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优秀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例【通用8篇】
1/51优秀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例【通用8篇】优秀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1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自被派驻马兰屯镇前于里村任第一书记,不知不觉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在这近两年的驻村时光里,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早已适应并习惯了在农村的工作生活,对此有一些切身感受,也有一些欣慰,因为当初的一些梦想正在逐渐变成现实,目标正在一个一个地实现。理思路谋发展思路决定出路。作为“第一书记”,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村情,找准优势,理清思路。2017年5月,我带着梦想,带着责任,带着情感来到前于里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结合村子实际,提出了发展目标,即将前于里村打造成“设施农业特色村、富裕文明生态村、托管服务示范村”,从而实现村强民富。围绕“设施农业特色村”这个目标,一是建设了党员示范棚,引进荷兰熊蜂授粉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改善提升蔬菜产品品质,杜绝农药残留;二是注册了“台味于里”商标,打造蔬菜品牌,引领设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三是按照“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旅游+农业”、“互联网+农业”三大模式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形成以益多多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智源蔬菜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骨干,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发展安全优质营养蔬菜产业链,2/51按照统一规划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方式,与农户签订种植订单,实现企业发展、群众增收目标。围绕“富裕文明生态村”目标,实行分片包干管理,与村四个队五个组的组长签订了生态环保责任书,每个片区都有专人监管。房前屋后垃圾谁居住谁负责,道路沟渠等卫生有片区负责人负责。通过这种网格化管理模式,极大的实现了卫生死角无处遁形,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从而减少了疾病发生源,美化了人居环境。围绕“托管服务示范村”目标,与大型植保公司合作,开展针对主要农作物的全程承包服务。通过对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全程承包,实现农作物在防治这个生产环节上的全托管。防治全托管不仅能够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防治效益和防治效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生态文明村奠定良好基础。抓党建筑根基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建好建强基层党支部。为此,我重点从阵地建设、班子建设、基础建设三个方面着手,一年多来,前于里村已经出现了让人赞叹不已的变化。加强阵地建设,夯实党建基础。阵地是村委会办公的地方,也是村委会的形象。通过多方争取,前于里村的活动场所竣工完成,总面积300余平方,两层办公大楼粉刷一新,“民主、务实、团结、奋进”八个红色大字镶嵌在进门大厅上,赫然醒目,五星红旗在办公大楼正上方迎风飘扬。购置了新的办公桌3/51椅,会议室、活动室管理规范有序,党员权利义务、“三会一课”等规章制度一应俱全,入党誓词、流程、党旗及获得的荣誉等全部悬挂上墙,达到了“十有”标准。按照党员居住分布情况,合理划分了5个党小组,党小组组长由各队队长兼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党建工作网络,有效夯实了党建阵地。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28日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定期召开村班子会议和党员大会,认真组织党建活动,党组织号召力明显增强。通过开会学习,党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多了,党员的自我意识增强了,能够自觉主动地提出一些有关村子发展的建议和意见。随后,我趁热打铁、顺势而为,完善了村级班子议事决策程序,健全“三务”公开制度,建立了“流动党员花名册”和党支部联系流动党员制度及汇报制度,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络,及时通报党支部的活动情况和重大事项,推动基层党建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班子建设,提升履职能力。