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解决问题——例9》说课设计设计: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实验小学邓德芳一、说教材例9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2页的教学内容,属于“归总”问题。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之前,学生已具有哪些知识储备和经验呢?1.知识储备: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表内除法的计算,掌握了乘法运算、平均分以及除法运算的意义。这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能力储备: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能整理信息,初步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表征方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用“找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关于《解决问题——例9》的几点说明:1.例9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教学中非常突出估算的意义和作用,注重各种算法的结合,为学生正确解决问题提供保障;2.与旧教材相比,“例9”是新增的内容,它是学生真正接触用“线段图”的方式帮助理解和分析问题的开始。为后续“解决问题”的学习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和策略;3.教材中安排了“回顾与反思”的学习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查的习惯和反思的能力。二、说目标关于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借助“购物”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归总”问题的全过程,掌握“归总”问题的结构特点,能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2.初步学会借助线段图、画线段图分析和理解数量关系,在“估一估”、“试一试”、“说一说”、“画一画”、“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反思与自查的习惯。三、说重点、难点2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两步问题(归总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理解线段图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能尝试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四、说学法1.学情分析: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内容,初步能找到和求出中间问题,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学法指导(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回顾、总结、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应用所学的策略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说教法1.以“购物情境”为依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2.创设“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3.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学问题。线段图是一种重要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解决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因为这是学生真正应用“线段图”分析、解决问题的开始,所以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线段图”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读懂线段图,从而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六、说教学流程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地构建。为了能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新知的主动探索,关注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注重教学流程的生成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习得以及能力的提高。(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程标准》强调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开始,我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超市购物”——妈妈准备给家里添置一些碗。1.多媒体课件呈现3(1)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板书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1)妈妈带了多少钱?(2)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通过创设情境,将教材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同时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教学中,教材非常突出估算的意义和作用,而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所以我先呈现完整的数学问题——例9: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然后让学生“估一估”:(1)说说题中“这些钱”指的是什么?(2)你觉得用这些钱去买9元一个的碗,买的个数与6个相比,会怎么样?说说你的理由。安排这个环节,一方面希望能够培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答案的范围作出初步的判断,有利于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正确;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反比例)奠定基础,积累经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怎样让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从低段开始就应该注重训练学生说解题的过程,于是在学生独立尝试分析并解决问题之后,我安排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对比分析”等活动,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解题的思考过程,一方面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附教学片断: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每个6元妈妈的钱可以买6个这样的碗。每个9元。4①6×6=36(元)36÷9=4(个)②6×6÷9=36÷9=4(个)生:先求妈妈共有几元钱?用6×6=36(元),再用36÷9=4个,算出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4个。师:为什么用36÷9来计算“可以买几个呢”?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3)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①小组交流: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②全班交流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生1:都是先用乘法,再用除法。师:想一想,为什么都是先用乘法计算,再用除法计算呢?生2:因为,都是先求妈妈一共有几元钱,所以用乘法。再求可以买几个,就用除法。不同的地方是一个“分步计算”,一个“列综合算式计算。”由于这是学生真正接触用线段图分析问题的开始,所以帮助学生读懂线段图很有必要。低年级学生读图的能力提高了,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于是在“分析解题思路”之后,紧接着又安排了“读线段图”的活动。(1)出示“阅读与理解”——线段图(2)你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它和我们刚才解决的问题有什么联系?(指名上台指一指,说一说,理解线段图与例9之间的联系)(3)想一想:为什么上下两条线段画得一样长呢?生:因为买6元1个的碗的钱,就是买9元1个的碗的钱。所以画一样长。数量关系都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时期,如何帮助他们理清题中已知量与已知量、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来?线段图是帮助孩子顺利解决问题的中介。所以读懂线段图后,让孩子们尝试画线段图。(1)你能将这幅线段图补充完整吗?(2)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样的感受?6元6个9元?个5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1)回顾刚才的学习,我们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生: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画一画、想一想(2)怎么能够证明“可以买4个”是正确的呢?生:6个6元的碗是36元,4个9元的碗也是36元。所以,4个是正确的。(3)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估计买的个数比6个要少,我们估得对吗?通过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习惯,培养学生不断反思的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教师的练习设计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应着力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1.独立完成p72“做一做”(1)估一估,画一画,算一算;(2)展示、交流、评价。(引导学生说清数量关系)第一题练习的过程依然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反思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2.小林拿一些小棒摆了4个正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1)估一估,画一画,算一算;(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展示、评价。第二个练习的设计意在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反思提高在课的最后环节,我从三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1.今天我们所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2.你是怎样解决乘、除两步计算问题的?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除两步问题(归总问题)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七、说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96×6=36(元)36÷9=4(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6×6÷96元6个9元?个6=36÷9=4(个)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我的板书设计抓住重点,注重知识间的沟通和联系,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八、评析整节课的说课设计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关于解决问题在第一学段提出的目标,体现了“问题解决”教学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估、算、说、读、画、想的交流中,丰富了解决问题的体验和策略,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逐步理解乘、除两步计算的(归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特点,初步感受线段图对于解决数学问题的作用,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1.整节课始终把学生放在“活动主体”的位置,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造—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教师在例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为学生创设了妈妈在“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并以图文的形式出现。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调动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又引发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全面性。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在第一学段“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用语言叙述这一表征方式分析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说说“想法”,说“思路”,说“过程”,“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地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适时进行同伴交流、组内研讨,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使每个学生感到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多样化,真正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建议教师的评价及时跟进,激励更多的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3.新课程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改变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去。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行为本身,对个体来说就是一种创新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线段图的使用是数形结合思想外显的方式之一,用好它,数学在孩子们的眼中将会随之变得简洁而丰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线段图,帮助学生建立图与题之间的联系,把数量关系通过图的表征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建议教师结合学生以往所学的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比分析,更好地7掌握所学问题(归总)的数量关系和结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解决问题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的设计,
本文标题:《归总问题》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63121 .html