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利用好“例子”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来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毛冬梅2012年3月“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关于“例子”就是把一篇篇课文看作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训练的一个载体。比如,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就让学生学习如何读懂一篇篇课文,从而形成阅读能力;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就让学生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的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对教材使用存在的弊病之一:“教课文”,而不是“用课文教”。“教课文”这种理念指导下,就会把着力点放在: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句话,这个词写了什么内容,含义是什么。……“用课文教”这种理念指导下,就会把着力点放在: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让学生从中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从中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听、说)阅读教学存在突出问题:1、教学目标不全面忽视了对文章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学习。缺乏这样的意识——把课文当成例子,让学生从这个例子学习如何写好文章。2、教学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把理解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为最难的内容,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歌德这句话用来阐释阅读教学中的三个方面再贴切不过。(1)写什么?(内容)(2)为什么写?(思想情感)(3)怎么写?(表达方法)“内容人人看得见”,(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对学生很容易读懂的,却花很多的教学时间在上面。“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为什么写?即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只要用心揣摩就可以理解体会的思想感情,教学中用力用时最多。“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怎么写?即文章的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对于最难的方面,教学中却不予关注,或关注不够。阅读教学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觉得最难的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的解读难。即教师本身在备课时,自己就发现不了课文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方面的精妙之处。(印证了“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二是教学设计难。哪怕是看到了课文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方面的精妙之处,但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即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些精妙之处。如何发现课文在表达方面的精妙之处?(备课)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的:“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每篇课文都有它的精妙之处,而且都可以从读中去发现。”从上个学期,即2011年12月底至今,在参与祥和小学教师围绕《掌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圆明园的毁灭》、《月光曲》所进行的备课、上课、研讨、交流的这几个月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对发现“形式的秘密”的重要性。这个过程绝对不能一蹴而就,几乎是每一次研读都会有所发现。举例1:《掌声》这是一篇学习如何写好人物性格特点的好“例子”。表达方法之一:英子的性格变化:自卑——开朗。(前后对比)(文章据此布局谋篇)表达方法之二:详写“自卑”,略写“开朗”。(布局谋篇)表达方法之三:通过具体描写英子的神态、动作,表现英子的性格特点。(学习遣词造句,学习如何把人物写活)作者如何来写英子的“自卑”?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举例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材分析1、文章主要写的是一次跨越海峡两岸的,与时间赛跑的,为了他人的生命而不顾自身生命安危的营救行动。2、布局谋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先写什么?(大陆青年病情危急)再写什么?(时间紧迫,余震中,李博士、台湾青年冒着随时失去自己生命的危险,艰难抽取了骨髓)最后写什么?(大陆青年得救了。)3、遣词造句:作者用什么词句来写?——(1)病情危急;(2)时间紧迫;(3)冒着随时失去生命危险艰难抽取骨髓。学习该文的精妙之处:(1)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2)学习作者怎么写病情的危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3)学习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反衬作用):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4)学习作者如何写时间紧迫: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在同一时刻……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5)学习如何写台湾青年、李博士把大陆青年看成比亲人还亲,大陆青年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构段方式):第4段: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第5段: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举例:《圆明园的毁灭》该篇课文的主要表达特点之一: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运用了很多四字词语。如,第三自然段,句式对仗工整,富有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表现力。通过几个句式相似的句子的反复运用,强化了表达效果,把圆明园的建筑美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幻想的境界里。又如,第五自然段第2句,句式上三个分句,也是句式整齐。第一个分句写能拿走的情况,第二个分句写拿不动的情况,第三分句写运不走的情况。三个并列的分句,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全部列举了,更能揭露侵略者的贪婪本性,也更能表达作者的愤怒之情。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动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该篇课文的主要表达特点之二: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这样的布局谋篇很值得学习。文章用了三个自然段浓墨重彩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样的辉煌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向往、自豪之情;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写圆明园惨遭毁灭,读者的痛惜、愤怒之情也就更强烈。美好的事物一旦被毁,更让人觉得惋惜。这样的布局谋篇,起到很好的反衬作用,更加突出文章的中心。举例:《月光曲》教材分析:1、贝多芬在怎样的情境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月光是那样的轻柔,关心穷苦人民的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真情而感动,又为有盲姑娘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2、《月光曲》这首钢琴曲表现了一个怎样意境?《月光曲》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月光曲》的所表现的意境:美丽的,清新的,梦幻的,宽阔的,自由的,光明的,美好的……作者用了哪些美的文字去表现美好的情感,美好的意境?这是值得去品味的。1、从人、景、物三个方面去描摹,营造和谐、祥和、幽静、美好的意境: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在微弱的灯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2、从景这个方面去描摹,表现了美丽的,清新的,梦幻的,光明的,宽阔的,自由的意境: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叶圣陶的“来回说”——“在课文中走个来回”。围绕着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个回合,语文教学要带领学生走过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第二个回合,再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这样一个来回。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读,了解文章所写的大致内容;从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文字,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看看作者是怎么选材、怎么组织、怎么表达,从而从读中学写。当前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有来无回,或者重来轻回,这样其实只走了阅读教学的一半路程,这对学生的习作是极为不利的,这样的阅读教学也往往使学生的阅读浅尝辄止。两种类型教学设计第一种:透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思想”第二种:首先,透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思想”;然后,围绕“内容思想”→学习“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第一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不全面的,教学时间大多数用在理解内容思想上。第二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全面的,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学习表达方式结合起来。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第二课时:围绕“内容思想”→学习“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感情朗读课文。“文以载道”语文教材的特点使之明显区别于其它学科。其它学科的教学任务不容易搞偏。语文学科的教学经常出现“荒了自家的园,耕了别人的田”。例子:《月光曲》第9自然段第一种设计:1、默读,画出写景的句子。2、指名说,相机出示句子。3、闭上眼睛,配乐师朗读,边听边象想画面。4、提问: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第一幅:平静柔和;……5、师:这就是《月光曲》的节奏,你能读出这种节奏吗?(1)生练习读(2)指名读(3)齐读6、师:这些写景的部分是真是发生的吗?(联想)7、出示去掉联想部分的句子,体会联想的作用。第二种设计:(在第一种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下面环节)4、这三幅图其实就是《月光曲》的旋律节奏。当《月光曲》的旋律节奏还是轻柔舒缓时,就是作者所写的海面平静柔和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微波粼粼、洒、银、一缕一缕、轻纱似、微)5、美妙动听的音乐,它的曲调不是一成不变,层次是丰富的。音乐的气势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变化,变得快速有力了。曲调发生变化,画面还是平静柔和的吗?(不是)那作者用词还一样吗?(不一样)那请你对比作者描写第一幅图时的用词,第二幅图用了哪些不一样的词?如果没有了这些词,或者换成另外的一些词,如“涌”换成“漫”,表达效果还一样吗?(刮、大、卷、巨、雪亮、浪花、一个连一个、涌)6、音乐的曲调越来越高昂激越,海面上也越来越(不平静)。那作者又是用什么样的词去表达?(照耀、波涛汹涌)(第一种教学设计,仅仅理解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容。只有“来路”,没有“回路”。第二种教学设计,补充了学习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这些内容的,即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让学生在语文方面有收获。)四节展示课精彩设计环节举例:三年级《掌声》(三)品味英子的自卑、忧郁●快速浏览课文,你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感受到了英子的自卑与忧郁?(指名回答)①四人小组合作,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体现英子自卑与忧郁的句子,
本文标题:文章的表达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5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