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关于基层减负工作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减负工作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始终坚持既抓实经济发展,又夯实基础基层,让“人”与“城”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今年以来,中央和省级层面对多起加重基层负担的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再度释放为基层减负赋能的强烈信号。如何把这种信号转化为**万亿之城再出发的信心,把基层的增效赋能转换为**龙年奔腾的势能?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就如何深化拓展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实实在在为基层减负赋能开展了深入调研,深深感受到,对于大部分群众而言,比起GDP的“多与少”,他们更关心办事的“简与繁”,而基层服务水平的“高与低”,又与基层负担的“轻与重”紧密相关。一、工作举措自2019年(基层减负年)以来,**市始终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固树立“让基层有感、为基层赋能”导向,拿出实招硬招为基层减负松绑。高点谋划扛稳政治责任。一是横向连通体现以上率下。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在会议和调研中强调为基层减负,并专门作出批示。市委常委会会议每年专题听取为基层减负工作汇报,出台《工作要点》。市委常委“四下基层”深入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深入了解并解决在服务群众、改善营商环境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二是纵向贯通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四套班子秘书长主任联席会议统筹功能,规范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等活动安排。市级层面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每年“四不两直”到一线村(社区)调研,创新设立减负工作信息交流制度,及时传递上级精神,倾听基层声音,交流经验做法。不断完善“以下看上”机制,保持与基层减负监测点、观察员的高频互动。三是定向聚焦整治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帮促行动,去年发动全市130个村党组织和560个企业党组织联建共建。抓好危化品安全生产领域专项执法检查,及时排查解决隐患,对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各类事项实行清单管理,严控总量。动真碰硬解决突出问题。一是落实专项整治。高标准完成“加重村级组织负担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相关任务,落实“一套表”“两本账”“三张清单”,在完成市、辖市(区)全覆盖基础上,取消2项党建台账和7项民生台账,分别减少28%和35%;清理延伸到村级组织的4个政务APP、4个新媒体公众号、406个网络工作群组,其余继续实行清单管理。二是推进精文减会。持续优化发文程序、规范发文准入、严格发文审查,严控简报编订,条线部门上报市委市政府同类工作简报只保留1份。不断加强会议统筹,压减各类会议参会范围、简化会议流程、合并套开会议,去年市级层面各类文件和会议数量同比分别下降10%和6%。三是规范督检考核。严格事项准入,市委常委会专题审议督查检查考核计划;严控过程管理,明确专人挂钩,定期做好调度,综合运用联合督查、“互联网+督查”、选聘专员专家等方法,通过现场办公、跟踪调度、专题督办等方式,对发现问题闭环管理;严明考核导向,将“督、检、考”计划执行情况作为督查考评的重要内容。创新亮点推动减负赋能。一是数字化赋能。将基层减负增效工作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进数据反哺和智能台账功能建设。数据反哺功能已对接5个高频使用的国家和省级信息系统,通过人工智能RPA技术抓取60多万条平台数据,减少基层干部重复输入;通过数据统一采集(汇聚公安、民政、卫健、残疾等31类数据)、数据关联治理(梳理和归集各业务部门政策文件12项标签化内容,进行自动核实并智能输出服务对象匹配政策情况),实现数据反哺基层,升级主动推送“政策找人”订单模式,基层干部工作效率和老百姓获得感同步提升。通过智能台账监管,从源头上把控党建、民生“两本账”,杜绝市级层面检查村(社区)纸质台账。二是政策性赋能。召开全市社区工作大会,落实社区工作人员配备、待遇薪酬、发展空间等6个方面“政策大礼包”。社区工作者市级财政补助标准达8.62万元,较政策出台前增长24.2%;把镇(街道)招录计划的5%左右用来定向招录优秀村(社区)书记(主任),已录用30余人。三是小切口赋能。在钟楼区试点“人人社区”,通过优化自治体系,整合便民服务资源,智治赋能治理效率,探索出基层减负提质增效的新路径。在溧阳市古县街道试点开展“三减三提”行动,以“广告减尺寸、会议减横幅、会务减时间,为民办事提经费、入户走访提效率、百姓参与提口碑”为主题,全年平均每村(社区)节约支出约3万元,街道对村(社区)减少的支出进行1∶1配套补贴,作为为民办实事经费投入,极大增强村(社区)服务群众的活力和底气。二、存在问题基层是减负的受益主体。通过面对面接触基层干部群众、实打实体验数字运用场景,我们深切感受到,“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镇(街道)、村(社区)干部身处基层一线,确实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直接,对病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也确实最有思考、最具发言权。大致来看,存在五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现象,基层干群反映强烈、压力大负担重、亟需由上级协调解决。现象之一:“上了一碗菜,谁都来夹一筷”,台账管理不够规范。台账作为检验工作成绩的一种有效方式,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随意下发台账、格式设计不科学等“无痕迹无政绩”“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却是标准的形式主义。事实上,很多表格想要调取了解的内容差不多,但由于条线各自为政,甚至同一条线不同处室都缺乏沟通,导致基层重复劳动。台账不规范所催生的各种“表哥表姐”是基层干部无奈的自嘲,暴露的是形式主义这一顽疾,背后是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缺失。