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翻译主将——茅盾目录生平事迹翻译理论作品赏析茅盾亲笔信•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鸠,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浙江嘉兴桐乡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沈焕王氏沈恩培高氏陈世泽沈永锡陈爱珠沈德鸿(茅盾)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1920年正式介入文学圈参加“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1920年茅盾同时在文学和政治两个舞台崭露头角茅盾的小说创作进入爆发期《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经上海逃亡日本,创作了另一部长篇小说《虹》写成小说《幻灭》,这是矛盾的第一篇小说没有在文学上没有取得突破性成就1928--19291933年前后19271922--1927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茅盾的生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茅盾生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茅盾的生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新中国成立后茅盾的著作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级》《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和《矛盾诗词》晚年的茅盾经受着病衰的苦痛,仍致力于回忆录的撰写工作。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致最崇高的敬礼!茅盾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一、初期(1916——1919)二、中期(1919——1936)三、后期(1936——1948)初期(1916——1919)体裁均为通俗读物、科幻小说之类,大部取材于英美旧杂志《我的杂志》和《儿童百科全书》之类的中学生读物,译文大都用文言,采用意译法。茅盾说是“带着开玩笑的意味写的”中期(1919——1936)五四运动爆发后,茅盾开始专注于文学翻译,介绍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正式走上了文学翻译的道路。他翻译的第一篇小说是契科夫的短篇《在家里》这是茅盾的第一篇白话翻译小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尽可能终于原作”中期翻译特点❶以弱小民族及东方民族的文学作品为主。“被迫害的民族的文学总是多表现残酷怨怒等病理的思想”“翻译家若果深恶自身所居的社会的腐败,人心的死寂,而想用外国文学作品来抗议,来刺激死的人心,也是极应该而有益的事”❷体材多样,内容丰富。这一时期的翻译作品,包括小说、戏剧、论文、诗歌等,内容涉及二十多个国家和民族的五十多位作家的作品。后期(1936——1948)中国抗战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运动高涨。茅盾一生的最后一篇译作大概是西蒙诺夫的小说《蜡烛》。直到全国解放,茅盾所介绍的外国文学仍不出于苏联作品而且解放后他就停止了翻译实践活动。“当自己的民族解放事业尚在最艰苦阶段上奋斗的时候,对于表现了自己决定自己命运,创造出人类的地上乐园,而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拯救了人类命运,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苏联文学,自然不能不发生身后的兴趣。”文本文本文本文本茅盾是现代著名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苏俄文艺学翻译学派的基本观点,认为文学翻译的要点在于传“神”。茅盾倡导的“艺术创造性翻译论”是他翻译思想的最高成就,具有重要意义。茅盾是最早提出“句调神韵”说的论者。这对文学一本的语言运用提出更高标准。语汇、语句和语段在构成文学作品的形貌的同时,也形成了作品特有的神韵。“一篇文章如有简短的句调和音调单纯的字,则其神韵大都是古朴;句调长而挺,单字的音调也简短而响亮的,则其神韵大都属于雄壮。”(《译文学书方法的讨论》)也就是说,语汇、语句在文章中,就像绘画中的线条与色彩,决定着艺术作品的整体风格。茅盾所译的短篇小说大多出自北欧、东南欧和亚洲的一些弱小国家,如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芬兰等,而长篇小说则取自世界革命的中心苏联。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宣传的是先进的事物,在艺术表达手法上也很独特,毫不逊色于世界古典名著。这和新文学运动的主旨是一致的——接受新的文学思想,突破就文学的束缚,创造出大众的文学,促进中国的改造和发展。《工人绥惠列夫》《战争中的威尔珂》《医生》《世界的火灾》《哈克北里•芬历险记》茅盾的翻译理论一、早年提出的“神韵”论二、最高峰——“艺术创造性翻译”论三、对“直译”与“意译”的新解“神韵”论初步体现了文艺学的翻译观,即文学翻译应该像文艺作品如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实质那样来再现原作的艺术特色。茅盾提倡直译,但他的直译更侧重于在译文里忠实地传达原作的主题、思想、形象等,而不是追求简单的形式对等,在“形貌”和“神韵”发生冲突时,应舍“形”取“神”。矛盾后来发展了他的翻译“神韵”论,提出“意境”论,即翻译中在传达意境。茅盾认为文学翻译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这样就把翻译上升到艺术创作的高度,为翻译提出了文艺学美学的要求。在艺术创造性翻译思想的前提下,茅盾提倡翻译与创作并重,并向翻译工作者提出了从事翻译的要求。茅盾的翻译观及其方法论缜密科学、自成体系,是其一生翻译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长期处在苏联现实主义文学及译论的影响下,茅盾的文艺学翻译观逐渐发展,并在1954年达到高峰,茅盾在一篇报告中提出了他著名的“艺术创造性翻译”思想,这是他对翻译实践的最高经验总结。这一思想把传达原作的艺术意境作为翻译的根本任务。茅盾把中国古典学中的意境这一概念引入了翻译,为翻译提出了最高要求。