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三年级第八单元这样想象真有趣_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热选5篇】
1/19三年级第八单元这样想象真有趣_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热选5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第八单元这样想象真有趣【第一篇】《司马光》是1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因此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小组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熟读背诵。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2/193.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2.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难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教师: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预习课文。1课时一、图片导入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3/19生交流)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2.板书:司马光。师: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司马是姓,光是名)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课文,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5.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三、理解课文1.学习“群儿戏于庭”。(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4/19么知道的?(“儿”是“小孩子”的意思)(2)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戏于庭”就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4)齐读这一句。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1)指名读。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2)认识“瓮”。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5/19法。(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生:“足”“跌”“没”……(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这一句。3.学习“众皆弃去”。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众皆弃去)(1)抽读。(2)师范读。(3)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试一试。(4)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5)指导书写:众、弃。(6)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4.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想办法救人。6/19板书:光持石击瓮(1)指导书写“持”,理解“持、击、破”的意思。(2)抽生完整翻译全句。(3)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5.学习“水迸,儿得活”。(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1)齐读。(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溅出或喷射)(3)结果怎样?(儿得活)(4)板书:儿得活师: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6.比较异同,复述全文。师:《司马光》这课文我们学完了,你发现这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了吗?(1)学生交流。(2)教师小结。文言文不同于课文,它幅极短,语言简练,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意思。(3)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四、指导背诵7/191.教师领读。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2.指导背诵方法。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3.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4.同桌互背。5.教师抽背。五、布置作业1.推荐读《掩耳盗铃》。2.书写本课生字。司马光这文言文的内容和道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时,我把“读通”文章作为一大任务,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读,互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韵律,再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8/19三年级第八单元这样想象真有趣【第二篇】: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16题。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1.听算。2.p10413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2*7/7=2元。1.p10412题。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师: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较吗?为什么?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2.p10514题。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师强调: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9/19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师:通过这道题,你明白了什么?1.p10215题。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2.p10316题。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除应用题。同桌说,全班说。表扬鼓励。三年级第八单元这样想象真有趣【第三篇】第二单元构思和创新一训练目的构思是文章孕育过程的思维活动。构思是贯穿写作全过程的。构思包括材料的选择、主旨的确立、框架的构建等。构思指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指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理解。10/19认识的反映。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经过分析、综合、加工,形成印象,态度、情感,思路的形成就是使之条理化的过程。思路体现在文章中就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直接影响到文章主旨的表达。如何进行构思呢?1结构上要有凤头。猪肚、豹尾(元・乔梦符)古代学者陶宗仪对这六个字的解释是“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尾响亮。”头要像“凤头”:漂亮、俊秀;体干要像“猪肚”:饱满、充实;尾要像“豹尾”:飞扬、有力。这是对一般文章的要求。2.行文上要有“钢筋铁骨”,也就是文章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要有巧妙的伏笔和照应。如现代建筑在水泥浇注中必须内含一定粗细规格的钢筋,才能使建筑物坚固。3.段落间要有“桥梁”“针线”。也就是要有恰当的过渡。许多文章之所以出现松散、隔断、硬接、硬转的毛病,与疏于过渡有很大关系。构思要注意:11/191要反复斟酌材料跟中心意思之间的切合。2.要用心感受材料,对材料作细致的分析。3.要养成锻炼思路的习惯。总之,构思要做到‘有物”、‘有序“、‘有情”,文章才能做到有血有肉。创新就是指在作文中有自己新的构思、新的材料。新的立意、新的表达。首先是内容上的创新。内容新,有两点意思:往大处说,要写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特别是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事物,要使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的进步;往小处说,要写属于自己的东西一自己经历。体验、感受中那些富于个性特征的东西,它们是独一无二的,也是能够打动读者的。1)角度要新。能从一个特定侧面拍一次全班讨论会、一张班报、一天午间休息时的活动、一场球赛等)来反映全班同学的'精神风貌,效果也许更好。角度新,同样可以使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写12/19法要新。要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如运用对比手法、误会一发现手法、悬念手法、一波三折手法等等。二要不断的总结、积累自己的经验,凡写过的文章都要认真思考,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原因是什么;如果有兴趣,不妨尝试着换一种写法,再作比较。这就是创新的起点。二、作文题目1.在新的起点上2.春雨3.尝试4.读有感三、作文提示1作文题目:在新的起点上提示:从审题来看,本文的题眼是“起点”,起点是相对走过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相对某个阶段,也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个人是这样,每个集体,每个家庭,每个国家都如此。从构思来看,新的起点不是对过去的总结,而是对未来的展望,13/19对未来的规划以及为实现这规划而付诸的努力。从创新角度上,要有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规划,不要人云亦云。从文体来看没有限制,也可以根据所选材料立一个副题,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2.作文题目:春雨提示:此题有虚、实两重意义:实指春季的雨;虚指春雨的象征意义,如造福人类的精神(及时雨*亲切的教诲的风范(润物细无声人题目比较空灵,可以自由驰骋想象和联想。文体不限,可以写成写景文章,也可以把春雨做好背景,写春雨中所发生的事,也可以写如春雨一般的人,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也可以写父母师长的亲切教诲…当然也可以写成说明文或议论性文章。[例文]良师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自卑的人。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没人愿意做我的朋友。每次排座位,老师总让我坐在14/19最后一排。坐在最后一排的大都是些差生,我跟他们无话可说。想看看黑板,抄抄笔记,又无能为力。谁叫我从小喜欢课外读物,又不注意看书姿势,成了近视眼呢!所以每节课只能呆呆地看着黑板,愣愣地看着书,或搞小动作。临毕业的那个学期,原来的班主任“跳槽”了,来了一位新班主任。她年纪轻轻,穿着一身洁白的衣服,齐耳短发;一笑,两个酒窝就露了出来,模样甜甜的。“我叫xxx,我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会了解得清清
本文标题:三年级第八单元这样想象真有趣_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热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77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