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党课习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
党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党的XX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对青年发展的思考,一直以来都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看待青年和青年工作,多次到高校考察调研,同青年代表座谈、向青年致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把我们党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更好团结、组织、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的广大共青团员,“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要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同时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带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带头站稳人民立场”“带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五个模范”“五个带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最新要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崭新境界。(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着力提升青年的思想境界。马克思高度评价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始终将青年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强调“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展青年工作的根本依据,党的青年工作的本质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头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和学习,要求青年“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青年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引,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和当代价值,才能筑牢理论根基、坚定理想信念、汲取思想智慧,从而辩证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规律,以崇高信仰坚定前行的勇气和魄力,努力具备与承担使命匹配的德行和才能,实现其使命担当。(二)以孜孜不倦的学习习惯逐步增强青年的创新能力。学习新知识,吸收新思想,掌握新本领,才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非才无以为贵,非学无以广才。”学习是不断积累知识、不断破解“本领恐慌”的手段,青年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青年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应变求变的精神品质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三)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持续提高青年的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当前,我国处于战略承压期,意识形态领域仍存在不少挑战,社会思潮总体可感可知,但可能出现的风险也呈现出发展趋势更具多变性、活动空间更具虚拟性等特点。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警惕“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泛娱乐主义”等错误思潮死灰复燃、趁机而入,更要警惕青年在盲目追星、过度消费、狂欢娱乐等多元文化冲击下的价值空虚,防止国内外“西化”“分化”思想对青少年群体的侵蚀,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善于“以文化人”,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四)以团结奋斗的青春力量全面激发青年的奋斗精神。奋斗是中华儿女的内在特质,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对青年学生奋斗精神的培养,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而奋斗”这一根本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为什么而奋斗”的生动表达。然后是如何奋斗?党的XX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青年一定要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勇立潮头、勇担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贡献青春之智。(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涵养青年的道德情操。“德者,本也。”《菜根谭》讲“不能养德,终归末节”,大意为一个人不论多有学问,若没有高尚的品德,缺少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精神,仅限于一己之私、一隅之见,再高的学问也失去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因此,做好青年工作要广泛宣传和教育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对党忠诚、热爱祖国的大德;服务社会、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诚信友善的私德。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将青年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考量,把青年视为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先锋力量,激励广大青年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一)为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指明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从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各方面为新时代青年指明方向,提供了根本的路径遵循。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提高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辩证分析并科学改造世界的能力;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青年锤炼品德修为,塑造青年奋斗精神,坚定青年的文化自信;通过法治教育,提升青年法治素养,培养其法治思维,引导青年人做知法守法、遵守规则的好公民,为建设法治国家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实践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是结合时代所需和青年特点、深入分析当前青年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总结出的科学论断,体现出时代的特殊性和任务的艰巨性,是新形势下应对青年理想信念问题、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南针”和“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三)为党培养更多堪当重任的青年人才。“中国向何处去?”这是100多年前那一代青年对国家前途命运的追问与思考,在救亡图存的不断求索中,在改变中国的艰难实践中,努力探寻改变中国命运的科学真理。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下、在不同社会思潮交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比较、论证、实践,正确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用这种新的世界观分析中国国情,看待世界格局。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时,13名代表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其中最年轻的还不满20岁,这支年轻的团体成为中国人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青春特质,与青年的趋向高度契合,因而吸引着一代代中国青年的追随。青年们的不断加入,又是使这种青春特质得以保持和增强的重要原因。培养出堪当时代大任的青年人才,关乎党的长期执政,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三、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符合时代特征与现实需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精神内核,分析当前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科学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在教育过程中,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一方面,要坚持“方向原则”。历史和实践已证明,坚持党对青年工作领导的正确性,即坚持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通过向广大青年传播体现党的方针、政策、主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使党的各项政策、主张对青年产生良好的政治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主体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在尊重青年的前提下,运用党的创新理念武装青年,让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不仅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本前提,也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正确导向,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化内涵。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精神生活。充分发挥课堂在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学科、课程、教材等关键环节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有效提升青年学生对错误思潮的鉴别能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与陶冶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学生内心,成为他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取向,切实凝聚大学生价值共识。此外,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培养青年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培育大学生理想人格;完善高校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建设,将自强不息、敬业乐群、俭约自守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效融入高校课堂中,增强大学生自身品德建设,为高校人才高质量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三)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上好思政课,必须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方式。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善于应用网络化教学平台,运用微电影、微课堂等形式打造鲜活多样的思政课堂;优化话语表达形式,充分结合当下现实案例,将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双向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交流。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发挥隐性育人作用。比如理学、工学类等专业课程,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更要把“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带入教学,培养青年学生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要以文化普及为基础、以学科发展为驱动,开发体验感强、参与度高的课程内容,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资源整合成一个模块,开展专题教育。(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运用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教育中介,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客观媒介。对高校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载体以实现成效最大化。既要运用好理论政策类宣讲活动载体,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也要开展好“寓教于乐”为主的文娱体育类活动,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和审美素质。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载体,增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在不断尝试和突破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活力和现实针对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和运用,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紧跟时代的脉搏与
本文标题:党课习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62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