他认为,最能吸引读者的是原作的艺术意境,即通过艺术形象使读者对书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强烈的感情。他认为,文学翻译绝非简单的临摹原作,而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甚至难于文学创作,它要求译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因此要慎重对待翻译过程。茅盾的直译很独特,不同于单纯强调语言形式等忠于原作的传统“直译”,而是一种对原作更深层次的忠实。从文艺学角度考虑,茅盾的直译观无疑是更合理的。对于意译,茅盾主要是结合译诗来谈的,他反对任意删改原作的意译,强调要保留神韵。诗是一种同时对“形”、“神”都有极高要求的文学体裁,特别是中国旧体诗。从译诗上所反映的茅盾意译观来看,在追求译作与原作神似的同时他仍坚持尽量在语言等形式方面对原作的忠实,这是比较全面的意译观。在茅盾看来,“形”是服务于“神”的,“神”的精确传达离不开对“形”符合原作的表达。茅盾关于直译与意译的观点是他“艺术创造性翻译”思想的基础。至此,茅盾的翻译思想彻底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翻译成就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打开了新视野,提供了新的理论阐释,也为探讨茅盾的文学翻译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茅盾在1916年至1949年的33年间,翻译了外国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近200万字,其中大多是弱小民族、苏俄以及东欧国家的文学作品。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矛盾对翻译问题的认识极为深刻,开创了国内翻译界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先河。同时,茅盾致力于世界进步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实现他那“疗救灵魂的贫乏,修补人性的缺陷”的政治目的,具有十足的功利性。Itwaswinter-time;theairwascold,thewindwassharp,butwithinthecloseddoorsitwaswarmandcomfortable,andwithinthecloseddoorlaytheflower;itlayinthebulb(球状物)underthesnowcoveredearth.茅盾的译文:是冬天哪;天气冷,风是尖溜溜的;可是屋子里关得紧紧儿的,是暖和的,那雪球花儿呢,这时也躺在屋子里;就是躺在雪泥土下面的那个球根儿里。原文:KingMorusgraciouslypattedoldMarcizontheshoulders.汤真译文:摩罗斯国王恩宠地拍拍那齐士老头的肩膀。茅盾译文:皇帝圣眷隆重地拍着老那齐的肩膀。在中国封建社会,皇帝拍拍臣子的肩膀意味着皇帝对臣子的恩宠,茅盾把“graciously”译成“圣眷隆重地”比“恩宠地”带有更浓的中国文化,能够让中国人民和中国儿童接受和理解。原文:Wegreatyou,greatking,Morus!汤真译文:向伟大的摩罗斯国王陛下致敬!茅盾译文:我皇万岁,伟大的摩罗斯皇帝。我们可以看出茅盾的译文更接近中国文化,能够让中国人民和中国儿童所接受。Shewentintotheforestweepingbitterly.Thesnowlaydeep,andtherewasn'thumanfootprinttobeseen,Maruswanderedaboutforalongtime,turtoredbyhungerandtrembingwithcold.ShebeggedGodtotakeherfromtheworld.茅盾译文:可怜的玛罗希咖悲悲戚戚的啼哭着,在山脚边慢慢儿的爬,四面都是深到几尺的雪,没有一星人际,也没有野兽的脚印。玛罗希咖向前慢慢的爬,又冷又饿,没有一点儿力气。“住在天上的好上帝呀,”她祷告,“请你快来带我去,免得多受苦呀!”恋爱——一个恋人的日记丹麦维特作沈雁冰重译七月十一日——昨天,我向她开口了,她的回答是偎在我的怀里。这就什么事都定规了。七月十二日——她也有个母亲,整天结绒线,整天多嘴嚼舌的老“木乃伊”。七月二十日——我们要立刻结婚了,是她在那里上紧。后事如何,天晓得。七月二十三日——我要在市政厅和大会堂,女人们要在礼拜堂。我们瞧著罢,谁是胜利者。七月二十八日——女人们胜了,自然——礼拜堂的婚仪!!!八月六日——更不成话。要在旅馆请人吃喜酒呢!我,最不赞成,最恨,什么喜酒!但是看银钱面上,什么事情不好做!八月十六日——老天救救我呀,现在我的岳母要和我接吻!八月十八日——我想我在行结婚礼前假装发烧罢。八月二十一日——吾爱!吾爱!吾爱!谁知道他们离死有多么远呵?八月二十三日——“我的阿芳”,今晚离开我这里时,她说,“可爱的汤隆儿,我的阿芳”。说着,她将她的硬髭(zi)刷在我的额角上……噁啵!右文乃丹麦小说家维特(Gnstav,Wicd)所著,据Toksvig的英文译本重译。维特卒于1914年,他的许多小说,剧本,短篇小说和对话小品,都是现代人生的真确的反映。从前我在《小说月报》曾约略介绍过此位作家。昨天,CT君约几位朋友在某处吃饭;既醉既饱以后,座中有YoungsL.先生大发其“恋爱观”的议论。结果,CT君给了个remark:“单纯的恋爱是没有的,现今所谓恋爱大抵是许多极复杂的动机的混合品。”我生平没有对异性言爱,所以CT君的remark我不能以经验断其是非,但是在理论上,我很觉得是不错。今天,适要为本刊做点稿子,因取维特此文译之,以质CT及YoungsL.——也是一个老朋友而且正在有事于爱之国——两君或不以维特的描写为太尖刻么?雁冰记。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88年)获奖名单:1、路遥:《平凡的世界》2、凌力:《少年天子》3、刘白羽:《第二个太阳》4、霍达:《穆斯林的葬礼》5、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4年)获奖名单:1、陈忠实:《白鹿原》2、刘斯奋:《白门柳》3、刘玉明:《骚动之秋》4、王火:《战争和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0年)获奖名单:1、阿来:《尘埃落定》2、王安忆:《长恨歌》3、张平:《抉择》4、王旭烽:《茶人三部曲》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为以下五部:1、张炜《你在高原》2、刘醒龙《天行者》3、毕飞宇《推拿》4、莫言《蛙》5、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Thanks
本文标题:茅盾的翻译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8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