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28苏轼
1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28苏轼(一)柳永是失败了的一生。而苏东坡平生历尽苦难,是完成了自我的这样一个诗人。不管他平生在宦海波澜之中经过了多少挫伤,在他自己的品格修养这一方面,苏东坡是完成了自己的。我现在要说,你把你的平生放在什么地方了,“许身一何愚?”柳永是他用世的志意跟他浪漫的天性,跟他音乐的才能,中间有矛盾。他少年不得意的时候,他说“幸有意中人,堪寻访。……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可是到了他老年的时候,怎样了呢?且看他的这阕《少年游》。长安,一向被认为是首都的代称,也代表追求功名利禄,柳永也曾在首都追求过功名事业,但是他说“马迟迟”,我的马不能够捷足先登。柳永事实上也到过长安,但我们要提出来,它同时也有某一种象征首都的意味,而且听到高柳上秋蝉悲哀的嘶鸣,夕阳沉没在飞鸟外,秋风吹起在郊原之上,哪里是我柳永的归宿?“目断四天垂”。过去的年华,过去的往事,像消逝的浮云永远不再回来了,“归云一去无踪迹”。我以前的期待,我今天得到了什么?“何处是前期?”不用说我的用世的志意落空了,我当年听歌饮酒,现在“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再有少年时在狎邪之间跟这些歌伎酒女们交往的意兴了。当年的狂朋怪侣都老大了,或者有的人已不在人世,“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有的版本作“不似少年时”。他完全落空了。因为他所追求的全是向外的,是“有待”,然后才能够完成的。苏东坡就不同,因为他所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于外的完成。中国道家的思想,要无待于外,自我完成。其实不但道家这样说,韩愈讲儒家的道理也说过的:“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原道》)一生是落空还是不落空?你可以不落空的。苏东坡虽然在仕宦上失败了,但他不落空。“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道家也讲无待,说列子乘风而行还要有待于风,能够不待乘风而行吗?《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无待于外”,这正是中国结合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所以了不起的地方。至于柳永所追求的功名则是有待的,是向外追求、封建社会不给他一个机会,他就没有了。他听歌看舞,也是向外追求,当“狎兴生疏,酒徒萧索”的时候,他就落空了。所以,柳永的一生是两边都落空了。当年听歌看舞的这种感情这种生活落空了,用世的志意也落空了。不错,他给我们留下了几百首词。可是,柳永对他自己本身的想法,则是认为他的生命是:“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是落空无成的。苏东坡是在苦难之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我们先讲苏词的特色,再讲他在词的写作上怎样受到过柳永的启发和影响。我们看苏东坡的生平,据传记和有关记载,发现他少年时代就有两种个性,两种特别的特色。一个特色是儒家用世的志意,这是中国一般读书人好的传统,就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关心。“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是我们中国读书人的儒家思想的一个美好的传统。这是所有读书人都有的,柳永、苏东坡也不例外。而苏东坡用世的志意,从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喜欢到外边四方去游学,常常不在家,苏东坡小时受他母亲的教训。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党锢之祸时被迫害的一个人,而他不逃避,为了理想付出了生命。范滂有用世的志意,当他被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他要作一番事业。他登车揽辔,乘车上任,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意。当他遇到迫害灾难,他不逃避,不委曲求全,不逢迎苟合,宁可付上了生命。苏东坡读到范滂传,内心激动感发,问他母亲说:他日儿做范谤,母亲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因为《范2涝传)记载着范滂为了理想要以生命作代价的时候,他跟母亲说,我是对不起母亲的。他母亲说,一个人要想有美好的品德节义、又想有富贵寿考,两者不可得全,我愿意你去完成你的理想。当苏东坡读到这里,就问他的母亲是否也能如此。他母亲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所以,中国历史上出了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由于母亲的教育和影响。岳母教子是很有名的。欧阳修的母亲画荻教子,还有苏东坡的母亲,都是母教的仪范。这是苏东坡志意的一面。所以他才能在王安石的新党当政的时候,不苟从于新党,司马光的旧党当政的时候,他也不苟从于旧党。他每次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政治迫害,只要是回到朝廷上来,仍然是坚持政治上的理想,不盲从那当权一派的人物。所以,他平生才遭遇到这么多的贬逐,而他的志意理想操守一直不曾改变。这是从他小的时候读书就表现了这种志意。苏东坡还更有另一面修养,他很小的时候读到《庄子》,《庄子》有个比喻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庄子·逍遥游》)这是什么样的修养!这是《庄子》上的寓言,说在那藐姑射的山上,有一个得道的神人,肌肉皮肤像冰雪洁白,姿态的美好像处女一样美丽,洪水滔天而不会被淹死,大早使金石熔化、土山枯焦而他不会被伤害。―这是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种操守。此外,《庄子·养生主》还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你怎么样在那患难、在那间隙之中度过来的,这是一种修养。而另外《庄子·逍遥游》篇,还讲了个故事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种高远的、不受约束的、超远旷达的修养和想象的故事,《庄子》里讲了很多。苏东坡小时读到《庄子》,他说:“吾昔有见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宋史·苏轼传》)说他从前内心也有一些见解,自己不能说出来,现在一看见《庄子》,他说的正是我心中所想的。