本书,你猜她是怎么知道下节课要上什么的呢?(看课程表)6、那今天老师就要考考你们课程表到底是怎么看的今天是星期几?我们正在上星期五上午的第二节课,下课后我们该准备哪节课的学习用品呀?如:那如果现在我们正在上星期二上午的第三节课,下课后我们该准备好哪节课的学习用品呀?9/13三、摸拟下课十分钟并记录1、看到哥哥姐姐成为小学生以后可以做那么多得事,你们想不想做小学生呀?2、那下面老师也给你们下课十分钟时间,你们自己看一下,想一下,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实际操作)3、你在十分钟里做了哪些事?为什么你做了这些事?4、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在十分钟里做了很多事情,我都记不住了,你们愿意把自己做过的事记录下来告诉老师吗?四、幼儿交流下课十分钟教案反思【第四篇】在五月初的一次谈话我要上小学啦活动中,孩子们纷纷谈到我们是幼儿园里最大的哥哥姐姐,我们马上要上小学啦,而且在谈到上小学时流露出一股自豪感和一份向往,于是我及时抓住了这个兴趣点,引发了《我要上小学啦》的一系列生成活动。这次活动是大班学习活动我要上小学这个主题下的一个活动,在这个主题的开展中,孩子们发现在幼儿园里的时间越来越短了,离开上小学越来越近了,前段时间我们参观了小学,回来后孩子们谈论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小学有上课下课但幼儿园却没有,后来他们会问我小学一般上课时间多久,特别几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关心上课时间长不长;再后来他们关心的重点从上课转移到了下课,起先觉得下课的时间很短,后来发展到在自由活动中,不少孩子在谈论到了小学下课的时候能干10/13什么事情。于是我抓住了孩子之间谈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孩子现在对于时间概念不是十分明确,每当老师说上课的时候仓促收拾东西的现象,我开展本次活动,解决孩子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2、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内容与要求:1、尝试合理安排十分钟的下课时间。2、感受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向往做小学生。材料与环境创设:课件、记录表、笔活动流程:讨论交流――模拟体验――分享小结――活动延伸活动过程:课件解释:一个班级里的小朋友,他在下课的'十分钟内玩玩具做小舞台的观众、跳绳等做了很多事情,10分钟过去了,到上课铃响了,他很着急地跑去上厕所,结果上课迟到了。1、还有一个月我们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知道小学和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幼1:下课的时间不一样幼2:要上英语课、语文课幼3:厕所在外面(师:你发现了时间安排不一样,课程安排不一样;位置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你能用小学里是什么样?幼儿园是什么样的话把话说完整吗?2、师:嗯,你们刚刚说下课只有十分钟游戏的时间;那怎么知道十分钟的时间到了呢?11/13幼1:会有下课铃的(师:听铃声知道的)幼2:看钟(师:看钟表知道的)3、十分钟在钟表上怎么走的?小结:时钟上的长针走两大格,就是十分钟。师:那十分钟长不长?说说你的理由。小结:对有的小朋友来说,十分钟挺长的,可以做好几件事情;但对另外一些小朋友来说,十分钟很短;可能连一件事也做不完;4、我们班级的一个小朋友也安排了他的课间十分钟,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安排的?(播放课件)讨论:1)你看到这个小朋友十分钟里安排哪些事情?哦,你发现了一件事情?谁发现了和他不一样的事情?或有不一样的发现吗?师:那他一共做了几件事情?师:那四件事情中;那他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事情。小结:噢,你们小眼睛看得真仔细。(做了这样事情之后结果怎么样?)2)他上课怎么了,迟到了。他为什么会迟到?师:上厕所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放在最后合适吗?哦,所以我们要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师:那我们短短的十分钟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师:那你觉得课间十分钟什么事情最重要?为什么?师:哦,课间十分钟先安排重要的事情;如果有时间我们再做其他的事情;师:刚刚你们说了在短短的十分钟里她做了4件事情;你们觉得
本文标题:2024年下课十分钟教案反思【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5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