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
1/25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写作指引】此例精选办公文档“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便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编辑吧!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心得体会精选1休宁县地税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把文明创建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把文明创建活动融入到地税的各项工作之中。20_年6月,休宁县地税局被省文明委评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创建工作县局党组始终把创建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作为推动地税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好落实,成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其他领导各负其责的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为文明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各基层单位确定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文明创建工作,构成上下联动的创建网络。制定年度创建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文明创建工作与税收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系统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加强思想教育,推进道德建设一是落实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两学一做”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学习编目,进一步增强服务地税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围绕“学习型”机关建设,制定和落实年度培训计划和目标任务,进一步打造“学习型”机关,不断提升职工的素质。今年继续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全局82人分5类参加了练兵活动,今年我局4人获得黄山市地税系统业务大比武能手。三是深化思想道德建设。认真抓好道德讲堂建设,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参与全国、安徽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推荐评选活动,努力营造学习、崇尚和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道德讲堂3次。组织开展“身边人说身边事”、“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喜迎党的十九大、“我的家风.家训.家的故事”为主题的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苏清的《一门好家风》征文在全省地税系统征文中获得三等奖,苏清家庭还荣膺了20_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李红家庭获“安徽省工会职工文明家庭”称号。“好人线索”推荐400多条。四是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全局82人的志愿服务队伍,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共建村等重点领域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各自工作实际,确保志愿公益活动常态化、群众化、公益化。今年我局各类参加志愿服务200多人次,义务献血8人9次共计2700毫3/25升。五是落实网络文明传播者。积极向文明网报送发表文明创建稿件,确定3名同志担任网络文明传播者,利用网络传播休宁县正能量,宣传单位和休宁县文明创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三、加强载体建设,推进活动创新将税务文化建设与休宁地域文化紧密结合,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一是加强楼道文化建设。用书画形式将廉政文化、文明礼貌、道德修养、黄山精神等名言警句,制成文明提示牌,张贴在过道走廊的立柱、墙壁上。营造良好的地税文化和创建氛围,以文化吸引人、感召人。二是丰富干部文化生活。通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建职工活动室、图书室,备置乒乓球台、健身器材,方便职工锻炼身体。图书室各类藏书3000余册,为职工提供精神食粮。积极参加市县各类羽毛球、乒乓球、登山、长跑比赛,并取得好的名次。近年来我局荣获“黄山市职工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省、市级示范“职工书屋”等多项荣誉。三是开展各类共建活动。积极开展乡村、基层党组织、社区、学校、部队共建等活动,传递地税正能量,共建社会和谐大家庭。深入结对共建的万安小学开展慰问活动,通过开展帮扶创建活动助力书香校园建设,推动地税文化发展,真正实现一帮双赢。组织多名税干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四是开展文明餐桌创建活动。倡导“文明餐饮,俭以养德”理念,做到“不剩饭、不剩菜”。创建“健康单位”,打造无烟单位。五是全面规范纳税服务。继续深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进一步强化办税服务厅资源配置,优化岗责体系,严格按照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要求,完善首问负责任、一次性告知、办结、预约办理、延时服务等多项服务举措。设置“便民箱”等方便纳税人,在细节上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心得体会精选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问题意识,紧扣转型期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主线,确立了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方向,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及“四个伟大”的四梁八柱,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主要方略和顶层设计。1.精神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1978年召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5/25略决策。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形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当时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正确方向,但受实践和时代的局限,其内涵还不够科学全面完善。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当“四个现代化”成为时代强音和一个鲜明时代符号的时候,我们党就已经开始认识到“四个现代化”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内容。1979年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指出:“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四个现代化”虽然字面上包含了四个方面,但其内涵实质上就是单一的以物质文明为取向的一维现代化。?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两手抓”思想,这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进一步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任务,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目标等,形成了科学完备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的二维逻辑框架,相对于“四个现代化”的单一的物质文明取向的现代化概念,是一个重大进步。?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关于“政治文明”的概念,马克思早在1844年就使用过,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人类文明体系作过经典阐释,从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政治与法律)和社会意识三个层面构建了分析框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曾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就够了,因为“精神文明”已经包含了政治领域,没有必要把“政治文明”单独提出来。实际上,精神文明并不能完全涵盖或替代政治文明。这是因为,政治文明既有价值形态,也有制度形态。如果说其价值形态基本可以纳入精神文明的范畴的话,那么其制度形态则很难由精神文明来涵盖。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把“社会建设”写入报告之中,并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判断,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上议事日程,由此正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布局。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一理论概括,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由此也完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日臻完善。7/25“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它实现了从“一维”到“五维”量的增加,关键是对“中国道路”进行了质的规定,要义就在于一体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正式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范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贵在统筹,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大战略和大逻辑。“五位一体”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精神文明建设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_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我会见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时,他们感慨说,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治理呢?的确,中国有13亿人口,治理不易,切忌“盲人摸象”。避免“盲人摸象”,关键是要以全面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在新时代谋布局,砥砺奋进,形成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配套的、总揽全局的战略抓手。在此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运而生。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要看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际上是抓住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动力、保障、领导这四根支柱,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平衡了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国家建设与党的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不同领域,综合了理想与现实、目的与手段、当前与长远、应然与实然各个层面,构成了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的总纲。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弄清“四个全面”内部各个“全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了解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9/25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是对“四个全面”内在逻辑关系的阐述,概括地说就是“一个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说:“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基本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轮子,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带动两翼、拉动两轮的关键所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把其中一个“全面”与其他“全面”对立起来。首先,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阶段性
本文标题: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18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