2018年初,配合镇党委政府,顺利完成了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新选一名能力较强的党员成为村委会委员,班子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一年来,组织召开支部大会2次,组织生活会3次,为党员上课4次,召开村“两委”会、党群议事会10次。注重从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保证质量,优化结构。培养村后备干部1名,发展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3名。2017年10月31日成立了前于里村党建工作服务队,它是马兰屯镇4/51首家成立的村一级党建工作服务队,其目的是践行党的宗旨,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目前,已开展助老、助残、助困志愿服务活动12次,到设施蔬菜种植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次......慢慢地,干群关系越来越好,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群众的事办好了,心气也顺了。同时,印制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并发放到每家每户,建立了微信群,凝聚了党心民心,团结了各方面力量。加强基础建设,密切干群关系。阵地硬了班子强了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我积极争取资金,投资5万余元按照“十有标准”整修大队部,硬化水泥路面300余平方,粉刷了墙面、篮球架等设施器材,使之成为群众休闲健身之所;投资万元建设村部高标准水冲式公共卫生间一处;投资万元安装路灯14盏;组织清理生活垃圾80余车,整修道路2条,开挖排水沟350多米,清理沟渠1600多米;在村委会大院正门上方安装了一个大型LED显示屏,用于宣传党的政策并招商投放广告增加集体收入,从而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前于里村的城镇化进程。绘蓝图圆梦想前于里村是个基础较好的村,组织让我来这里担任第一书记,就是想让这个村好上加好,一年多以来,虽然也做了不少事情,但是离组织的要求,离我自己当初预设的梦想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感觉时间匆匆,过得太快,需要和时间赛跑。5/51前于里村地处马兰屯镇东部,是马兰屯镇唯一的一个旅游大道和新修建的234省道贯穿东西的村庄,交通非常便利,而且紧挨古城城区,离古城较近。这样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适合发展观光旅游、休闲采摘农业。目前,我正在开始力所能及的往梦想奋力前行。有钱才能办好事、办成事。为此,我和村委会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挖掘新动能,增加集体收入。一是盘活固定资产。对大队部现有闲置办公房进行整体性出租。二是挖掘土地资源。对村现有集体机动地采取承包方式流转。同时,我和村委会研究提出了要因地制宜谋发展,利用充分挖掘设施蔬菜大棚之间的闲置土地发展种植浅水藕。投资3万余元挖塘建设9个浅水藕池。对于这片浅水藕池,采取以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由村股份合作社统一管理种植销售,按收益比例分成,从而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提供有偿服务。围绕设施蔬菜等农业支柱产业,发挥病虫害防治服务站的作用,为农户提供生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信息提供等服务获取收益。四是利用大型户外显示屏招商投放广告增加收入。现在村年集体收入已近40万元,争取今年突破50万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试想,如果梦想能和政府的发展思路一致,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前于里村的发展必将前景光明,大有可为。眼前将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大道旁一座座美丽的民宿,池塘里一片片红荷映眼,大棚里一串串瓜果飘香;村庄整齐划一,河水清澈,房前屋后杏树、桃树、梨树等竞相绽放,蝶飞蜂舞,鸟语花香;田野纵横阡陌,色彩斑斓,排水沟渠四通八达......6/51下一步,围绕乡村振兴,我将继续砥砺前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此,提出了“1123”发展思路,即把设施蔬菜作为一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前于里村果蔬第一品牌“台味于里”做成鲁南区域特色品牌,提高品牌声誉度和公信力;引进供销e家农产品电商平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两个项目;创建“设施农业特色村、电商村、生态村”。按照这个工作思路,继续发挥“党建+”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引导、保障、协调、服务的核心作用,以打造千亩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发建设,推进生态乡村、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促进前于里村发家致富进程,让梦想尽快变成现实。优秀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2脱贫攻坚已经取得胜利,乡村振兴蓄势待发。