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PPT课件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课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二、说学情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比较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他们主要以直观、趣味性为主,而且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还相对较短。他们已具备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对建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平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观察到角,对角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三、说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三角尺画角。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构角的概念,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去充分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等。在教学中要注意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更好地学习。教学设计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由浅入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新课导入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教师指着三角形说,这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三条边)。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不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的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板块二、探究新知(一)、1、教学例1。师:同学们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看,老师带来了几件物品,它们身上有角吗?(课件出示例1)等学生观察后,把剪刀、钟表、三角尺放大,背景逐渐褪去,问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画角的模样。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都是尖尖的。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角)这个尖尖的就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个角。师:(出示课件上的第二、三个角)从图片上分别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设计意图:通过找找、看看等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地理解什么是角,角有什么特征,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3.操作,认识角的大小。(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片)这张纸片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答案,悄悄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师: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请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2)做活动角。师:老师这有一个角,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你们想不想做一个?用老师发给你们的硬纸条,试试吧!学生尝试动手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展示两个大小明显的角)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生:一个大,一个小。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你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呢?生:把两个角叠在一起,让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之间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程度的关系。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看一段动画片吧。角的王国有一个红角和一个蓝角,它们本来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请看!(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从动画片中你知道它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吗?最后又怎样?生:它们是为了谁大谁小而吵的,后来通过比较,它们是一样大的,最后它们又成了好朋友。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师:这个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谁能像他这样说说?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说一说。【设计意图:在折角、做活动角、比比活动角的活动中,让学生发现角有大有小。在观察中让学生发现并明白: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4.教学例2。师:角多神奇啊,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怎样画角呢?师:我们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注意看,分两步才能把角画好。边讲解边演示: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学生画角,教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5、归纳角的本质特征。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学生讨论。学生归纳:这些角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小结:“孩子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一个长方形剪去一角,还剩几个角,剪去两个呢?”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板块三、课堂练习1.填一填。(1)每个角都有()个顶点,()条边。(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个角,三角尺上有()个角。(3)从一个()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就画成一个()。(4)用两根小棒最多可以摆()个角。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2.判断。(1)所画角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2)用放大镜看角,角就变大了。()(3)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4)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5)红领巾有3个角。()3.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括号里画“√”,不是角的在括号里画“×”。4.下面角,哪个最大,请画“△”,哪个最小,请画“○”。5.数一数,填一填。6.按要求画两个开口朝不同方向的角。(1)开口向左。(2)开口向右。答案:1.(1)一两(2)43(3)点笔直的线角(4)两大2.(1)×(2)×(3)√(4)×(5)√3.√×××√√()()(○)(△)5.4+3+2+1=105+4+3+2+1=15板块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七、说板书设计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1、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对于“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教师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2.给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进度,尤其是做角环节,为学生提供判断思维的空间。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认识,选择材料做角,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角是有大小的,进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一层紧扣一层,层层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本文标题: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48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