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8篇)
参考资料,不熬夜1/21《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8篇)【预览】此例优秀文档“《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8篇)”是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第一篇】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是作者贬官黄州所作。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参考资料,不熬夜2/21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1、朗读,把握文意。2、体会写景的妙处,领略作者情怀。一、导入:古人无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时都喜欢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怀,苏轼也不例外,在他被贬黄州抑郁不得志时就借用月光将自己的感情释放了出来。出示课题(为了大家在学习时有迹可寻,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我先给大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总体要求。出示学习目标在大家明确了这一节课的目标后,我要向大家发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大家敢于应战吗?挑战第一关——苏轼知多少。好,同学们查找资料既全面又迅速,那么请看挑战第二关——看谁读得好。古文阅读三字经读一遍,找生字。读两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第二关同学们过得很容易,下一关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挑战第三关——改写之中理文意(一)改写课文:以散文化形式,或新诗分列句式,将课文参考资料,不熬夜3/21内容改写成幽默、趣味、口语化或兼而有之的文字,且能笼盖全篇文意。(二)共同欣赏讲评。品评范文到此为止,大家已经过了三关《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千里护送皇嫂,出五关斩六将,看来大家过关斩将的本领也不错吗?我的给大家设个难关。挑战第四关——看谁做得好1、喜欢文中写景的句子吗?主要写得是哪种景物?如果喜欢说说理由。(幻灯片14)讨论交流2、我们身边有许多闲人,文章中的闲人与他们一样吗?(幻灯片15)创新作文月总是文人墨客的爱物,咏月文章数不胜数。课文作者寝而见月,见月而起,起而寻友,寻友赏月,以水喻月,最后写出了在空明的月色中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啊,“何夜无月”。请以“月”为话题写1篇600字的作文。同学们,这一节课大家快乐吗?还有什么疑问吗?有疑问就对了,因为一节课的结束就是同学们探索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心去品味生活,你的生活将会有无限的参考资料,不熬夜4/21乐趣等待着你。《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第二篇】1.熟读并背诵全文。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语言。3.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心境。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语言。一、导入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感受歌者和词人苏轼所表达的感情。导入本文,共同学习体会苏轼在这篇写月亮的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整体把握1、悟读——把握文章内容(1)初读,扫清字词障碍。(2)再读,思考讨论并回答: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齐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读出韵味。2、译读——疏通文意(1)自读,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互译互听全文。(2)再读全文,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三、研读赏析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参考资料,不熬夜5/21(2)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这幅月夜图有何特点?(3)文中有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4)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再读课文。四、探究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准备以下问题。(1)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亲密无间。请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加以体会。(2)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里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看见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学生再读课文,争取背诵文章。五、拓展延伸1、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2、请你用优美的文字把你记忆中最难以忘怀的月色描绘出来。《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第三篇】1.熟读课文。参考资料,不熬夜6/21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3.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1.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句子。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3.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户:门;欣然:愉快地,高兴地;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念:想,思考;遂:于是,就;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寝:卧,睡;相与:共同,一起;步:徒步而行,散步;庭:庭院;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都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参考资料,不熬夜7/21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水草;交横:交叉错杂;盖:原来是,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不过;耳:而已,罢了”;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第四篇】师:同学们,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处处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古诗文名句积累很到位。是啊,这轮明月曾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发思乡之情,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被贬黄州,面对承天寺的这轮明月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参考资料,不熬夜8/21师:同学们,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轼,你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呢?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收录在《宋学士文集》里。师:对于本文的写作背景,哪位同学知道并能介绍给大家呢?生:宋神宗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其政敌就借其讽刺新法的诗,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师:升入初中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回忆一下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它呢?生1:读课文,翻译课文。生2:赏析文中的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生3:需要背诵。师:好,归纳起来就是读-译-赏-悟-创,这既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环节。师:首先我们来听读,注意读音、停顿。师:本课有哪些字我们第一次接触,停顿有哪些句子需要注意呢?生1:藻、荇这两个字注意字形,记住读音。参考资料,不熬夜9/21生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生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师:同学们节奏划分得很准确,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生4:读得很好,音很准,停顿很正确。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刚才要求,齐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棒,对于本文的你们是否有深入学习的欲望呢?接下来我们疏通文意,请同学参看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如有疑难提出大家共同解决。师:哪位同学有不理解的字词?生5:“相与”是什么意思?生6:“庭下积水空明”怎么翻译?师:那位同学知道并予以解答?生7:“相与”是共同、一起。生8: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样澄澈透明。师:解答得很好,下面请一位同学完整的翻译课文,对课文内容充分了解。师:译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次齐读课文。师:同学们,本文是1篇写月夜小景的美文,那么文章中的哪个句子是描写月夜美景的呢?参考资料,不熬夜10/21生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师:你们喜欢这个句子吗?如果喜欢请说明理由。首先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左邻右舍听,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生2:我喜欢这个句子,因为作者采用了两个比喻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空明、澄澈的特点。生3:这个句子写出了月色之明,月色之清,月色之浓。生4:这个句子采用了侧面描写,全文无一字写月,却不无一字不是在写月。生5:这个句子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有一种动静相承之美。师:在同学们的品评中,我仿佛看到九百多年前的那轮明月正穿过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它以动静相承的诗意之美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淡雅而具有风韵的透明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岂不让人达到物我两忘、天地相容的境界,岂不让人感到欣喜和愉悦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情再次齐读课文。师:如此的美文,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共同讨论这几个句子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写作背景分析。生1:“欣然起行”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生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表现作者孤独、寂寞之情。生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表现了他的宽慰之参考资料,不熬夜11/21情。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了他的被贬的悲凉。生5.这句话的“闲人”表现了他失意的落寞。生6.“闲人”表现了他悠闲赏月的欣喜。生7.“闲人”还表现了他自我排遣的达观。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苏轼20岁即中进士名震朝野,才华横溢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在城外租了50亩土地耕种借以养家糊口,生活非常窘困。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他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梦想落空了,他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理想破灭了,他的一腔忠诚热血就这样被生生冷却在了黄州的田垄中,怎能不感受到悲凉和失意的落寞呢?难得的是他没有像白居易那样在人生失意之时,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叹,也没有像柳永那样在不被赏识之际,甘心“偎红依翠”,忍把浮名换作了“浅酌低唱”而是以一种达观的心来面对人生的苦难,以一颗从容的心态欣赏到这样的月白风清之景,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苏轼,再次齐读课文!同学们,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同学们是否想把它永远记在心里呢?那么就请同学们参看老师给大家提供的提纲快速背诵课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第五篇】1、理解文意,背诵全文。参考资料,不熬夜12/21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3、了解背景,揣摩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意,背诵全文,揣摩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一)导入新课:(解题激趣)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家之一,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二)展示目标:见前页。(三)课前检测:1、注音:藻()荇()寝()2、填空:《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朝人,号()。(四)精讲点拨:1、初步感知课文。要求: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参考资料,不熬夜13/21划分朗读停顿:(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庭下如积水空明提示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2、翻译理解。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划出疑难词语,向同学或老师质疑。注意下
本文标题:《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24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