月初,我也从驻村第一书记岗位上回到了单位,开始了新的工作历程。感谢驻村,感谢第一书记这个身份,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受了锤炼,提高了格局,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成长。在和村民一起相处的日子里,深深感受到了村民的情谊。我感谢组织的关怀和厚爱,让我亲身经历了全国脱贫攻坚胜利的伟大辉煌。如果有人问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三年多的时光,最大收获是什么,我会自豪地说,是第一书记这个称号、这份职责改变了我,让我在人生时光的坐标轴上刻下了最浓厚的一笔!守初心,毅然踏上扶贫路刚进村时,村干部和村民对这个来自城里高校的驻村书记7/51充满疑虑,“难不成又是下来镀金的吧?”“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肯定不会真心实意驻下来帮咱们!”面对这样的质疑,朱英哲用实际行动进行了回应。他主动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唠家常,摸村情,走遍了大孙村18个村民组,每户必到走遍了村里85户贫困户。村民经常看到他骑着电动车买菜,自己做饭吃,和村民一起挖野菜。慢慢的,村民们记住了这位戴眼镜的驻村书记,有些大爷大娘看他一个人做饭不方便,把自家种的菜送到了宿舍里,有的村民热情的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初来时,因历史原因,村委没有办公地点,临时借用了村小学的器材仓库办公。村干部没事基本不进村委,第一书记成了“留守书记”,经常一个人守在村委。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朱英哲一方面积极向单位领导请示汇报,取得领导支持,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往所在村倾斜。工作上,他以身作则坚持五天四夜吃住在村,工作带头干、抢着干;生活上,他主动和村干部交朋友,和他们在一个锅子里吃饭,同吃同住同劳动。渐渐地,村干部按时上班了,村支书和村委主任也搬到村委来住了,村民也常常往村委跑了,村委也热闹起来了,驻村干部的威信也在村里渐渐树立起来了。有时候忙起来,朱英哲带领驻村工作队一工作就是几十天不回家,大孙村的村民编了顺口溜“大孙有个朱书记,工作起来不休息,大年初七来村委,一干就是仨星期”来表达对这位城里大学派来的第一书记的爱戴之情。。。。8/51立本职,欲拔穷根先扶智通过走访,朱英哲摸清了村情,了解了村里发展的“困”,吃透了民情,掌握了群众的“难”,确定了拔穷根先扶智+智志双扶的工作设想。“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就一定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走出去,让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在走访中,朱英哲重点关注家里有在校生的贫困家庭,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制定了帮扶措施,一次次往县扶贫办、镇党委跑,给孩子们争取教育扶持政策,申报助学贷款和雨露计划资金。王湾15组贫困户韦连芝的丈夫王心中股骨头坏死不能干活,大女儿考上了新乡医学院,但由于家庭贫困,父亲手术需要钱,准备放弃上大学外出打工。朱英哲闻讯后,带着村支书多次上门和韦连芝谈心,韦连芝都躲着不见他们。后来,听妇女主任说:“韦连芝给闺女说了一门亲事,想让大女儿早点嫁出去,再外出打工,怕朱书记说她,所以躲到隔壁大宋村不敢回来”。“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耽搁孩子的未来!”朱英哲马上联系了大宋村的第一书记,带着妇女主任把韦连芝“堵”在了她嫂子家。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韦连芝终于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孩子他爹要动手术,后面还有俩孩子在上学,二妞马上也该高考了,要不是没钱,我咋也不会让闺女这么早嫁人啊!”“你真是糊涂啊,你这样做不是把孩子害了吗?”朱英哲被气得忍不住笑出声来,“连芝啊!你给心中两口子还是没有吃透国家的扶贫政策啊,放心吧,这事交给我!”很快,朱英哲帮助韦连芝联系了县医院和市里的专家,帮9/51她们申报了大额医疗救助,丈夫王心中很顺利的完成了手术。为帮助其女儿圆自己的大学梦,朱英哲帮助韦连芝申报了教育扶持金,专门给她们两口子讲解了高校贫困家庭助学贷款政策,又帮助她家申请了小额贷款用于自我发展养殖增加家庭收入,还给她们申请了安居工程项目资金整修了年久失修的住房。两年过去了,如今的韦连芝一家走出了阴霾,不仅大女儿圆了大学梦,还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奖学金,二女儿也考上了大学,一家出了两个大学生呢!韦连芝成为了大孙村第一户主动要求脱贫的贫困户,因为踏实能干,勤劳质朴,韦连芝被评为驻马店市脱贫标兵,还被聘为镇里的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员。韦连芝一家的脱贫故事只是朱英哲立足本职,通过教育扶贫为切入点,帮助贫困群众成功脱贫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事例
本文标题:优秀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例【通用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38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