这是非常奇妙的,苏东坡在幼小读书的时候,就能够把儒道两家的最美好的品格和修养融会到自己的修养之中,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这只是最简单的介绍,现在我们就要说苏东坡怎样学词了。你要看一看据朱彊邨编年、龙榆生校笺之《东坡乐府笺》所收的词,他最早的作品是他通判杭州以后写的。他是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通判杭州,时年37岁。苏东坡早年为什么不写词?为什么通判杭州才写?他早年对于词一直不感兴趣吗?《东坡续集》卷五(书简)中《与族兄子明书》说:“记得应举时,见兄能讴歌,甚妙。弟虽不会,然常令人唱为何词。”(会文堂黄始《苏黄尺犊》笺辑出此句作“然常令人唱,为何词”)东坡当时21岁,那么年轻的时候已经注意歌词了。那时流行的是柳永的歌词,这是所以苏东坡后来心心念念不忘柳永,总把自己和柳永作比较的缘故,因为柳永的歌词当年给了他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当时苏东坡没有写歌词,因为那时他是儒家的用世的志意。他所写的是《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和他的《制策集》里那些策论,这些都是讲到治国安邦之大计的。他曾经前后两次上书,这是很有名的。所以,那个时候,他把他所有的精力,全投注到儒家用世的理想上去了,他没有闲暇来写这种被当时认为只是歌筵酒席之间歌唱的小词。他是在政治上受到挫伤,受到打击,通判杭州后才开始写词的,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说,他是在政治失意以后,才以闲情闲笔来写小词的。苏东坡在诗歌、书法、散文等多方面都有成就,他的小词是以余力为之,而以余力写词的态度。影响了他的词的风格,表现了超旷的特色。因为儒道两家的修养,对于旧日中国的读书人来说,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显达的时候我有儒家的“兼济天下”的理想,穷困的时候我有道家的超旷襟怀,而不为这种忧患艰难所打败。这是中国过去读书人的两种修养。而在挫伤失意之后,容易走上超旷的道路。人总3要活下去,总要能自解,如不然,那就是屈原之所以最后只落到自沉汨罗江的悲剧结果了。而欧阳修、苏东坡这些个人,在挫折苦难中都是有以自处的,就是说在忧患艰难之间怎样处理自己的感情。所以苏东坡的词比较说起来是属于超旷的一派,这正因为苏东坡曾受过道家庄子之影响的缘故。此外,苏东坡的词气象高远,却也未尝没有柳永的影响,另外也受了欧阳修的影响。柳永词影响了苏东坡,是我在前面明白提出来的,至于欧阳修对苏东坡的影响,冯煦曾说:“欧阳文忠词与晏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蒿庵论词》)所以,我们讲词,既要注重每一个词人的特殊成就、特殊的风格,也要注重词史的发展和词人彼此之间继承、发展和影响。他说欧阳修有疏隽的一面,影响了子瞻。欧阳修两方面影响了苏东坡,一个是疏隽的这一面。欧阳修有的时候写词,像《采桑子》:“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州白鹭飞。”他有飞扬高举的一面,有疏阔高远的一面。苏东坡的超旷与欧阳修有暗合之处,“疏隽开子瞻”。其实另外还有一点影响,就是欧阳修对于自己悲哀忧苦能够排遣,能够对于宇宙万物取一种赏爱的态度。这也是苏东坡的好处。苏东坡常常富于一种赏玩的心情。至于苏东坡受到柳永的影响,我以前已经说过,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种开阔博大高远的兴象,曾被苏东坡称赞过,说柳永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在小词里边表现了开阔博大的气象。早期五代的李后主只是一个暗露的端倪,柳永才是一个真正表现了高远气象的作者,苏东坡正是从他这里得到的启发。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写得这样的开阔博大,苏东坡也写了一首《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更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的《念奴娇》(大江东去)。这种开阔博大,写的那种高山远水的风光景象,正是从柳永词得到的启发。这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到的。他是既看到了柳词的缺点,也看到了柳词的成就,他对柳永所取的是两种观点,不喜欢柳永的淫靡的给市井歌妓酒女写的词,但是他欣赏柳永的这种兴象高远的成就。这是我们说柳永影响了苏东坡的一个原因。我们现在只是对于苏东坡为人的基本的两点特点,和欧阳修、柳永对他的继承影响的关系,作一个简单的叙述。以下我们看苏东坡的几首词。我们的教材上附有前人的批评,选词选一个选本,跟摘录前人的批评,要加以抉择,哪些词是真正能代表作者特色的,哪些个评语是真正能够掌握作者的特色的。附录中的评语很多,大概都说的是苏东坡在词里的开拓,如: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自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胡寅《酒边词·序》这都是说的苏东坡的开拓。你看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干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他里边没有写过去所有的词人都写的男女的爱情相思离别。他境界开阔,而且写得这样超旷高远。柳永虽有“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高远的气象,可是,柳永转回头来就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的那种不减唐人高处的高远的兴象,常常跟缠绵的相思离别结合在一起。而苏东坡有的时候写的只是才人志士的逸怀浩气,而不写儿女之情。这是词的境界的一大开拓。所以,我说从晚唐五代的小词,发展到苏东坡,这是词诗化的高峰,把它写成像诗一样,可以抒写自己的逸怀浩气了。这一面的成就是人所共见的,但苏轼还有另一方面的成就,我请大家看周济的评语: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介存斋论词杂著}4苏东坡有一般人欣赏的豪迈的一面,但也有他的韶秀的一面。现在到时间了,我们下一次再讲。
本文标题: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28苏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7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