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回应文明破解与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回应、文明破解与世界意义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干事创业的新任务,规定了党员干部的努力方向与实践目标。党的二十大对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有哪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有步骤向前推进等重大问题作出重要论述,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加以深刻认识和把握,从而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奋斗。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性回应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法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2]。任何民族都要走向现代化,也要适应现代化开辟出的生活方式。排斥现代化、拒绝现代化的民族,最终只能被社会发展所淘汰。不论给现代化作出什么定义,它只能作为现代史中各种力量的一部分而被接受[3]。现代化是一个流动概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因此,我们绝不能一成不变地理解现代化,否则便无异于刻舟求剑。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具体指标也随着时间变化有所变化。环顾历史、展望古今,中华民族曾长期领先世界,创造出了令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来自中国的发明创造与经验积累通过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深刻影响了世界走势、人类发展。无论是器物层面,抑或是制度层面,中华民族都曾被视为样板与范例,成为世界其他国家争相学习的榜样。但也正因长期领先世界,封建帝国逐渐在自我标榜的因循守旧中丧失了“拓新知于海外”的能力。在闭关锁国的盲目自大下,中华民族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鸦片战争以后,从世界各国发展格局与力量对比中,可以深刻感受李鸿章惊呼“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心独白。1840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遭遇不幸的转折点,国际角色与世界地位由主动转变为被动。自此之后,独立的封建王朝开始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人民群众开始遭受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背负着沉重的苛捐杂税,田赋厘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近代中国长期陷入困局之中。由此可见,一个曾经长期领先世界的民族翻转式地落后于世界,无疑冲击着民族心理。故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人民希冀、国家关切。近代中国的国情向中华民族提出了重要命题:曾经长期领先世界的民族,能否实现复兴,能否赶上现代化潮流?可以说,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面临的世纪难题。为了寻觅这一问题的答案,不同阶级、阶层人士几乎先后尝试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实践方案,但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裹挟下,结果总是不遂人愿。从历史眼光看,现代化对中国来说有着败也萧何、成也萧何的意味。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人士探索现代化、工业化的成败得失,见证了中华民族奋起直追却也充满无奈的艰难历程。说败也萧何,意思是说近代中国是被现代化大潮淘汰出局的。曾经长期领先世界发展的传统文明古国,由于西方近代工业革命的历史变革而落伍时代,被世界边缘化。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始终受到西方现代化国家的排斥和压榨,“现代化”导致了中国的衰败。当然,那个时候的“现代化”不能与今日今时的现代化同日而语。从中国先进分子的世界认知中,彼时的现代化更多指的是工业化,尽管工业化是对现代化概念的窄化,但却代表着最先的夙愿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近代中国败给了现代化。为了实现工业化,地主阶级掀起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成为两面高擎的大旗,带动着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也要看到,旨在维系地主阶级统治的洋务运动,由于缺少制度层面追赶现代化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结果甲午中日海战一盆冷水,彻底浇灭了依靠器物逐梦现代化的幻想。资产阶级维新派接续地主阶级的实践,冲破了器物层面的仿制,企图在制度层面上挽大厦于将倾,扶江山于既倒。然而,资产阶级维新派严重低估了地主阶级顽固派的实力,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先进分子从中发现,“西化”不可能是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抉择,引进的制度会被内部落后阶级势力分化消解,亦无法改变中国的国运。此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苟延残喘的封建帝制,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过,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面貌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尤其是广大落后地区,对民主与共和等理念也尚未产生现代性的认识,建立的中华民国只是成为一块招牌,专制主义依然存活延续。从这段历史来看,尽管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努力始终没有放弃,但在多重历史因素影响下,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崎岖坎坷。不同阶级、阶层人士挽救民族危亡的失败实践,最终表明社会尚缺少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先进力量。说成也萧何,意思是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国家发展的成功样板。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给世界的一个能力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也为进一步探索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组织基础,提供了领导力量。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分析,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若要实现现代化,追赶世界的脚步,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国家,这是基本前提也是内在条件。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统治者并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对帝国主义的妥协始终没有能够使中华民族真正摆脱外部势力的控制[4]。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进行社会革命的任务,在实际行动上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极大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推动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政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初步经验。尤其是在根据地建设上,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人民群众展开的经济建设,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处理复杂矛盾的本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推进现代化事业的步骤加快,一段时间内“赶英超美”成为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生动注脚。但遗憾的是,由于执政经验不足,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决心将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大踏步展开。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5]2中国共产党用中国式现代化回应了中华民族能否实现复兴、能否实现现代化的世纪难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内在之义。中国共产党用发展成就证明了中华民族也能实现现代化,也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其辉煌的成就,回应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的苦难。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使命实现现代化是近代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承担起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在近代中国落后的国民经济基础上开展现代化建设并非易事,面对一穷二白的现实,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彰显了对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深切希望,内嵌着中华民族追赶世界发展潮流的雄心壮志,饱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次引领世界发展的美好希冀。一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的落后面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6]151。现代化是落后民族、后发国家改变精神面貌的重要方式,彰显着民族国家对富强、文明等价值理念的共同追求。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承载着改变民族落后面貌的重要使命。近代以来,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民族远远落后于世界进步潮流,惨遭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与蹂躏,人民群众在动荡的国家环境中无法安居乐业。近代中国的萧条景象与西方世界的摩登图景形成鲜明对比,强烈刺激着中华民族的自尊心。物产富饶的中国大地,不能也不应该一直存在于贫穷落后的场景之中。因此,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压迫,追求平等与富强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原初最朴素的追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彻底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了,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努力变为现实。从具体时间节点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慢慢积累沉淀起来的。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的历史中站起来了,一个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社会进步的画卷在中国版图上徐徐展开。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了富起来的伟大跨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历史性提高,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提升。经过改革开放多年努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发展的指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回顾历史,从过去腐朽的贫穷弱国到今日腾飞的盛世中华,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致力推动的中国式现代化使得近代以来的民族希冀变成了现实。二是要追赶世界发展潮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江泽民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7]140中华民族不是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民族,而是敢于突破、谋求进步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落后世界潮流是封建王朝长期发展的结果,落后不是中华民族的常态,而是中华民族奋起直追的动力,知耻而后勇、追求进步是中华民族的内在基因。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解放思想,开创了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短短几十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用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辉煌成就令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揭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提出:“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25“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两个力”领先,才能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标志性贡献。三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解决全人类发展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价值目标。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上,也面临着许多需要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扮演的世界角色越来越重要,发挥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参与作出了客观概括,强调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1]13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为世界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旨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1]21。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绝非建立在民族的相互挞伐之上。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价值追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责任。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性过程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重要论述形成的系统性理论,积淀了长期探索实践的历史经验,标志党的理论创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长期历史实践发展的结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1]22这一论断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并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中国人从鸦片战争后就致力于追求现代化,但正如前文所说,不同阶级、阶层人士对现代化的理解并不一致,采取的现代化方案也较为粗糙。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追求的现代化就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内在契合。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价值观层面倡导民主、平等、进步等现代性共同价值,包含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主张通过现代化发展中国,改变中国的社会面貌。总的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发端过程就是改变中华民族落后面貌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推进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变。但由于革命形势纷繁复杂,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的工业建设并没有形成现代规模。新中国成立后,被革命环境束缚与制约的现代化建设从局限中挣脱出来。从革命环境到建设环境,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开展现代化
本文标题: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回应文明破解与世界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32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