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第二章3-影视光线概述
画面造型与影视用光THESCULPTANDLIGHTINGOFFILM-VIDEO第二章影视光线概述第一节光是影视语言的元素第二节光与视觉第三节光与色彩第四节光影结构第五节光的分类第六节光与造型第七节照明器材第三节光与色彩物体的色彩固有色、非固有色和消失色固有色的再现阴影是有色的一、物体的色彩光波的色彩表现物体表面对光波的吸收反射对物体表面等比例的反射和吸收,物体呈现不同程度的灰色;全部反射呈现白色;全部吸收呈现黑色;黑、白、灰统称消失色;当一束白光投射到一有色透明体上,此时与透明体色彩相应波长的光线可以透过,而其余光线被有选择的吸收,形成有色光;一、物体的色彩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电视色彩原理;电影色彩原理;色光的三属性色调与色相亮度与明度饱和度与纯度色调与色相当人眼看到一种或多种波长的光时所产生的色彩感觉,我们称之为色调或色相,它是指该物体在日光照射下所反射的各光谱成分作用于人眼的综合效果,对于透射物体则是透过该物体的光谱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色调指光呈现的颜色,或者说是光谱中波长的范围值,它反映颜色的种类或属性。亮度与明度光波的振幅代表光的能量,振幅的差别给人以明暗的区别。亮度或明度是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是指色彩明暗深浅的程度,也可称为色阶。明度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物体反射光的强度,由于其强度不同,表现出的明度不同。亮度是非色彩属性。彩色图像中的亮度对应于黑白图像中的灰度,而灰度定义为从黑到白间隔的亮度层次。二是人类视觉系统的敏感度。即便强度相同,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同一物体时也会产生不同的亮度感觉。实验证明人眼对亮度细节的极限分辨力比彩色细节几乎高六倍。在计算机对色彩进行处理时往往可以利用人眼视觉的这一特性来压缩数据。因一幅画面的绝对亮度对视觉来说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画面的相对亮度,—般用对比度(Contrast)来衡量,其定义为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饱和度与纯度饱和度是色彩的另一个属性,它指色彩纯粹的程度。以太阳光带为准,愈接近标准色,纯度愈高。如果一种标准色彩中掺杂了别的颜色或加入白色或黑色,其饱和度就会降低。饱和度越高,色彩越艳丽,越鲜明突出,越能发挥其色彩的固有特性。当色彩的饱和度降低时,其固有的色彩特性也发生变化。例如,红色与绿色配置在一起时,往往具有一种对比效果,但只有当红色和绿色都呈现饱和状态时,其对比效果才比较强烈。如果红色与绿色的饱和度都降低,红色变成浅红或暗红,绿色变成浅绿或深绿,把它们配置在—起时相互的对比特征就会减弱,而趋于和谐。二、固有色、非固有色和消失色固有色:能代表物体本质属性的色彩;非固有色:不代表物体的属性,可以在艺术上加工和改变;消失色:黑白灰通常被称为没有色彩,属于消失色;标准的级谱在摄影学中,从黑到白分为8级。这条“光带”对景物来说,它表示反光率100%-0.8%物体亮度范围。共分八级,每级亮度相差—倍,也叫亮度反差。从黑到白亮度相差128倍,即景物亮度范围为1:128。对摄影胶片来说,从黑到白是胶片的宽容度。黑白胶片宽容度为1:128,彩色片宽容度为1:64,摄像管宽容度为1:32。三、固有色的再现固有色在造型表现艺术中,始终存在着两种观念。早期的彩色电影与古典绘画一样,认为固有色是不可改变的。他们在创作中追求色彩的正确再现,以此作为技术和艺术的标准。在彩色片中强调“色彩正确还原”,正像在黑白片时代,认为人脸密度不可改变一样,不论白天或夜晚,人脸都要保持“同一”的密度,否则就认为是摄影曝光技术有问题。印象主义绘画考提出固有色不是绝对不变的理论。莫奈画了50多幅同一角度、构图相似的《卢昂大教堂》,表现了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光线条件下,教堂呈现出的不同色彩。在晨曦里是青与柠檬黄的组合;在日出时刻是黄、粉红与浅青的组合;在阳光下是淡黄与淡绿的组合;在黄昏时刻则是深绿、褐和灰黄的组合……证明了固有色与光源色混的相对性,证明了光的色温对固有色微妙的影响。劳德·莫奈鲁昂大教堂(1892-1893)三、固有色的再现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的舞女画,展现了不同环境、不同光源条件下人物肤色的变化。如油画《歌剧院的舞蹈休息室》(1872年),黄色的墙壁,暗淡的光线,使舞女的肤色偏黄。《舞蹈课》(1876年),蓝绿色的墙壁,明亮的光线,舞女的肤色表现了固有色的特征,白色的舞衣表现出正常的白色。但《化妆间的舞女》(1879年作),人物的肤色,白色的舞衣都表现出蓝青色调,再现出化妆室里日光灯管发出的冷色光源的特征。德加的舞女图再现了光源色温不同对画面色调和固有色的影响。三、固有色的再现印象派光色理论认为,不变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固有色总是受光线和空气介质的影响。同一色彩在不同色温的光源下,色的表象不同,这是印象派重要的光色理论。现代的电影也体现了这种观念。例如瑞典影片《窗后》充分展示了白炽灯、日光灯、阳光的不同色温特征。在同一场景里或者在同一镜头中,人物在阳光下肤色呈现出固有色的持征,而在白炽灯光下肤色偏黄,在日光灯下肤色又偏蓝。固有色可变的观念比正确还原的观念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因此,电视摄像要求色温平衡,对此要有正确的理解。四、阴影是有色的这是印象派光色理论的另一贡献。他们认为,“阴影绝不意味着缺少光线,它不过是不同性质的光线。因此,像以往那样,把阴影画成黑色和沥青色是不对的”。阴影中的色彩受环境光的影响。所谓环境光即环境反射光,反射光的色彩是由环境中的反射体色彩决定的。阳光照射在有色体表面上,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回空间,照亮了周围物体的背光面,影响背光面的色彩表现。天空光是外景环境光的一部分,蓝色的天空光使阴影部分具有蓝色调。在红墙边,物体的背光面具有红色调……透过有色介质的光线也具有色彩的特征,打着阳伞的人,阳光透过红伞照在人脸上,使人脸产生红色调;站在绿树下,阳光透过绿色树冠会使树阴影里具有绿色特征。所以阴影里绝不是无光的黑色,而是有光照、有色彩,并且色调丰富多变。四、阴影是有色的莫奈的《花园中的女郎》:树荫里的红花已经不那么红艳了,具有储石色调(红加绿的色调),白衣呈现浅绿色,人脸也是绿味的皮肤色,特别是树荫下的少女,脸的下半部,画家把白种人特有的艳丽的肤色画成了青绿的色彩,这是绿草地的反射光在白色皮肤上的真实反映色彩。唯有阳光下的白色衣服仍然是固有的白色。莫奈在这幅画里有力地展现了环境光对阴影色彩的影响。自从ASA/400度的超快片出现之后,今天电影技术已经能自如地展示阴影部分的色彩了。因此,把阴影只看成是光线微弱的特征,是远远不适应现代电影观念的。
本文标题:第二章3-影视光线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9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