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100字]庄子心得读后感5篇
1/11[100字]庄子心得读后感5篇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庄子心得读后感100字【第一篇】五一长假到了,班里同学可能都出游了,博客上有些冷清。我正好看完了3jxh托人带来的《于丹庄子心得》(谢谢3j常常给我买好看的书),忍不住把我的心得说给大伙听听。我没有看百家讲坛,不知道于丹同学的口才有多好。仅从她写的书来看,于丹同学是个感受力极强而且聪明绝顶的人,她转一趟泰山后山就有了深刻感悟,和认识上的升华(大家如果看了我以前贴的泰山游记,一定知道当年我、我3j和我爸也去过后山,还看了冯玉祥的墓碑。只怪自己当时年纪小,糊里糊涂的,除了佩服自己的爸爸,没什么太多的感悟)。所以说,于丹她虽然没什么太多的磨难和阅历,但写的东西却也可以有说服力。特别是对《庄子》这种古文,多少年来,各种解读简直是汗牛充栋满坑满谷,还有英文译本。仅我家就有3本庄子的注释和解读。其中最著名的是钱穆写的《庄老通辨》。但是有多少人爱看呢?又印了多少本呢?我看了其中几页,就发现了于丹所讲的同样的故事,但于丹的语言生动新鲜,简单又结合现实。2/11比如:神龟的故事、鱼干的故事、老婆死反而高兴的故事、怪鸟的故事、车马的故事等等,钱穆老学者在第7至第8页也讲到了啊!但就是不如于丹的通俗浅显,同样的故事,讲起来就是不一样啊!不过,不可否认钱穆的书学术性比较强。于丹同学还把以往人们认为消沉、厌世、不争、低调、出世、隐士的道家学说转而变成作一个快乐、智慧、慈悲的人,要有赤子之心的生活理论。当然,她也结合了儒家的入世学说积极的一面。总之,就像我dj说的,“人不快乐,多冤哪!”看完于丹的书,让人心情的确好了一些,但人世间还是有很多烦恼要去除,这就看每个人自己的功力了。反正我把这本书里的故事都一一讲给小宝听,她爱听极了。据说还转述给班里同学,同学竟追着她让她不断补充新的故事哪!说到不足之处,于丹同学书中有些低级的错误,真不应该。比如第25页,把有视力、听力障碍的残疾人称为聋子、瞎子;对曹商获得车马奖励来由的叙述不甚文雅,同样的故事,钱穆就用词文明一些。先写这些,揍个数吧!庄子心得读后感100字【第二篇】在当今这个热闹喧嚣,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代,许多人都感到太累。繁复琐碎的家庭生活、工作竞争,还有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世俗却又无可躲避的红尘俗事,往往令我们心生疲惫,加重心灵的负荷,难以保持内心的安静。这个时候,3/11不妨读一读于丹的《庄子心得》,学会放空负面情绪,给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减负,为内心寻找一份宁静,保持生命本真。人生在世,最难放得下的就是名与利,许多人为此而付出宝贵的时间和自由。谁都知道名利乃身外之物,可是,要真正拥有恬淡的心态,做到宁静致远、超越名利却非易事。古往今来的贤哲们都重视内在的精神财富,庄子也不例外。庄子在《逍遥游》一个故事中提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于丹诠释说:“一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鼹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汤汤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它的小肚子而已。”这与“食不过三餐,寝不过一床”的道理相一致,淡泊为大,知足常乐。庄子提倡这样一种宁静恬淡、清心寡欲的精神境界。名利权情,所有的荣华富贵乃身外之物,毫无意义。过份地追求这些,我们的心智就容易受虚名浮利所累,从而心生浮躁,心理失衡。《庄子》讲述的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知,是一个人精神层次的超脱。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远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是为了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那里有着一个比天空、比海洋还更加辽阔宽广的精神空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于丹借庄子在《逍遥游》里描述的理念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活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以超脱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坦然接受生命中的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关注自己的心灵世界,为4/11内心找到一份安宁,才能保持灵魂的清新和丰盈。作家周国平曾这样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一个人能够拥有这样的精神境界,即使人生的境遇不如人意、变幻多舛,他也能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从容不迫,淡定安详。一个人的境界大小在于他有没有一颗甘于寂寞、甘于平凡的心。有很多人一生随波逐流,追求虚名浮利,难以恪守生命本真,因为他耐不住寂寞孤独。置身于红尘俗世中,内心的任何一丝一毫的惶惑和游移,都足以坍塌我们曾经坚持的秉性,甚至是坚守的精神信念。《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所涵盖的思想寓意有着我们后人学习和思考的精神财富。认真细心地研读、体会于丹的《庄子心得》,你会悟到,只要有勇气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淡泊名利,超越世俗,毁誉由人,宠辱不惊,你会发现你的内心深处也有着“游心于淡,合气于漠”的淡定从容、虚怀若谷、豁达洒脱、超然逍遥的心智力量和博大的精神境界。庄子心得读后感100字【第三篇】喜欢这本书里说的一段话:“一个人的生活完全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后天的机遇、固有的价值观,最终会决定自己的命运”。5/11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对人生的感悟如是,对命运的把握亦如是。命运是个客观的东西,不一定完全依附于机遇。其实,你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决定你的取舍,决定你的命运。于丹在《庄子心得》中还写道:“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但是,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闲暇时,我常常会这样想,生活中有许多如意或不如意的事,如同一杯白开水、一杯饮料、一杯咖啡,有人嫌它平淡无滋味,有人喜欢它够爽够刺激,有人说它苦中自有香味。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但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许许多多的愿望,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成为理想,邪恶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便成为贪念。想起警示教育片中那些贪官们,其中不乏聪明有识之士,有些更是妇孺皆知的风云人物。他们平地而起靠着才智、努力和机遇一步步走上高位,曾让多少人艳羡不已。他们心中明知付出的代价会有多大,明知一生前途一世英名将毁于此,却如赌徒般把自己作为赌资全身押上,如飞蛾扑火一去不回头,原6/11因何在?又怎是一个“贪”字能够了得?!