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县信访工作会议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县信访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信访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近期关于信访工作的批示指示精神,对全县信访工作再强调、再部署、在落实,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认清形势、找准差距、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确保年底所有信访事件基本清零。刚才,**同志传达学习了相关文件和领导批示精神,并通报了全年信访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信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为了切实保障好、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为全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提高政治站位,时刻紧绷思想之弦目前,敏感节点多、重要会议多,“双拖欠”集中爆发,个人上访、群体上访等问题层出不穷,全力做好信访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牢记、坚守和落实“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好A总书记、有关信访系列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从维护社会长期持续和谐稳定的全局高度,从执政兴国的大局高度,学习和借鉴枫桥经验,把信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加重视信访工作、聚焦信访工作、抓实信访工作,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思路举措,夯实基层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强化工作措施,严格执行管用之举(一)扎实规范信访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县战略,加强《信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坚持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按政策要求处理问题,对信访人诉求,既不能敷衍塞责不解决,也不能简单走程序草草解决,更不能突破底线乱解决,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同时,坚决依法打击幕后操纵、挑唆、煽动、指使的违法行为和人员,守好政策底线、法律底线。(二)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和行业主管责任,充分发挥好乡(镇)、村(社区)、驻村工作队基层治理作用,进一步明确驻村工作队、公安检查站等力量责任,坚持一线履责、一线化解、一线防控,做到层层把好关、层层过筛子,确保“发现得了、处置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同时,要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坐班接访制度,注重情理法交融,因时因势因情施策,办理好每一封来信、接待好每一次来访、接听好每一个来电,对合理的诉求及时答复、认真解决,对不合理、不合法、不合规的诉求要耐心细致解释,做到规范接访、随访随清,坚决避免简单化、粗暴化。(三)扎实做好稳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扎实做好信访重点人管控、调度、上报等工作,并加强协调联动,对缠访老户、重要群体挑头人物等重点人员、重点群体、重点案件涉及人员,进行再排查、再梳理,对各类不放心人员动态纳入信访重点人管理,全部明确责任人,确保不外流、不失控。(四)扎实做好源头排查。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级一季一研判、行业部门一月一调度、乡(镇)一旬一调处、村(社区)一周一摸排”的要求,深入开展矛盾隐患排查,村(社区)要重点抓好信访人的管控、信访苗头隐患的发现、群众诉求的收集以及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及时化解调处工作。(五)扎实推进积案攻坚。各级各部门和信访干部对信访案件务必做到“三级答复、三级终结”,全力化解存量、积极遏制增量,并建好相关台账。要实行挂牌督办,把重点疑难复杂信访积案特别是久拖不决、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全部纳入全县挂牌督办范围,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摘牌、人员不稳定不摘牌。要严格限期办结,做好案件分类处置,能结案的及时结案,能化解的及时化解,涉法涉诉的及时引导进入行政、司法程序,需要启动“三级终结”程序的要引导进行复查、复核,做到新增案件当年化解、历史积案逐步清零。(六)扎实推进诉访分离。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信访条例》和关于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文件精神,按照诉讼与信访分离要求,积极引导涉法涉诉信访人依照规定程序向有关政法机关提出诉求,政法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创新办法、整合资源、加强联动,使合理合法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得到解决,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三、压实工作责任,扛稳抓牢政治之责群众和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做好信访工作,关键在责任,根本在落实。全县各级各部门各行业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重视并建设好工作队伍,压实“五方”责任,抓好“五项重点任务”,严守信访底线红线,全面落实督查问责,集中攻坚、主动治理,切实做好维稳工作,全力以赴打好全县信访工作攻坚战、整体战、协同战和翻身战。同志们,信访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县委的具体工作要求,对工作漏洞再排查,对工作重点再加固,对工作要求再落实,凝聚力量、振奋精神,为全县发展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本文标题:县信访工作会议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25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