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对工作缺乏统筹意识,也暴露出考核指标设置的不完善。现象之二:“想管管不了,不管又不行”,属地管理权责失衡,看似压实责任实则不负责任。“属地管理”本意是为了落实特定地域内主体单位管理责任,从而更好提升辖区内综合治理效能,然而现在却出现了“好经念歪”的情况,原本守土有责的“属地管理”有演变成为职能部门甩锅避责工具的趋势,职能部门借“属地管理”之名将任务和责任层层转嫁,处于基层治理末梢的村(社区)陷入责任属地、权力不属地的治理困局。权责关系不够顺畅是“属地管理”权责失衡的主要原因,部门和基层都站在各自利益最优的立场上谋划推动工作,权、责、利之间的关系与边界还不够明朗,从而让小事变琐事,琐事变糊涂事。现象之三:“自家的小孩要自家领”,各类证明逼出“社区万能章”让基层为难。近年来,随着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推进,基层单位在出具各类证明上的负担有所减轻。但仍有一些和村(社区)工作毫不相关的事项、一些没有部门愿意认账的证明,最后都被推到村(社区)来开,加上还有一些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村(社区)俨然成为“证明大本营”。“社区万能章”现象,本质上是让基层为难、给基层增负的甩锅行为,暴露了相关职能部门不作为、怕担责的心态,给居民群众办事、创业、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虚耗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精力。现象之四:“每年村集体收入总要拿出一大笔钱来订报纸”,基层报刊征订负担较重。征订党报党刊和一些群众读物,对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舆论阵地和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在有的条线的报刊仍存在下达征订指标等现象,给村(社区)造成了额外的经济负担。订阅报刊的本意是让基层干部群众知晓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传播正能量,原本无可厚非,但基层组织经济实力有限,加上信息时代大发展,网络资源丰富,一味要求订阅大量实体报刊,其实质就是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现象之五:“花银子挂牌子,与其看重面子不如更加注重里子”,“牌子乱象”容易出现变形反弹。“牌子乱象”,之前连续治理了几年,也是主题教育期间“加重村级组织负担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重点之一,总体取得了不错的整治成效,但稍有放松就容易出现反弹,出现一些隐形变异。村(社区)挂牌子,目的是标明身份、明确职责,让群众进对门、办好事,一块牌子意味着一份责任。但由于基层人员编制有限、数量不足,过多牌子势必会占用基层精力、加重经济负担,让本就“负重”的基层干部更加疲惫劳累。三、对策建议实践是最大的课堂,基层和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真正解决好为什么作决策、如何作决策的问题,才能知道决策是否正确、有没有落实、效果好不好。所以,在新征程上推动基层减负,要抓好三个关键。将赋能增效作为根本之道。注重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让数据多“跑腿”,基层干部群众少“跑路”。严格执行党建、民生“两本账”和“三张清单”,完善属地管理“权责清单”,坚持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实现整体统筹与重点突破相促进,立足加强数字赋能,聚焦基层干部关切,围绕数据反哺、智能台账等功能,持续深入一线了解村(社区)最真实情况,不断完善台账设计的科学性和填报合理性,不断提高数据筛选和政策识别的精准度,逐步全面推广使用减负增效模块,减轻困扰基层干部的“信息孤岛”问题,继续抓实抓紧抓出效果,不断提升基层工作效率。将改进作风作为必需之举。弄清楚基层真正想要什么,鼓励基层干部讲真话,对不合规不合理的要求敢于说“不”。聚焦“亮眼政绩”“长官意志”等问题,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市级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多从基层的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自上而下全面审视,自查工作流程是否合规、决策是否符合基层实际、考核指标是否科学、沟通交流是否充分,使出台的文件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辖市(区)、镇(街道)层面应当分门别类做好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的细化转化,协同基层更好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和反馈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充分发挥基层减负监测点和观察员作用,用好减负增效模块和减负问题反馈邮箱,动态掌握各级各部门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听取工作改进建议,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关心关爱作为重中之重。牢固树立“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的鲜明导向,持续落实**市社区工作会议出台的“政策大礼包”,在人员配备、待遇薪酬、发展空间等6个方面投入真金白银,多措并举“引”、确保人才愿意来,多管齐下“帮”、确保人才干得好,多路并进“留”、确保人才队伍稳。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打通干部交流渠道,促进优秀基层干部脱颖而出,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深入挖掘、大力宣扬基层治理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者的荣誉感尊崇感,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吸引更多热爱基层、善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扎根基层,使基层成为稳定的、富有吸引力的职业平台,成为基层一线人才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施才干的重要舞台。
本文标题:关于基层减负工作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62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