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心态使然,是他们心中的许许多多不平衡在作怪。因为觉得自己比别人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太少,因为看到自己的仕途已“结构性封顶”而下半辈子却还没做好打算,因为虽为高官政治地位高工资收入却比不上身旁的一个个老板,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昧着良心为自己为家人为身旁的人谋私利,不惜冒险以身试法去违反党纪国法,心存侥幸只想一旦“安全降落”便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哪想到到头来两手空空身陷囹圄才感受到自由多可贵,原已拥有的一切有多珍惜!因而,究其原因是心态彻底颠覆了他们的生活,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又何曾没有过这种心态上的不平衡呢?有些人习惯于抱怨生活,抱怨工作,抱怨同事……为何同在一个单位他的工作岗位比我轻松而我却总有那么多做不完的事?为何别人上班比我轻松工资奖金不少拿却还总得到领导的赏识?为何别人比我资历浅比我年龄轻却比我升职升得快?……等等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不如意的事情总是太多。我想,有了这许许多多心态上的不平衡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如何去承受,如何去对待。世界万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更没有绝对的公平与合理。当你面对你所不愿意面对的人或事,你是该抱怨还是该坦然面对呢,这完全在于你的心态。一个好的心态是,无论对于什么事物,我们都应该承认存在有其合理之处,反省一下自己付出了什么,如果的确不是因为自己的问题,那么该是怎么去解决7/11问题了。是光抱怨,还是付诸于行动,来改变现状呢?其实我们也发现,但凡习惯于抱怨的人,往往都是行动的矮子,都很难有所作为。一个积极心态的人是应该勇于面对一切,不断调整自己,不断使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提升自己。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用一种甘于承受、甘于孤独的心态去面对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琐碎,摆正心态,善于感悟,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明辨是非,让自己不会变得偏激,不会变得过于计较患得患失;才能及时反省勇于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劳动保障工作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勇于奉献的心。奉献,是一种不图回报、不讲好处的无私高尚的道德境界,它所蕴涵的精神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它的基石是我们劳动保障人首先要拥有淡泊高远、为民谋利的良好心态。在我们的党员队伍中,不知涌现出了多少个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等闪亮的名字,他们是先进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闪烁出来的最可贵的就是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做事,充分体现出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因而得到社会的认同,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心态决定人生。我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根墨线,对人生,都有着自己的选择。8/11庄子心得读后感100字【第四篇】抽空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很享受这种边阅读边思考人生的过程,同时收获颇丰。于丹的庄子心得,说的通俗些,其实也可以算作是《庄子》的读后感。我是读读后感而感。而于丹这读后感,与寻常的那些不同。她用心地研究《庄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来将《庄子》现代化。就像是一条再肥美的鲈鱼,如果就这么活生生地摆放在你的面前,你是不会有想吃它的欲望,但在经过厨师一道道工序细心烹饪之后,展现在你面前,它就会让你垂涎欲滴。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就是那个出色的厨师。其实于丹讲的这些道理,有一定阅读经历的我们是极易理解的。而她举的一些例子,我们也未必没有听说过。应该说她是根据《庄子》一书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将其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循序渐进,不失归整。她给予了我一种立体的思维空间,从庄子到人生,从人生到我的现实生活。我现取书中第二章——境界有大小的部分观点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其一,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尧想把天下让位给许由,许由却拒绝了: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难道就图个名吗?然后又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他说,一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偃鼠在河里饮水,即9/11使有一条泱泱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了它的小肚子而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即使是比尔盖茨,睡觉也只需要一张床。你的人生所需要的,其实就这么些。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可是真正能够将名利看穿的人,又有几个呢?反观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急功近利冲得支离破碎。忙忙碌碌一天之后,有否想过为什么而忙碌了一天,也许最终得到的结果早已偏离你的初衷,你却毫无察觉。在工作、生活中,与周遭的人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一个人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于是不再执着于此,释然。其二,于丹在书中讲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我们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这在静态中做不到。其实动态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从理论上来说,即使没有支架,自行车也是能够达到静平衡的。但现实生活中,这种可能却几乎不存在,而动态平衡却极易达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与时俱进
本文标题:[100字]庄子心得读后感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81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