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3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高一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3(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1.“黑气”在图中指的是()A.①B.②C.③D.④2.材料中提到的太阳活动()A.没有活动周期,但可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B.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C.爆发后8分钟左右引起两极极光产生D.高峰年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答案】1.A2.D【解析】1.根据所学太阳大气结构可知,图示外部大气由外向内依次是日冕层G,色球层F,光球层E,材料中的黑气指的是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即①,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材料中提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活动周期大约11年。故A错误。地球离太阳不是最近,不是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故B错误。两极产生极光的是太阳风,故C错误。黑子活动高峰年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故D正确。故选D。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左图)并获取了相关数据(右图)。完成3-4题。3.二氧化碳之所以对温室效应有增强作用,其主要是因为它()A.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B.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大地增温C.破坏臭氧层,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D.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4.实验小组认为两组实测数据的差距与预估相比不够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A.将瓶子悬空放置B.将内瓶底涂成黑色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D.将纵坐标间隔扩大【答案】3.A4.B【解析】3.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几乎不吸收,但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A正确,B、D错误;破坏臭氧层的是氯氟烃,而不是二氧化碳,C错误。故选A。4.将瓶子悬空放置,瓶内空气吸收地面传播辐射的能力减弱,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减弱,减弱了效果,A错误:将内瓶底涂成黑色增加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B正确;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则测量的不是空气的温度,C错误;将纵坐标间隔扩大不能使实测数据变化,D错误。故选B。读沿130°W经线太平洋水温、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5.读图可以判断A.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表层向底层递减C.水深1000m以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D.水深2000m以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6.图中乙、丙两地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降水量D.蒸发量【答案】5.C6.B【解析】5.读“沿130°W经线太平洋水温、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可知海水温度和盐度并非都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故A错误;读图可知在20°S至40°S之间的深度2000米左右的海域内海水盐度是随着海水的深度盐度是有所增加的,故B错误;读图可知在水深1000米以上的海水的盐度等值线和海水温度的等值线都比较稠密,结合等值线的相关知识可知水深1000米以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故C正确;读图可知水深2000米以下的海水的盐度等值线以及海水的等温线都比较稀疏,可知水深2000m以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小,故D错误。所以选C。6.读图可知乙地的盐度是高于丙的盐度的。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乙地位于辽阔南太平洋,可知乙地距离大陆比较远,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以及海底地形信息可知丙地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且丙地距离北美大陆的距离比较近,陆地河流的注入使得附近海域表层盐度得到一定的稀释,因而丙地的盐度较低,乙地的盐度较高。因此可知图中乙、丙两地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读“洋流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7-8题。7.该实验中,茶叶的运动轨迹模拟的洋流分布规律是A.B.C.D.8.图中甲处所模拟的洋流减弱,可能导致()A.附近渔场产量减少B.盛行西风势力增强C.沿岸气候变干变冷D.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答案】7.C8.A【解析】7.据图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北半球的洋流分布,结合所学可知,北半球的洋流分布规律为:中低纬度海区呈顺时针,中高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8.甲处为寒流流经,受离岸风影响,海底冷海水上泛,营养物质比较丰富,鱼类种类数量较多,若该洋流减弱,冷海水上泛减少,营养物质减少,附近渔场产量会减少,故A正确;该处洋流的强弱与西风势力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寒流减弱,沿岸气候会变潮变暖一些,故C错误;洋流减弱,海洋污染物扩散减慢,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2020年7月23日北京时间12:41:05,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天问之旅。探测器将绕地飞行约200天并进入火星轨道,之后一台火星车将被降落到火星表面,并工作90天。据之前的探测器发现: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CO2,占95%;氮占3%;水汽含量很少,在火星上可拍摄到呈淡蓝色光的太阳。据此完成9-11题。9.“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发射到进入火星轨道的过程中,重庆出现下列昼长的频率最高是()A.11小时B.12小时C.13小时D.14小时10.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拍到“蓝色太阳”,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距太阳远,光线被削弱多B.火星大气对长波的吸收强C.火星沙尘暴对大气的扰动D.地球大气的散射作用影响11.据图可推断出的结论是()A.火星公转周期比地球长B.火星的质量比地球更小C.探测器沿最短距离飞行D.火星自转速度比地球慢【答案】9.A10.B11.A【解析】9.根据6月22日和12月22日30°N的昼长,可以粗略估计:一年中,重庆的昼长为10:15~14:03。7月23日太阳直射23.5-23.5/3≈15.7°N,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到12月22日向北移,“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发射到进入火星轨道的过程约200天,大约在2021年2月8日进入火星轨道,太阳直射点在11.7°S左右,故太阳直射11.7°S~15.7°N有1次,根据对称原则,重庆出现下列昼长的频率最高是11小时。A正确。故选A。10.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以CO2为主,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将波长较长的红、黄等光吸收后,剩下的蓝、紫等短波再被尘埃等散射而形成。B正确。距太阳远,光线被削弱多,但光应当是白色,故A错误;火星沙尘暴对大气的扰动和地球大气的散射作用与“蓝色太阳”无关,C、D错误。故选B。11.根据“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方向判断地球、火星的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可推知:在此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远大于火星公转的角度,A正确。图中无法判断火星的质量、自转速度与地球的比较,探测器也不是沿最短距离飞行,BCD错误。故选A。下面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其中②③之间存在不连续面。据此完成12-13题。12.图中()A.①+②+③圈层为岩石圈B.①+②圈层构成岩石圈C.③圈层位于下地幔D.④圈层为外核1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圈层中可能是岩浆发源地的是()A.①圈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答案】12.A13.D【解析】12.读图分析,图中②③之间存在不连续面,且该不连续面的平均深度为33千米,可判断该不连续面为莫霍界面;①为大陆地壳,②为大洋地壳;④位于上地幔的顶部,应为软流层;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组成,即①+②+③圈层为岩石圈。故选A。13.结合上题分析,四个圈层中④位于上地幔的上部,为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源地。故选D。世界上最贵重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4-15题。14.有关望远镜运行位置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天空呈现蔚蓝色B.磁暴现象常威胁航天器安全C.常发生极光现象D.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地球15.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自身原因是()A.月球与太阳的距离明显大于日地距离,温度偏低B.月球的体积质量小,没有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C.月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不太稳定D.月球的宇宙环境不太安全,与其他行星、卫星相撞的概率较大【答案】14.D15.B【解析】14.宇宙中基本上没有大气,不可能散射蓝色光线,导致天空呈现蔚蓝色,A错误。磁暴现象影响航天器短波通讯,不会对航天器造成威胁,B错误。极光现象是地球大气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离子流碰撞产生的,望远镜位置环境基本上没有大气层,不会产生极光,C错误。望远镜运行位置离地球约150千米处,无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削弱,太阳辐射强,而地球有较厚的大气层,对太阳辐射有较强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度相对较弱,D正确。故选D。15.月球的体积质量小,表面没有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因而没有生命存在,B正确。月球的与太阳的距离与地日距离差别不大,A错误。运行的安全性是外部条件,C错误。太阳辐射是外部条件,D错误。故选B。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读图,回答16-17题。16.鹦鹉螺()①出现在早古生代②出现在晚古生代③属于无脊椎动物④属于脊椎动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7.鹦鹉螺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的主要原因是其()①特殊的生存环境②特殊的生物属性③出现的时期早④外形与习性稳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16.B17.B【解析】16.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③正确,④错误;早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如三叶虫、笔石和鹦鹉螺等,①正确,②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17.结合材料分析,鹦鹉螺自出现以来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说明其出现时间早;其外形和生长习性变化很小,是现存软体动物中最古老、最低等的种类,也是研究生物进化、古生物与古气候的重要材料,因此被称为“活化石”,③④正确。故选B。地下水库从水利工程定义为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下图示意滨海地下水库。据此完成18-19题。18.该滨海地下水库建成后会()A.增加库区的海水入侵B.降低库区的地下水位C.加速库区水补给海水D.增加库区早季供水量19.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的优势在于()①库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小②库区的进水能力强③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④库区的水体质量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8.D19.C【解析】18.地下水坝会阻隔库区的海水入侵,A错误;读图可知,地下水坝提高了库区的地下水位,B错误;地下大坝阻隔了库区水对海水的补给,C错误;地下水库提高了库区水位,对地下水有储蓄作用,能增加库区旱季的供水量,D正确。故选D。19.由于地下水库的水面没有出露地表,因此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库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小,①正确;由于地下水库的进水主要通过下渗环节,下渗速度较慢,因此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的进水能力较弱,②错误;由于地下水库没有泥沙淤积的空间,因此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③正确;由于地下水库水面没有出露地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因此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库区的水体质量好,④正确。故选C。下图为某区域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0-21题。20.图示区域东南部的地貌为()A.三角洲B.冲积扇C.喀斯特地貌D.流动沙丘21.若全球气候变暖,图示区域受影响最大的是()A.西北部B.中部C.东南部D.整个流域【答案】20.A21.C【解析】20.图示区域东南部位于河口地区,由泥沙沉积形成的地貌为三角洲,A正确;冲积扇位于出山口,B错误;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C错误;流动沙丘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A。2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影响最大,东南部位于沿海地区,受影响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读下图,回答22-23题。22.图中,某地高速公路一侧的坡面防护设施的主要功能是()A.挡风
本文标题:高一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3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74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